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01:15
綠委最近指控設於清華大學校內的「清華海峽研究院」,疑接受中資資助,恐讓我國半導體機密外洩。教育部隨即指為違法並要求撤離,同時將全面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此舉,引發大學群起反彈。諷刺的是,「大學自治」曾是民進黨振臂高呼的價值,蔡政府上台後卻一次次踐踏此一價值;如今更不惜將一所頂尖大學當成「抗中保台」的祭品,等於為大學自治送終。 清華大學是八國聯軍後清廷以美國「庚子賠款」退賠款所創立。兩岸分治後,當時北京清華校長梅貽琦帶著庚款孳息成立的「清華基金」,在台創立清大,也利用基金利息補貼教授薪水並興建宿舍,今天清大每年還會收到庚款支票。在這樣的歷史淵源下,兩岸清華往來密切。二○一五年,北京清大為加強與新竹清大合作,但囿於台灣法令,遂由新竹清大校友會與北京清大在廈門共同成立「清華海峽研究院」;次年,再透過清大校友捐建的「自強工業基金會」向清大承租校內空間設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並無對岸的常駐人員,從執行長到行政人員也都是台灣人。 如今,行政院長蘇貞昌及綠委范雲等人卻指控該辦公室是中共在台「分支組織」,還扣上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的大帽子。范雲更將二○一九年北京清大副校長經政府核准來台的兩岸學術交流,移花接木成清大校長賀陳弘接待參訪清華海峽研究院,更要求參與活動的清大前校長陳力俊辭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范雲等人栽贓在先,還粗暴干預大學人事,赤裸裸將黑手伸進大學殿堂。 可議的還有教育部。它原應是「大學自治」的守護者,但事發後,不僅火速下令該辦公室停止運作,稱將依法開罰,還揚言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引發學界反彈。為此,公私立大學院校協會發出聯合聲明,痛陳過去因政治而壓迫大學的事件,歷史證明都是錯誤的,呼籲掌權者要三思。台大校長管中閔也聲援清大,認為學術交流是學術自由的一部分,「不能把不喜歡的就當成錯的」。蔡政府為了政治操作,不惜染紅清大,還拉學術自由陪葬。 藍委鄭正鈐日前就此質詢蘇揆,並回溯清大成立淵源。蘇揆不知是真不知,還是刻意蠻橫切斷歷史,竟回以「扯清朝的事做甚麼?」從歷史課綱到清大事件,也讓外界看透蔡政府以「去脈絡化」遂其政治目的與意識形態的套路。 「大學自治」、「黨政軍退出校園」都是民進黨在野時長期的主張。一九九三年《大學法》修法,民進黨要求賦予大學更大的自主空間,當時民進黨立委翁金珠力陳大學乃「社會最後的良心」,維護大學的學術自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教育單位要摒棄「管理」大學的心態。范雲當年在野百合學運也曾力爭大學自治,「理想的提出,永遠比理想的實踐容易」,正是她當年寫過的話。如今,在權力的「快篩試劑」檢測下,證實她禁不起檢驗。 蔡政府上台後,教育部不僅把大學當小學管,黨政軍更大剌剌重返校園。除惡名昭彰的「卡管」案,最近民進黨舉辦公投宣講說明會,首場就選在中央大學,挨批後才變更場地。民進黨新北市黨部跟台北大學合辦「公共政策研習班」,地點在台北大學、講師是民進黨人,結業還由台北大學發給證書,把大學當成政黨的訓練所。試想,這若是國民黨辦的活動,民進黨將如何追殺? 從卡管案到清大案,在在證明,大學自治在蔡政府眼裡,不過是夜壺一只。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