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篇, 相隔不到兩個月 (  距前一篇 56天 )…
2008/09/27 晚間, 看到曇花又要開了, 於是又拿相機拍了幾張記錄, 這一次, 用的是單眼…反正就是隨便拿, 剛好跟前一次拍攝不同 ( 這是五年後才發現的, 兩次用的是不同一台相機 ).









最後, 來個不同時間, 同一朵花, 不同開花程度的速寫 -----







曇花, 雖然很少去管它們, 印象中, 再怎麼懶得去拍, 幾年之間也還算拍過許多回, 隨意翻了 2008 年夏天的檔案, 找了其中兩個不同日期, 寫個兩篇簡單的記錄.
其實, 在前一篇, 拍曇花的同時, 相機鏡頭一轉, 那晚還可以拍 台灣野百合 哩, 因為距離不到兩公尺外, 就有幾十朵正在開花的百合花.
湊巧有某位格友拍 鐵砲百合 的文章, 並說 “較少有機會拍攝曇花”… 就直接來個連續兩篇, 一個晚上就把曇花看個夠.
刪除了一小部份的舊照片 ( 騰出一些網頁空間 ), 結果…連續兩篇文章下來, 又快要滿回去了.
其他的花 ( 或是貼一些 台灣野百合 )… 等改天有 “空” 的時候吧 ( 網頁空間的空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人間2017/12/02 16:26生命 最美的是過程
- 3樓. Iris貓~愛山戀海2013/05/28 21:33=^.^=
 不打燈,
 用自然光來拍,
 似乎更自然一些了!!拍 曇花, 除非是....只拍葉子或是花苞, 才可能使用 "自然光" ( 太陽光線 ) 拍攝. 它們都是天黑才開始開花, 天黑之後拍攝, 只剩下兩種選擇, 1 是 閃光燈, 2 是輔助燈源.... 黑暗中, 能夠用自然光線 ( 不開任何人工光源 ) 拍攝的事物....大概有下列幾種 ---- a. 星星/月亮 或是 星軌 b. 夜景或是山景 ( 黑暗中的山區雲海 --- 曝光久一點就可以 ) c. 山區或是市區道路上的 車輛軌跡 d. 螢火蟲的閃光與飛行軌跡 至於 曇花 嘛....沒辦法使用 "自然光".....只能用人工光源去拍  藍色嘉明湖....天氣真好啊 ( 我就沒遇過那麼好的天氣 ) 楓之谷 於 2013/05/29 10:26回覆
- 2樓. 小鏡子2013/05/23 17:47美麗是需要守候的 縱使曇花一現,但隨著分分秒秒的流逝 從含苞到綻放 也是一個「花季」 每一朵油桐花, 可能有超過半天 ( 12 小時 ) 的壽命....從花朵綻開, 到被風吹落或是被雨打落為止. ( 每一大束的花, 其實是分成好幾梯次的不同單朵花苞開花, 並非一整束的全體花朵同時開...空間會擠不下, 必須分批 ) 曇花一現....根據自己的拍攝時間來算, 大約 18:30 ~ 23:30 左右, 總共五小時左右....花朵全開的時間大約一小時不到, 全開之後就開始萎縮凋謝. 這個花季, 確實 "不長"..... 先前, 二樓近陽台處是二樓的客廳, 音響跟電視都在那裡....人也常常在那裡 ( 比較會發現曇花是否要開了 )....後來, 電視跟音響搬走, 就比較少走去二樓客廳 ( 客廳外的陽台也更少跨出去 )....即使它們一年會開花數次, 卻幾乎完全忘記它們的存在. 楓之谷 於 2013/05/23 21:12回覆 
- 1樓. 山畝2013/05/17 19:57曇花一現
 精彩的曇花開放全記錄 還是第一次看到 真難得 曇花裡頭那花中花 最精彩 一(張)照(片) 兩用好了.... 翻了較古早 (兩百萬畫素傻瓜相機) 拍的數位照片 ( 2001年末開始使用 ), 發現 2002/07/19 就曾經拍了百合花, 而且還是在二樓陽台拍的 ( 也有同年其他日期野外拍攝的 )... 原來在距今十一年前就已經有拍過野百合開花, 因此猜測, 野百合與曇花的緣起 ( 開始種在陽台 ) 應該是在十二或十三年前吧. 歷年來, 不管開花多或少, 偶爾看到它們開花, 才偶爾會拍幾張, 甚至於看到開花也不拍, 因為可能剛好已經半夜才看到, 只有全開的花朵, 也來不及記錄了 ( 總平均下來, 兩種花加起來, 可能十年拍沒有十次, 因為陽台就有, 不稀奇, 也不太會去看它們 ---- 即使連續三四個月不澆半次水也不會死, 它們非常 "耐旱" ...  ) )只是隨意拍攝的一些簡單記錄, 給 "比較不常有機會" 看它們開花的人們瞧一瞧.... 改天有空 ( 又剛好遇到曇花在開花的話, 曇花每年會開好幾次, 野百合一年只開一次 ), 再看看是否需要拍得更清楚一些 ( 例如裡面花蕊的局部大特寫之類 ). 暫時沒空間貼野百合, 就來張 2002/07/19 的陽台首拍吧....兩百萬畫素的老傻瓜, 好像拍了二十張, 卻有 十九張 沒對到焦....老傻瓜的黑暗處對焦, 還真的是讓人受不了...居然只有一張清楚一點的, 其他都糊掉了   
 楓之谷 於 2013/05/17 21:11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