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夜間開車在鄉間的柏油路上, 經常可見 "過馬路" 的蟾蜍或是其他蛙類, 橫越馬路在跳著, 基本上就是 能閃則閃, 儘量不去壓到它們, 但是, 如果是雨夜, 滿地的蟾蜍青蛙到處亂跳, 也就實在沒辦法了, 難免有些會不幸成為輪下亡魂 ( 畢竟, 總不能因此而不開車, 無法回家 ).
前幾天 ( 2014/05/1X ) 週六的夜間, 載大女兒去看醫生, 無雨的夜晚 ( 地面乾燥, 路上過馬路的蛙類較少 ), 才剛開車離家約 400公尺 遠的一個下坡途中, 大女兒說 : 有一隻青蛙.
疑, 哪裡有? 自己心中覺得奇怪, 一路開車出來, 並沒看到地上有什麼蛙類在路上跳啊 ( 夜間開車曾經遇到過 穿山甲/野兔/鼬獾/夜鷹/各種蛇類或是蛙類, 因此對於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物, 都會蠻注意以及儘量閃避 ), 終究大女兒說有隻青蛙, 而自己又沒看到, 於是先停車在路邊, 搞清楚是什麼狀況.
停車之後, 問大女兒哪裡有青蛙 ? 大女兒說, 在 "玻璃上面"....於是仔細瞄一眼 前擋風玻璃, 目光對著整個前擋掃瞄一遍之後, 乖乖, 還真的有一隻青蛙, 停在 "右雨刷" 上頭 ( 好在不是雨天, 雨刷也沒動作, 如果雨刷刷動, 它可能就慘了 ).
也難怪自己的 "超級視力" 居然會沒看到它, 因為開車在路上 ( 又是夜間 ), 自己的目光是專注在較遠處的正前方 ( 注意整個前方較遠處的所有路面狀況 ), 青蛙卻是停在自己視線的右側約 2 點鐘方向的位置, 比較在視線的右側邊緣, 而且它的距離又很近 ( 是在右邊的車上, 而非幾公尺外的道路上 )....加上它又只是小小一隻, 又是黑夜 ( 自己視線都集中在至少車頭前方以外, 車燈的前方以及百公尺外, 其他更遠處的地方 ), 所以根本就沒看到近在右側玻璃外頭的它.
而大女兒當時坐在 "右前座", 而她的視線正前方 ( 距離青蛙只有 50公分 左右距離 ), 剛好就停著那隻青蛙, 整路跟她大眼瞪小眼, 自己則是專注於前方路況, 難怪她有看到青蛙, 自己卻沒看到.
好啦, 停車之後, 終於瞄到那之小青蛙停在右邊的雨刷上 ( 褐樹蛙, 那一隻體型蠻小隻, 大約 3~4公分長而已, 應該是公蛙或是小蛙 ), 於是下車把它抓起來, 然後走往左側的一排樹叢 ( 離家幾百公尺, 仍然是鄉間, 有一些田野跟樹木 ), 準備把它放到樹叢那裡去 --- 它本來在玻璃上 "吹風" ( 車速造成風寒效應 ), 應該感覺蠻冷吧 ( 蛙類是冷血動物 ), 手掌才剛接近樹叢剩下三十公分, 根本不用自己把它放在樹上, 它就直接跳進樹叢的枝葉中去了.
幸好它及早被大女兒看到, 否則, 如果它一路 "搭便車" 到竹東街上 ( 沒有鄉間的同樣生活環境 ), 除非它又整路被載回家, 否則, 它在更遠之後的路上, 其他任何半途跳離車子, 可能就沒存活機會了. ( 而且吹那麼遠的風, 可能也有問題吧 ), 總之, 它至少暫時保住小命, 遇到一隻搭便車的 褐樹蛙, 蠻特別的一次狀況.
褐樹蛙, 特有種, 屬於較大型的蛙類, 母蛙體型大於公蛙, 最大特徵是鼻子與雙眼之間的三角形淡色斑, 以及側視時眼睛下緣的白點, 像是一個 T 的形狀, 屬於蠻常見的種類 ( 以下都是前些年的一些生態記錄照, 當晚沒拍它, 因為不是第一次看到的東西 ).
當晚, 它趴在右雨刷上, 大約類似這個姿勢, 把樹枝換成雨刷臂就差不多了 ( 車上那隻比較偏向黃綠色 )
樹蛙的腳趾有吸盤, 抓附力很好, 在樹上幾乎各種姿勢都有
細細的樹枝也可以停得穩穩的
它們的顏色變化很多, 白色黃色綠色褐色 ( 以及各顏色的花斑 ), 顏色變化還蠻多樣的
姑婆芋葉片上
這隻偏向紅褐色
綠色系列比較多
某次在山上四處瞄 ( 看看有什麼小生物可以拍照 ), 結果感覺某處似乎有一雙小眼睛在叮著自己看, 乖乖, 遠方的 "一粒柚子" 上面, 趴著一隻蛙, 因為拍一些生態都是用長焦距, 於是遠遠的拍了那顆柚子
照片格放...就是它啦, 褐樹蛙, 趴在柚子上頭睡午覺
其實, 在山上還蠻經常看到它們 ( 白天與夜晚都有, 不過它們是在夜間比較活躍, 白天都在睡覺休息居多 ), 褐樹蛙 算是蠻平常的一種蛙類, 不過....那一隻搭便車的嘛, 倒是第一次遇到, 哈.
- 7樓. 梁子2023/06/01 09:09我有樹蛙照片,能幫我鑑定它是什么樹蛙嗎(a0918728521@gmail.com)
- 6樓. 冠慧~2014/05/27 18:08
好久沒來 欣賞 佳作
以來 賞到 蛙蛙 冠慧 很喜歡
以前 跟外婆 住鄉下 常去田裡 抓蛙蛙
現在 看好友PO出很多不同蛙蛙 超愛 那隻白色 超美
你真好心 人類 沒有把他 亂丟 把她抓 去他該去地方 真好
感謝分享 祝福 平安 順心
早年的鄉間, 許多人都很貧困 ( 甚至於連白飯都沒得吃, 鍋中的蕃薯塊比白米飯還要多上五倍, 蕃薯吃到怕 --- 早年蕃薯是用來 餵豬 的, 米飯比較珍貴與稀有 ), 當年, 許多人把一些蛙類當成 蛋白質 的補充來源之一, 例如 澤蛙/金線蛙/虎皮蛙 以及少數人養的美國外來種 牛蛙.
不過, 自己的記憶中, 童年時代可能也只吃到過那麼一隻或兩隻的 虎皮蛙, 而且還是 "八個人" 共同分享那麼區區幾兩重的東西, 哈, 就是只有一小口而已 ( 也要非常難得, 才能夠幸運的抓到一隻, 它們很怕人, 一有人靠近就躲起來或是沉入深水中, 記憶中曾經奮力的抓到一隻, 結果又被水沖走, 沒吃到, 唉
).
沒 虎皮蛙 好吃, 大部份都是吃 溪魚 之類的, 補充平時沒機會吃到的蛋白質, 因為豬肉或雞鴨, 只有慶典或是年節的時候, 才難得會見到, 一年吃不到幾次肉類 ( 小時候住家離溪流很近, 甚至於屋前就是一條水圳, 裡面也有魚, 早年魚蝦非常多, 因此吃魚的機會較多 )
時代進步, 卻也同時失去很多舊日曾經擁有的東西 ( 原始的自然環境, 遍地魚蝦與鳥獸的年代 )....得與失, 終究是 "同時存在" 的.
許多蛙類, 都活得蠻辛苦, 畢竟環境變遷很巨大....不過, 它們仍舊很努力的活著 ( 當然也有許多無法再繼續存活而消失多年的種類 ), 反正, 還有機會看到的, 就加減拍一些記錄 ---- 說不定到了某年, 今日本來在某處還有的種類, 又不幸滅絕與消失了.
褐樹蛙.... 應該是不至於消失啦 ( 至少未來的三十或五十年內, 應該還可以見到, 它們的適應能力應該很好 )
這隻也是 褐樹蛙
週二愉快
- 5樓. Leafy2014/05/26 21:05~
這些蛙好可愛啊
鏡頭能捕捉到這麼多蛙影
真的不容易
多數蛙類都在 " 有水 " 的地方或是附近生活 ( 例如 沼澤/池塘/水田/溪邊, 甚至於菜園或是果園裡面積水的水桶 ), 在這類地方, 就會比較容易看到它們.
其中多數種類都是 "全台" 都有分佈, 部份種類則有不同地域或是特別侷限 ( 例如 橙腹樹蛙/豎琴蛙/諸羅樹蛙/海蛙 ), 某些種類分佈較少或是在野外幾乎難覓蹤影, 因此, 如果想要把全台灣的蛙類都 " 統統拍齊 ", 可能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 如果再加上一些不同顏色變化, 那又是更多倍的時間了 ).
蛙類都蠻可愛 ( 而且安全又不會傷人, 拍 毒蛇 或是 胡蜂/虎頭蜂 就比較危險 ), 偶爾幫它們拍一些照片, 當記錄也不錯.
金線蛙
週一愉快
楓之谷 於 2014/05/26 22:00回覆 - 4樓. 詹于萱(搬家了)2014/05/24 19:39
楓之谷大哥:
第一次看到白色的樹蛙
那是青蛙 還是蟾蜍?
謝謝分享~因為好奇
祝福假期愉快
文章裡面的 9 張 照片, 全部都是同一種蛙類 --- 它們都是 褐樹蛙 ( 顏色應該算是 "最多變" 的一種蛙類吧 )
印象中, 面天樹蛙/艾氏樹蛙/日本樹蛙/小雨蛙.... 也都會有 "偏白" 的顏色個體 ( 主要也都是在 白天 會比較偏白 ), 但是都不像 褐樹蛙 那般, 擁有更多種體色變化.
另外像是 莫氏樹蛙/台北樹蛙 這些, 似乎就永遠都只是偏向 綠色, 比較沒什麼變化.
白頷樹蛙, 夜間大都是 土色/褐色/深褐色.....不過在白天, 它們也可能比較偏白....像底下這張
白頷樹蛙
週日愉快
楓之谷 於 2014/05/25 23:18回覆 - 3樓. Chen Mimi2014/05/22 17:39褐樹蛙長像很可愛,有吸盤的手腳很有意思。
多數 樹蛙科 的體型都不大 ( 赤蛙科 則相對要大一些 ), 因此也蠻可愛的.
不過, 個人比較 "懷念" 的是一種屬於 赤蛙科 的 虎皮蛙, 那是個人在童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 另外幾種較有印象的是 蟾蜍/澤蛙/金線蛙/古氏赤蛙 ).
時代變遷, 3x 年前各處山區梯田都陸續廢耕 ( 大量人工成本, 收益根本也不敵機械化與外國糧食進口 ), 本來無數擁有清澈水源的田地都變化無水的荒地旱地, 無數水生動物與蛙類也因此失去能夠生存的環境, 許多種類甚至於早已經在 "很多地方" 滅絕.
在 " 早些年 " 自己四處找蛙拍蛙的年代 ( 可能 2006~ 2010 之間的歲月吧 ), 新竹地區的山區夜間, 再也不曾聽到 虎皮蛙 的叫聲 ( 或許極少數以生態為目的的私人或觀光園區裡面有一些, 野外則沒發現過 ), 也就是, 自己從青少年之後的幾乎三十年來, 沒在新竹各地的野外, 聽到它們還存在的可能 ( 它們的聲音很宏亮, 很遠的地方就能夠聽到 )....問過許多年齡較大的人, 也都是 "幾十年" 都沒聽到過了. ( 意思就是, 絕大多數地方, 都已經滅絕了 )
它們有 "人工養殖" ( 都在南部, 養給人吃的 ), 可惜的是, 只能在南部的養殖場看到它們, 野外環境則幾乎全都不見了 ( 各種外在的生態環境變化, 也沒辦法啦 ).
這是 2007年間, 在 台南山區 某處拍到的 ( 夜間, 在山區各地循聲找蛙, 一個池子只找到兩隻, 一公一母 ), 這隻是體型較大的 母蛙 --- 虎皮蛙
因為無數水田消失, 加上各種農藥與環境污染, 台灣有許多動物的未來, 真的蠻慘...
楓之谷 於 2014/05/23 13:26回覆 - 2樓. 多硯坊 (休)2014/05/22 10:13昆蟲及小動物
是兒子的最愛
去年暑假還養了一桶蝌蚪
成了蛙後才放養到住家樓下的水塘個人也曾經 " 特意 " 抓 " 某一種 " 蛙類來養 ---- 附近別人菱角池裡面的 金線蛙 ( 保育物種 ), 因為那種蛙類的野外族群已經不多, 自己又剛好在山上已經有一個適合的棲息地, 於是抓幾幾隻去放, 不到一年之後, 原本十來隻的種源, 變成池子裡面 " 大大小小與蝌蚪 " 總數 " 好幾百 "....有多大面積, 就有多少的數量 ( 環境與食物來源 ).
就是這個池子 ( 2012/09 舊照片 )
抓幾隻到自家山上放養的 兩年後 ( 可能 2008 左右吧 ), 某天發現, 原來種源的那個池子居然已經乾涸廢棄了, 變成雜草叢生的乾燥荒地 ( 原來那裡的蛙類也全都失去棲息地, 等於早先那十來隻青蛙, 是少數很幸運的被自己 "救" 到的個體, 其他在那裡幾百上千, 無數的蛙類, 已經無處生存了, 也不知道淪落何處或是都死光了 ).
台灣的環境日益變化, 適合生物的居所越來越少, 許多野生動物都失去家園....唉...
楓之谷 於 2014/05/23 13:04回覆 - 1樓. 酉愚2014/05/22 09:28退休前沒那麼多時間往外跑,偶爾在野外巧遇蛙類時還會帶回家飼養一陣子,下次出遊時再將牠們放回各自習慣的生活環境。
算算還養過不少種呢!黑眶蟾蜍、盤古蟾蜍、小雨蛙、斯文豪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長腳赤蛙、古氏赤蛙、澤蛙、牛蛙、莫氏樹蛙、面天樹蛙、褐樹蛙,還有一些不是很確定的種類。
現在早已不養了,沒事就直接去拜訪牠們了。 ^^除非住家有非常良好的環境 ( 例如山區佔地面積很大的別墅, 足以讓它們在類似野外的環境生活 ), 不然還是別把山區的東西帶回家啦, 人類常因自身喜好, 卻變成虐待動物 ---- 例如身綁鐵鍊的 鸚鵡, 就很可憐.
個人也曾經 "養" 了不少蛙類, 那是花費 許多年能夠騰出來的假日, 在 2004 左右才終於 "挖成" 的山區水池 ( 用鋤頭跟畚箕, 純人力慢慢挖出來的 ), 挖好之後放水, 然後, 就 "自動出現" 許多種的蛙類跟蜻蜓了.
這是 2010 年的照片, 就是那個種了 菱角 的山區水池
時間到的時候, 還有菱角可以採來吃哩
楓之谷 於 2014/05/23 12: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