再一次的宿營地
在武嶺, 難得的好天氣, 再瞧一眼, 秋日的箭竹山坡, 像是綠色的地毯 ( 到了冬天, 會變成土黃色 )

繼續上路, 從 武嶺 下行到 合歡山莊, 東面的 奇萊主北, 依舊清晰

遙望東北面山谷的雲海, 那處山谷, 因為地理關係, 出現雲海的日子, 可能超過全年的一半日數吧 ( 印象中, 好像每次前來都有遇到 ), 雲海最遠方左到右 ( 迷你小島 ), 是花蓮的 曉星山/清水大山/三角錐山...高度 2400 ~2650m 之間

繼續下行, 先經過 克難關 ( 回望, 高處就是 石門山 那裡 )

東北面的雲海

到了 小風口遊客中心, 先放小朋友們下車, 帶去遊客中心旁邊的便所 小解, 可以省掉三四十公尺的上坡路徑 ( 紮營之後就必須上爬一小段高度才能到, 距離也比較遠一些 )....再下來就要到底下紮營了

遙望 合歡山北峰, 前一趟的夏日, 那是小朋友們的首顆 百岳 ( 結果兩個多月後的冬季, 又成為三位小朋友的第二趟 合歡北 )

停車場旁邊, 雲海感覺就在腳邊一樣近

奇萊主北, 一直聳立在那裡

隨著傍晚接近, 山的顏色也逐漸變化

雲海開始出現黑影

合歡北峰 ( 左高處 ) 也變了顏色

營地空無一人 ( 沒有別的人車, 更晚的時候才再增加兩三台車, 大多是當時社群的車友 ), 真懷念那段寂靜的日子, 哈

合照, 難得的紀念影像

山, 慢慢紅了

逐漸變暗

雲海, 似乎也準備要睡了....

之後就如先前, 先弄晚餐以及吃晚餐, 以及跟較晚才到, 來自別處的朋友聊聊天....後面, 就是帶有些冷冽, 寂靜的夜.
大約兩個月前才剛來過, 宿過兩個夜晚, 因此這裡可以算是 再一次的宿營地.
待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羅志正2016/11/26 05:56



- 2樓. 多硯坊 (休)2016/11/25 11:12
空曠遼闊的高山
天光雲影的變化比平地更為迅速而鮮明多變
可有餘興活動伴小朋友渡過營帳中的長夜也不一定要在高山, 許多中低海拔的山區, 雲霧與光影也多所變化 --- 只是相對來說, 沒有幾個中低海拔的山區, 會有廣闊無礙的視野. ( 就算有, 比起高山, 至少也是相對比較受限 )
秋季的夜間氣溫, 大概在五或六度吧, 其實在夜間也沒什麼特別的活動, 小朋友們看他們自己的書就夠了, 頂多就是聊聊天, 講些故事吧.
台灣的高山景觀幾乎都很壯麗, 只是除了道路能夠到達的少數幾個地方之外, 多數山區都顯得遙不可及 --- 至少都不適合未成年的小朋友

週五愉快
楓之谷 於 2016/11/25 12:54回覆
- 1樓. 梅琪仁2016/11/24 20:25
無論歲月如何更迭,總覺得府上小朋友一生都是幸福的,那種幸福是來自於父親的帶領嚮導,從小就能體驗高山的種種視野,從小就能體驗高山露營的樂趣,凡此,並非一般人隨時能夠享有,甚者,有人終此一生也未必能探高山一步。
也許,等小朋友更大一些,憶及年幼往事,會覺得自己的父親很特別,很了不起,而這個因緣,全繫自山林記事,對吧?
對於童年記憶, 或許沒有多少人, 會像我個人這般, 在腦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記 --- 那些特別困苦的歲月, 真的會讓人永生難忘.
至於小朋友們那一代, 幼年歲月當然會記得一些, 只是個人猜測, 印記大概沒有像我自己那麼深 --- 因為都屬於蠻正常與平凡的日子, 留下的印象應該比較沒那麼深刻.
反正不管他們腦袋裡面是否還記得, 至少, 有許多影像可以輔助 ( 就算是影像輔助都沒用, 也都是曾經帶他們走過的歲月與事實 ), 不像我, 因為家貧, 自出生到 15歲 之間, 只有 " 三張 " 照片 ( 另外三或四張是非常模糊的親友合照, 其中有自己的影子 ) --- 而且還是由別的親戚拍下的...關於自己的幼年, 全都只剩下腦袋裡面的印記 ( 幸好個人的記性還不錯, 應該是說, 極好, 哈 )
小朋友那一代, 真的就幸福很多 ( 以 童年期間曾經去過的地方, 與留下的影像方面來說 ), 也算是湊巧啦, 他們老爸覺得曾經失去的, 不希望他們一樣的失去, 因此有機會就努力幫他們留, 於是經年累月的慢慢蓄積下來, 也留下蠻龐大的數量

週四愉快
楓之谷 於 2016/11/24 20:55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