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027)楞严雷音 : 爆开楞严咒的秘密 , 千古不传的咒义
2021/03/31 20:29
瀏覽96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027)楞严雷音 : 爆开楞严咒的秘密 , 千古不传的咒义

科技网络时代 , 邪师散播邪法 , 误导众生走入邪道 !

竟敢连佛教第一《楞严咒》也毁谤 , 魔鬼破坏正法 , 无所不用其极 , 真是可恶 !

以下内容摘录自一位法师的文章 , 公平公正公开《楞严咒》的咒文意义 !

~~~~~~~~~~~~~~~~~~

原本咒语不可翻译,因为咒语有无量意义,如果非要挂一就会漏万,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这也是翻译经典的祖师,坚持"五不翻"的原则的意义,因为咒语被人强行翻译出意思以后,便引起了许多误解非议。

例如楞严咒义而引起的争论就导致许多佛子对此咒失去信心。

下面针对一些极端者,针对楞严咒义提出的异议,而引经据典一一辩破,以还楞严咒一个清白。

一、辩破对楞严咒第一会礼敬诸佛天神顺序的非议

楞严咒第一会对诸佛以及天神等的礼敬顺序,其实涉及到曼陀罗坛城布置。

因凡夫无法理解其密义,便对礼敬三宝之后的礼敬天神方面产生疑惑。

认为不应该在礼敬三宝之后,马上先礼敬天神然后在礼敬诸如来,认为这个顺序不合逻辑,认为天神不应该排在佛菩萨前面。

这些话从片面听着貌似有道理,但其实在第一会的这种礼敬顺序方面,完全是按照曼荼罗坛的布局来的设定的。

以下说明,破其疑惑:
  
楞严咒第一会首先礼敬了三宝,

而后礼敬诸佛菩萨,

在到四果小乘圣人,

以及古佛示现的诸天护法,

到这为止明显已经是一个总的礼敬顺序,概括和完整的。

而以下涉及礼敬顺序则可理解成是另一个礼敬顺序的开头,可不与上面礼敬顺序混为一谈。

接下来的礼敬则涉及坛城次序,

礼敬五大如来部族(如来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磨部)。

礼敬七如来世尊,

然后总列能降伏的事项,

最后祈祷多尊观音变化像与金刚手种族等。

这种顺序像不像楞严经卷七,提到的曼陀罗坛城布置?

楞严经云:

“四壁张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象,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楚—弥陀,(类似五如来部族的五个主尊)诸大观音变化形象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楚摄摩,蓝地迦,诸军吒利,及毗具织,四大天王,贫那夜迦安门左右......”。

可见以上的礼敬顺序类似或者涉及到这种曼陀罗坛城的布置,其密义恐怕唯有佛能了知了。
  
所以楞严经云: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楞严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因为此咒第一会的这些咒义就有成就曼陀罗坛的密义所在。

另外在“大随求陀罗尼”咒义里也有这种礼敬天神的排列与曼陀罗成就的一些咒义。

例如大随求咒义中提到:

“礼敬天神,礼敬供养那罗延天,礼敬供养大自在天,梵天,帝释,乃至涉及十二威德天中的多位天神”

咒中更有,“曼陀罗成就”等的一些咒义,通过大随求这些内容可以证明:

不止楞严咒,还他其他的咒语都有类似的咒义,其大随求的类似咒义也可以为楞严咒第一会的内容做个有深密义所在的证明了。
  
由此可见咒语之中是有很多密义的,不能从被强行翻译出来意思中去思维。

因为这些都是表象,其真正的密义恐怕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彻底明了。

而凡夫确实不适合做太多无谓的分别,只管持诵才能不违诵咒的意义。

  
二、辩破认为楞严咒第一会天神为魔的非议
  
在楞严咒第一会我们看到了礼敬除佛菩萨,以外还礼敬了三天神。

有人疑惑第一会出现的大自在天,那罗延天,大黑天这三天神为魔而不该礼敬。

那我们就拿众所周知的魔王波旬和这些天神对比一下魔王身份,《大般涅磐经》记载:

“尔时,佛告魔波旬言:“我不受汝饮食供养,我已受汝所说神咒,为欲安乐一切众生四部众故。佛说是已,默然不受,如是三请皆亦不受。时魔波旬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这里很明显的表示,真魔王者,佛不受其饮食供养,其用意或许是想让其知惭愧,也可见出波旬是个是实实在在的大魔王。

而第一会出现的大自在天,大黑天,那罗延天这三天神虽外现魔身,实为菩萨,和波旬不一样,非如它一类。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记载:

“复有...诸释梵大自在天,那罗延天,庆自在天,大黑天神,童子天,夜摩天,水天,风天,四天王天,并五通仙人等。俱来在会作广大供养。围绕承事合掌恭敬”。

可见这三天神不止常常一起出现在佛的法会,还广做供养,而佛也能接受。
  
又在《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经品》记载:

“或有别愿依息灾等法而供养之。若求息灾帝释为首。若求增益梵天为主。若求调伏大自在为首。若求敬爱毗沙门为首........

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来现也。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势天,唯观彼天法身庄严。

若人随顺我及汝说,供养是天,于此天像前,讲读般若甚深经法,令此诸天皆大欢喜者,诸天欢喜故,一切众生皆得欢喜。一切众生得欢喜故,诸佛亦喜。”。
  
经中佛教导我们供养十二威德天,其中就包括大自在天等等。

但你何曾看过哪一部经典,看到佛教导我们供养魔王波旬?

最重要的是从以上这部经可以看出,此十二天为古佛化现,并且在外相上被佛称为威德天。

另外从佛对三天神的态度和对波旬的态度比较中就能看出三天神与魔王的差别。
  
以下明示此三天神为佛菩萨化现:先说大黑天神,如:

【佛说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大福德自在圆满菩萨陀罗尼经】

尔时,如来告大众言,今此大会中,有大菩萨名曰“大福德自在圆满菩萨”,此菩萨往昔,成等正觉号大摩尼珠王如来。今以自在业力故,来娑婆世界,显大黑天神。可见此大黑天神乃佛所化也。
  
那罗延者:

据慧琳音义卷六载,那罗延系欲界中之天名,又称毗纽天(梵Vishnu),欲求多力者,如精诚祈祷、供养此天,则多获神力;

又同书卷四十一示其形像,谓此天多力,身为绿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鸟,手持斗轮及种种器杖,常与阿修罗王战争。

大日经疏卷十亦以此天为毗纽天之别名,谓其为佛之化身,乘迦娄罗鸟,行于空中。
 
又大自在天者,也是菩萨化现:

如普门品【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大自在天」是色界的最上一层天,其他的经典称为「摩醯首罗天」。

这类众生,有三眼八臂,骑白牛、执白拂,飞行虚空,统治三千大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之主,而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大自在天」。

观音菩萨运用意轮不思议的妙用,知道有一类的众生,是要用大自在天身才能得度的。

「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观音菩萨先以意轮鉴机之后,就运用身轮现身,口轮说法了。

楞严经上说: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华严经云:

“佛子。譬如摩醯首罗天王(大自在天)光明。能令众生。身心清凉。一切光明。所不能及。此地菩萨。智能光明。亦复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九品记载十地菩萨化现净居大自在天之依据如 :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佛子,菩萨住此地(十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大自在天),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

唯识论述记七末曰:

‘大自在宫者,净居上有实净土,即自受用身初于彼起证,是第十地菩萨宫,旧言摩醯首罗(大自在天)。释论云:过净居天有十住菩萨号大自在,大千界主。’

从这些记载来看,楞严咒第一会出现礼敬的诸天魔神必定都是佛菩萨的化现无疑。

  
三、辩破对楞严咒第三会禁断菩萨与罗汉咒语的非议
  
凡夫疑惑为何在楞严咒第三会禁断一切咒语时,也包括禁断阿罗汉和金刚手菩萨的咒语 ?

此处实有深义,第三会虽然连圣者的咒术也禁断,绝非是对圣者不敬 !

不过是在彰显楞严咒乃佛果以外的一切凡圣咒术皆无法企及之威力而已,以下举例说明:
  
《一字顶轮王经》记载佛讲大轮一字咒时,能把金刚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震晕,经上记载其威力云:

“释迦牟尼佛世尊。才说是真言。譬如赡部洲大风。吹一切树林藂林药草叶及花果。悉皆振动。

如是才说是轮王一字真言。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大海腾沸。及恒河沙数世界悉皆振动。一切魔宫如一炽盛火聚。

以佛威神加持力故。悉皆恐怖。魔众诸天皆自不安。归依于佛。
  
尔时世尊作如是神力加持。为令显现轮王佛顶故。炽盛照曜一切圆光。如轮周匝形成一聚光。

无一有情有情众。当彼之际而敢不瞬目瞻暏。彼所有慈氏等大菩萨。彼皆刹那顷。亦不能不瞬目而瞻视。
  
尔时观自在菩萨。金刚手秘密主菩萨。以佛威力闷绝躄地。刹那谟呼律间。

则彼大威德摩醯首罗天。帝释天。毗纽天。夜摩天。水天俱尾罗天。风天。蘖路茶。紧那罗。摩呼罗伽等。

一切器仗悉皆堕落。摩醯首罗三戟叉堕落。帝释金刚杵堕落。毗纽天轮。俱尾罗棒。水天罥索。如是一切大威德天。一切器仗堕落于地。”

此处佛在展现"佛顶咒"的威力,而非真的要震晕金刚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而楞严咒在第三会禁断圣者咒术亦同此理。
  
又《一字顶轮王经》云:

“秘密主。此是如来光。如来加持。一切诸佛之光明威德......能断一切真言。能调难调者。能坏他真言威。此是大威德大神通。能成办一切事”

此处彰显此佛顶咒能吞噬禁断一切咒语,而楞严咒的第三会亦如此般体现其功用 !
  
所以楞严咒第一会咒文有:

“般啰毖地也叱陀你”(其他明咒全部禁断);

第二会咒文有 :

“般啰毖地也三般叉拏羯啰”(食啖其他明咒)

第三会咒文里 :

不但连大自在天、那罗延天、大黑天、空行母等大威力天的咒语全部禁断、并钉上了金刚橛,甚至连阿罗汉、金刚手秘密主的咒语也照样砍伐、斩断、钉橛 !

这就是“断坏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真言密咒,完全彰显楞严咒,唯佛与佛乃能证知的威力”之体现。
  
又禁断其咒术与对其摧破降服,有着天壤之别,万不可一概而论。

因为第四会咒文中 :

在催破降服的名单里,几乎涵盖了一切天龙夜叉诸恶鬼神,就偏偏没有阿罗汉和菩萨的名号 !

可见楞严咒第三会禁断的,只是阿罗汉、金刚手秘密主的咒术 ?

这仅仅是彰显楞严咒,唯佛才能明知的无穷威力而已 !

而第四会的催破降服有更深刻的含义,所以才不能出现圣者的名号(末后再说明)。

并且第五会的咒心里有皈依金刚手菩萨,仗菩萨之力去催破降服一切障碍的咒义 !

可见楞严全咒五会是一个整体,万不可断彰取义来思维 !
  
正如我们不能迷惑于佛用大轮一字咒,把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震晕的外表相,却忽略了佛在后面经文所要表明的用心。

经云:

“尔时世尊为令观世音菩萨金刚密迹主菩萨及诸大众得醒解故。疾须臾间隐易是身。还如来相诰弥勒菩萨摩诃萨言。

我今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为息可畏难调伏者。为欲成就出世世间一切佛顶大轮王咒一切事位灭诸诤论....说此一切佛眼咒已。
  
其观世音菩萨金刚密迹主菩萨。以咒威力则醒起身。其诸威德一切天众。各复本心愉跃安乐。各各持所本自器仗。专心归佛瞻仰赞言。

希有世尊希有善逝。观世音菩萨金刚密迹主菩萨。合掌瞻敬白言世尊。如来今日何故特化大转轮王身大光明聚。甚奇希有本未曾见。
  
大善男子。此顶轮王。是真一切如来安住最胜三摩地身。所有一切诸大菩萨无能超越。一切咒王亦无过者。

大善男子。若所方处持此咒者。五逾膳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汝等同此方处所说。加持大咒亦无成住。

若有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者。即得出世世间一切大咒悉尽成办。”

可见佛表示此相目的,完全是在彰显"佛顶咒"威力,其用意更是为了让持诵者获得成就而已!
  
如此便知,楞严咒第三会禁断咒语的内容,完全是在体现“此咒非佛果以下的凡圣咒术所能企及,除佛与佛乃能证知”的威力。

如大佛顶如来放光悉达柦多般达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经云:

“佛告观世音菩萨,我有佛神咒,名曰佛顶如来放光最胜金轮帝殊罗金刚大道场陀罗尼(楞严咒),极大尊重,为利益一切众生,唯佛与佛共相传说,汝等应该一心受持,生希有想”。

可见除佛以外,连一切圣者也不能探知此楞严咒,难怪其威力能禁断佛果以下一切凡圣咒术。

所以楞严咒第三会禁断圣者咒术也就不奇怪了。
  
四、辩破认为楞严咒第四会不该催伏天神的非议
  
凡夫疑惑在第四会,为何催破降服除圣者以外的一切鬼神,包括催伏第一会礼敬过的天神?

以下说明,解其疑惑。
  
首先第四会催破降服的真正含义,整会的催破降服法,又叫“金刚破败法”。

其含义不外乎催破执着和降服烦恼,楞严咒中催破的,是对一切法的执着(法执)。

金刚经云: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楞严咒中更有催破一切我执与烦恼,(烦恼在第四会咒中则以鬼神形态出现)。

所以在第四会咒义里有:

“醯醯(来呀)泮(破败)
阿牟迦耶·泮(不空破败)
阿波啰二合提诃多·泮(无障碍破败)
婆啰波啰二合陀·泮(与愿破败)”。
  

这一节“破败”法,所破的不止邪恶众生的恶、不净法,更破的是一切修行者的法执。

简言之:空、不空、有所得、无所得,一切总破,最后连催破本身也催破,空无所有。
  
何以故?

一切法皆是真如本性的幻化游戏,无有少法可立。

接着,“与愿破败”。以上两种(不空、非得)是理上破。“与愿破败”则是事上破。

“与愿”照应说是大神通利施众生的事,这都要破,为什么?

以真如法中无人无我、亦无施者受者,无能无所。

且所破者,亦不在破其施之行,乃在破其心中之执。

如是三法破已,则无所不破,而无不本然清净矣。
  
如是即是“净菩提心”——是故名为“金刚破败”。

所以楞严咒第四会这段催破法执,为的是证入无为空性。

其他催破一切鬼神的咒义,则是彰显催破各种我执与一切烦恼。

因烦恼在咒义中的体现,则是以各种各样的鬼神相为代表,(乃至于佛菩萨化现的鬼神),其在第四会从形式上代表的就是各种贪,嗔,痴,慢,疑等烦恼。
  
首先让我们从事相上先了解一下诸天鬼神,供养十二天报恩经品云:

“伊舍那天(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天)喜时,诸天亦喜,魔众不乱也。若供养摩醯首罗,已为供养一切诸天。此天瞋时,魔众皆现,国土荒乱。
  
天帝释者,地居之主,注记众生所作善恶。此天喜时,国土安稳,人民不乱;此天瞋时,刀兵相战,地居诸王皆悉不安。
  
焰魔天喜时,人无横死,疫气不发;此天瞋时,人非时死,疫气充满。
  
梵天者,上天之主,众生之父。此天喜时,器世间安稳,无有动乱。何以故?劫初之时,此天成立器世间也。众生不乱,以正治世。何以故?父王喜故。此天瞋时,世间不安,有种种病,至于草木,皆悉恼落,众生迷惑,犹如醉人。
  
毗沙门喜时,药叉众喜,不害人民,不行毒肿,瞋时皆乱.......

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来现也。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势天。唯观彼天法身庄严。”

从经文我们看到十二天神会有嗔有喜,并且嗔时世界动乱,喜时人民安乐!

何以古佛化现的十二天会有嗔有喜?又是什么原因才会喜,什么原因才会嗔?
  
看如上经文:

“如是诸天何时欢喜何时嗔怒。谓诸国王及诸人民。以非治世作不善业。杀盗常行而舍正法,尔时诸天皆生愁忧。愁忧即过便生嗔怒。

若天灾欲起先有瑞怪。谓无云而雨矣。诸星随乱(无云而雨者。是诸天悲泣之泪也)

若止恶业。以正治世诸天欢喜。皆悉来护妙香遍薰。善增恶减。

若人了知如是大圣威德天等。以财之施严彼生身。后以法施显彼法身。兼行慈悲不杀生命。以是供养为报彼恩也。”。
 
可见古佛化现的诸天之嗔喜,全随众生的善与不善而显现,并且经上说明了对十二天的最好供养就是断恶修善。

若不断恶,诸天嗔,若能行善,诸天喜,其实这是诸佛菩萨一种表法。

虽外现诸恶天神,而内护佛法,外现嗔怒恶神表众生烦恼之相与不善之业,内护佛法而喜表众生慈悲调柔与行善之业。

可见诸天有内外表实二相,内表慈悲救护众生的菩萨,外表嗔怒则世界动乱的恶神。

在楞严咒第四会出现的各种鬼神,更是代表各种粗重烦恼与不善之业相。

所以催破降伏外现嗔怒之诸天鬼神,实为催破众生自己的无明烦恼与各种不善之业。

降服其嗔怒之心能令天下太平,降服众生不善之业能令人民安乐,众生的无明烦恼和不善之业,与魔天嗔怒引起动乱实是一体故。这是从理上讲。
  
从事上讲的话,虽然有许多鬼神是佛菩萨化现,但有一些是真实的恶鬼恶神,需要调伏令其断恶修善。

因为世界是重重无尽的,整个法界同类的鬼神也是很多,有些是菩萨化现,有些不是。

所以也可以理解,在第四会出现的魔神,与第一会礼敬的佛化之魔神,虽然同名但却不一定同人 ?

但不管如何,其在第四会代表的咒义即是 :

嗔怒便会引起世界动乱的鬼神(此是表恶法,外显无明烦恼之相)。

所以可以说在第四会催破和降服的鬼神 :

是未断烦恼外现恶行的鬼神,未入圣流便有烦恼,则未摆脱魔性,故要降服令不起嗔心,保天下太平。
  
若无烦恼,则不需降服!

这就是第四会催破和降服的名单中,没有阿罗汉和金刚手菩萨的原因 !

因圣者无粗重烦恼可降服故,因圣者已离我执,已破我相 !

故阿罗汉和金刚手菩萨,不能代表烦恼,出席在催破降服法的第四会。

所以第四会有催破法执的咒义,更有降服我执与烦恼的咒义,我法二执皆破,便证无为空性,超凡入圣,这就是第四会催破降服的总义。
  
小结
  
总之,第一会礼敬诸佛菩萨与古佛所化之诸天,表示礼敬众生自性法身。

因第一会礼敬的佛菩萨和天神,都是断除粗重烦恼并破除我执我相的圣者,为其敬礼更是向往断除烦恼而破我执我相之义。

如经云:

“唯观彼天法身庄严”。

而楞严咒第三会与第四会的咒义,主要是在彰显其无能匹敌的威力 !

第三会彰显的是能禁断,佛果以下的一切圣凡咒术之威力。

第四会彰显的是能调伏,圣者以下的一切鬼神之威德,乃至转化一切烦恼与破除我法二执之功德。

其楞严咒第二会与第三会前部分乃至第五会,多是彰显转化一切灾难与病苦,乃至调伏一切烦恼与障碍之德用。
  
而从总的胜义谛来讲的话 :

楞严咒所要调伏的一切邪魔,外道,病,灾,害,等相,都如梦幻泡影,为心的别共妄见。

而依佛顶威德神力,催破此等妄执颠倒相时,便契入无生妙性,这是大慈悲,大利益,自利利他之妙用。

而楞严咒中所扮演的降伏,更不是世间以强压弱的概念,而是真正利益众生,令断恶修善,降伏烦恼执着,而破迷开悟。

五、祖师劝勉
  
所以不能以世俗的心,去寻思佛陀从大慈悲心中,流露出的楞严金刚秘咒之文句。

如憨山大师在《楞严经通议卷十》:

“演秘密难思之神咒,说微妙难思之法门,断历劫生死之爱根,销五阴邪思之魔业,得见所未见,幸闻所未闻。”

《卍续藏》第十九册页云:

“首楞严者,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  

当你能这样正确理解楞严咒义,那所有的疑惑都该消失 ! 否则你就如莲池大师所云:

“嗟乎!千生百劫,得遇如是至精至微至玄至极之典,不死心信受,而生此下劣乖僻之疑,可悲也夫,可悲也夫”。

莲池大师为一代净土宗师,禅净双修,曾用“至精、至微、至玄、至极”八字来高度评价《楞严经》。

蕅益大师之「化持大佛顶神咒序」云:
  
「五会神咒,密诠如来藏心,显密虽殊,心性理一,全心成咒,全咒传心,故名心咒,亦名咒心耳。」
  
印光大师亦云:

“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婬席。以正念昭彰,魔无容身之处故。是以念佛之人,不须另找降魔之法,而魔事自无由而起矣”

六、楞严咒多种版本印证

通过版本铁证来证明楞严,对于楞严经咒之是非争辩,历代祖师皆已掏心明述。

在除了《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讲到楞严咒以外,在《圣如来顶髻涌出白伞盖名无能胜大回遮母最胜成就陀罗尼经》也讲到了。

这两部经文的关系,有种说法把《圣如来顶髻涌出白伞盖名无能胜大回遮母最胜成就陀罗尼经》称为天界《楞严经》。

此经在大正藏中名为《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此经确有梵本。

藏传佛教中有此经,而此经梵本和藏本的存在,也证明了楞严咒是正而八经的真咒。

为何?

因为去看这两部经文的咒语部分内容时,才发现两部经文所讲其实完全就是同一个咒语 !

只不过《大白伞盖经》在第一会和第三会乃至第五会的前半部分采取的皆是“义译”,而第二会和第四会乃至第五会的咒心采取的是“音译”。

而楞严咒全五会采用的皆是“音译”。

所以看起来两部经就有明显差别。

可是当去对照楞严咒现在被翻译出来的意思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和《大白伞盖经》中的咒语“义译”部分是相同的。

而“音译”部分也是一样,包括楞严咒的全名翻译成意思以后也包括“大白伞盖”的名字。

所以可以推断这两部经中的咒语其实就是同一个。

只不过是随着因缘时空不同,佛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宣讲了两次而已。

除了这两部经以外,在《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中也讲到了楞严咒 !

只不过因为因为流传的过程中导致咒语部分脱落了,何以见得?

因为在(敦煌藏)版的(北7442)和(北7665)中发现了这个咒语,在经文六句”偈颂”后,紧接着就是楞严咒全文。
  
另外《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对楞严咒的提及,也是对此咒真实存在的最好证明了 !

经云:

“若欲成就钩法者,取茅草作一钩如一手大,五牛物中洗之。一日一夜断食,而取其钩手执,供养金刚菩萨。燃一百盏酥灯,先诵大佛顶悉达多钵多啰咒(楞严咒)以护其身,后诵此咒(嗡,部隆)能令成就如前轮法。”
  
可见楞严咒的出处,及各处所载的咒文、各种异译本,不胜枚举。

由此便可以确定楞严咒的传承了。

最主要的是除了楞严经里的楞严咒以外,还有《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中的楞严咒作为依据。

那么行者就完全可以放心的去持诵楞严咒了。

~~~~~~~~~~~~~~~~~~

哇 ! 好长好长的文章 !

读者是不是看到崩溃了 !

那我也不多废话啦 !

愿共勉之.....




释 天 劫
https://lengyanleiyin.wordpress.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