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10/28 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兼具健行休閒、人文自然、地質、歷史古蹟等主題的文化史蹟公園及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室
2022/11/21 06:27
瀏覽11,074
迴響1
推薦14
引用0
今天與兒子約吃中餐,餐後,與老婆轉往參觀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我們直接開車到至誠路「芝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裡有約50~60個停車位。「芝山公園」基本上是由「至誠路」及「雨聲路」圍起來的一個小丘陵。

「芝山公園」有好幾個入口,我們預計從「惠濟宮」的入口上山。經過一個小山坡,難得在市區看見可愛的山羊在山坡上吃草,幾可亂真。

來到了「惠濟宮」山腳下的牌樓。

我們從「惠濟宮牌樓」上山(往地圖下方),沿著山徑走,會經過「北隘門」,順時針方向繞一圈後,從「芝山公園出口」下來,最後再到右方的「石頭公廟」。

先爬一段石階步道上山,沿途除了有長串紅燈籠外,還有金童玉女石雕像。

還有不少天兵神將雕像立於步道兩旁。

步道兩旁也有許多的勸世警語,頗耐人尋味。

步道右方,有一座【觀音菩薩】石雕像,旁邊護土坡上面的大岩壁上,有清代士林地區的士紳潘永清於1873年所題的「洞天福地」四字,還有【十八羅漢】石雕像

沿著石階步道往上爬,長串的紅黃燈籠掛在頭上,很有喜氣的感覺。

約爬了200階步道,來到了於1825年設立至今的「芝山岩隘門(西門)」

門邊大石頭上刻著「芝山岩惠濟宮無患子樹下小瀑布護土坡工程記略」

原來剛剛經過的石階步道旁的護土坡,有瀑布水流,只是目前已經看不到瀑布、溪流,也找不到無患子樹了。如果有溪流,應該會匯入外雙溪

過了隘門,有一面介紹「芝山岩惠濟宮」及【開漳聖王】的石牌。

「芝山岩隘門」是19世紀『漳泉械鬥』時,漳州人為了防範泉州人進犯所興建。當初建有東、西、南、北四門,現僅存此西門,已被列為『三級古蹟』。

隘門有堅固的防禦設施,上頭還有砲台,約只容兩人通行,高約五公尺。

過了隘門,繼續往上爬。

旁邊看到「蛇蛙石」,就屹立在岩石山頭上,不知地震時會不會滑動?。最上面的石頭確實像蛇頭,至於蛙頭,怎麼看都看不出來是哪一顆。

「蛇蛙石」也已經被列為『三級古蹟』了。

繼續往上爬,其實這段也是全程爬坡最多的一段。

石階步道兩旁,盡是成語故事的石雕,如:「漁翁得利」、「福壽無疆」、「竹報平安」、「松鶴長青」,爬坡時可以邊爬邊欣賞,絕不無聊。

「惠濟宮」到了,宮內主祀【開漳聖王】。牌樓上除了祥龍獻瑞外,還有慈祥的仙翁。

沒想到,轉到另一面,牌樓上還是可以看到仙翁的正面,原來工師的巧藝讓老翁兩面都能看到民眾、降福民眾。

這裡也有【開漳聖王(陳元光)】的介紹,「惠濟宮」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了。

「惠濟宮」入堂處的天花板上,有大片的八卦圖,每一環都各有不同的人物故事圖畫;穿堂則有許多的紅燈籠點綴。

「惠濟宮」為士林地區三大古廟之一(另兩間為神農宮與新街慈誠宮),於清乾隆17年(1752年)建廟,迄今已超過270年,宮內的神明,跨越佛、道、儒三教。

宮前有一大片廣場,廣場前方有雕刻精細的圍牆。

而圍牆外,視野廣闊,可以眺望四周的環境,左下方是剛剛停車的停車場。

更遠處則可看到台北車站前的「新光大樓」。

廣場上這棵像是大鵬展翅(或是大海龜)的大榕樹。

「惠濟宮」曾是日治時代教育的淵源地。1895年,日本政府在芝山岩文昌祠義塾原址,成立台灣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開始招募臺灣子弟修習日語。次年(1896年)發生『六氏先生事件』後,日方積極塑造芝山岩成為所有教育者的聖地。「芝山岩學堂」後經多次更名及沿革,即今「士林國小」的前身。

離開「惠濟宮」,繼續往前行。依指標可往「石頭公」,不過我們晚點才會過去,我們要先走其他的步道。

接著都是木階步道。

木階步道有多處岔路,大致上都彼此相通。

芝山岩周邊在戰後設立了【軍情局】及許多軍事設施,這裡就看到當時的崗哨遺址。

芝山岩這裡原本是淺海環境,因千百萬年的造山運動而出土。在公園內仔細找,會找到不少的化石群,它們主要是貝類、海膽、有孔蟲等。

往前看到不少的大岩石,而不少的大樹就與大石相依互生,即使懸空,也能撐立久遠。

循著木棧步道,來到很特別的「時間廣場」

這個廣場從宇宙起源講到現代,在廣場地板上圍一圈,以時間序分階段,各階段一個石板圖案介紹,創意十足。

廣場中間的圖案,像是一副大型鑰匙孔,其實這裡是多年前保護總統官邸(士林官邸)的砲台遺址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是在1993年公告成立的,針對芝山岩的植物、動物、地質、考古、歷史、景觀等六大領域做深入調查。

我們環繞一圈,上一下歷史、生物、地球科學課了。首先看到的,是從13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形成宇宙開始,到45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地球上的海洋開始出現生命,2億8000萬年前兩棲動物開始往陸地發展。

海洋生物持續進化,而由於地球環境穩定、氣候潮濕溫暖,植物茂密成長,恐龍也因食源豐富,於2億3000萬年前開始出現且活躍。台灣老地層於2000萬年前於海底孕育發展;第一批人類於380萬年前在非洲出現,可以直立行走。

280萬~20萬年前,北台灣火山大爆發,形成大屯山、觀音山及大台北盆地;淡水河流域隨後於3萬年前形成。大約1萬年前,因全球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芝山岩就是當時所露出的小山頭,部分海水則因而形成沼澤及湖泊。

接著看到的,是大台北的文化發展,從時序上,分別是6500~46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3600~3200年前的芝山岩文化、3200~2500年前的圓山文化、1800~350年前的十三行文化。

近代的發展則是平埔族於士林地區定居,他們其實就是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惠濟宮、石頭公廟都是清代的古蹟遺址;日治時期曾在此設立神社、參道;戰後芝山岩則成為士林官邸的保衛地,留下砲台、砲座、崗哨等軍事遺跡。

這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廣場,也是一個可以休憩、表演的場所。

穿過「時間廣場」,來到「西砲台」

雖然是砲台,但是卻有「芝山岩地質72變」的介紹牌。可別小看芝山岩這個不起眼的小山頭喔!它可是歷經好幾百萬年、甚至千萬年的地質演變才形成的,與整個台灣島及台北盒地的形成息息相關。

芝山岩在二戰後曾有國軍砲兵營駐守,此「西砲台」目前僅剩基部的水泥座。
從砲台可見台北四周各地,如士林、石牌、北投、關渡、淡水、平等里等地;也可以看到遠方的林口台地、觀音山、大屯火山群、七星山系、紗帽山。

從「西砲台」看出去,其實因為旁邊的樹木越長越高,目前能看到的視野並不寬闊。

砲台上有各個角度的砲口,環繞四周,分別指向福山、劍潭山、士林、圓環、石牌等地。

離開「西砲台」,繼續沿著木棧道往前行,又經過一座廢棄崗哨。

前方有一涼亭,不過我們不到涼亭休息,我們要往左方的石階步道走。

這條是「北隘門步道」

前方這座就是過去的「北隘門」,不過目前僅剩門框,不似我們一開始看到的「西隘門」保留的完整。

「北隘門」旁有數顆大石頭,彼此卡緊,或許已經在這裡相依數百、數千年了。

大石頭上有不少植物附生,見證時間的沉澱。

從「北隘門步道」繼續往下走,可以到「石頭公廟」。不過我們要先往回走,先看其他的景點。

來到一個平台,從左方這條小徑往下走,即是芝山岩的「東隘門」舊址。目前「東隘門」已經完全拆除,小山徑也已廢棄,只有傳說中「東隘門」的守護神「大石象」還依然挺立。

右方就是「大石象」。經過幾千、幾萬年的風化侵蝕作用,把岩壁較薄的部位磨穿,形成了一個拱門狀的洞,就稱為「石門」,好似垂著鼻子的大象。

這巨大厚層砂岩的表面佈滿大大小小的凹洞,也是風化侵蝕造成的結果,稱之為「風化窗」。在我們看不到的大石象的象背上,有一些排列整齊的坑洞,是史前人類搭建「杆欄式」住屋所留下來的痕跡,稱為「柱洞」,是芝山岩有史前人類居住的重要證據之一。

離開「大石象」和「柱洞」,沿著原本的石階步道往前走,前方有一棵高大的樟樹。

芝山岩大樹林立,而且是自然生成的原生樹種,推估千百年前此處也曾經是一座成熟的天然森林。經過清朝、日治時期的保護,二戰後又是軍事要地,這些植物才能在今天依然挺立。由小看大,不難想像數百年前的臺北盆地近郊山區,應該都是森林連綿,樹種豐富的景象。

眼前這一片,就是樹種豐富的連綿森林。

眼前一棵高大的楓香,冬天應該很漂亮吧!

芝山岩真是最天然的地質教室,這裡看到了「洋蔥石」

往前來到了「六氏先生之墓」。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後,為了有效統治台灣,日本政府在台灣積極推行日語教育。1896年,第一批來台教授日語的六名教師,在前往台北城參加慶典活動途中,被人殺害。六位教師即分葬於此石碑前方草地,日方也將六位教師形塑成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

前方有一顆高大的香楠,是低海拔天然林的主角。香楠的木材若磨成粉末,是做線香的材料,其木材也是重要的建築、家具、雕刻等的材料。

來到「雨農閱覽室」,當年「六氏先生事件」後,日本人曾在這裡設立神社,以紀念罹難教師,並視芝山岩為教育聖地。

「雨農閱覽室」前方,有一棵300歲的老樟樹,是台北市列管(編號187)的受保護樹木。此樟樹外型蒼勁挺拔、古意盎然,是目前所知台北市最老的古樹。樟樹可以製作樟腦、提煉精油,是早年重要的工業原料。

老樟樹的枝幹上,有許多『著生植物』,是大自然奇妙的生態環境。

閱覽室每天08:30~16:30開放,進去參觀一下。

戴將軍,名笠,字雨農,民國21年(1932)奉命成立「特務處」,專責對日在華之間諜偵防工作,深受蔣中正委員長的賞識與倚重。抗日戰爭爆發後,更屢建奇功。二戰後,戴將軍於民國35年(1946)因公搭機殉職。芝山岩當時設有許多的軍事設施及軍情單位,而由於軍情單位職員多為戴將軍的部屬,政府乃將原本的神社改建為「雨農閱覽室」,以資紀念戴將軍。

一進到閱覽室內,空間並不是很大,左右各有一區座位區,牆壁上則有「芝山岩事件」的介紹,還有事件後的許多舊照片,值得好好探索。

「雨農閱覽室」外,有一座「芝山岩事件碑記」石碑,為光復後國民政府所設立。

左右兩張照片是「芝山岩事件」當時的首相伊藤博文所題字設立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台北市政府則於民國95年(2006年)設立事件的始末說明牌,還有各史蹟與設施位置圖的介紹。

下方有一座涼亭,涼亭所在位置周圍,就是日治時代的「神社祭祀場」

「雨農閱覽室」前方,還有「故教育者姓名碑」,是日本政府為紀念1896〜1905年間在台殉職(包括因病去世者)的日本教育工作者所立,芝山岩遂成為殖民政府鼓吹「忠君愛國」精神的聖地。

旁邊有部分破碎散落的「故教育者姓名碑」,為忠於歷史,仍應將其好好整理保存才對。

繼續往「雨農閱覽室」後方走,看見「戴雨農將軍事略」紀念碑。

來到了「雨農閱覽室」後方、「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的最北邊,看到一座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這裡是芝山岩的最高點,海拔僅52.8公尺,是當時神社的屏障,也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我們從緩坡的南側爬上來,北側這裡則為陡坡。芝山岩其實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小丘陵(土堆),因清代把它當成堡壘,日治時代視為聖地,光復後轉為軍事要塞,才讓它免於被剷平的命運。

從觀景平台這裡,可以看到後面的建築物及陽明山的層層山景。

我們繼續要從涼亭旁的小徑往下走,宛如走在當年的參道

接著往旁邊這條小徑「太陽石步道」走一小段,這條小徑可往「太陽石」。

「太陽石」的岩塊上有許多半圓的弧線及光芒,因此取名為「太陽石」。而在其對面,另有一面垂直的岩壁,岩石表面也有數道弧線及光芒,其紋路和「太陽石」凹凸相反,被取名為「太陰石」。事實上,太陽、太陰兩石應該是受到某種巨大擠壓力或碰撞力的影響而由一崩裂為二,是難得一見的地質景觀。

「太陽石」到了,經過歲月的累積,加上岩石上植物叢生,並不容易發現岩石上一層層的半圓弧線及光芒。

「太陽石」過去也曾有發現蝙蝠的傳說,因此過往居民也稱它為「蝙蝠洞」。不過,凱文稍微往洞內觀察了一下,並無蝙蝠寄居的跡象或遺跡。

往另一頭走,來到另一座瞭望台遺跡。

這裡的視野極佳,是過去的「東砲台」,負責捍衛近在咫尺的「士林官邸」。不過,目前連砲台基座都不復見。

下方是「外雙溪」及「雨農橋」,遠方則是「陽明山」各山頭。

來到了過去為了建造神社,日本總督府除了拆除「南隘門」外,又逼迫士林人獻地捐工所建造的「新磴道」,因為有120階的步道,又稱為「百二崁步道」

120階很快就走完,前方就是過去神社的「參道」,目前改建成紀念戴雨農將軍的「雨農路」。芝山岩附近有許多與戴將軍相關的地名或設施,除了「雨農路」外,還有「雨農國小」、「雨聲街」等。

「六氏先生事件」後,經日本政府刻意宣場,六氏先生成為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芝山岩則成為日本人神聖的殿堂。「百二崁」石階即是為了塑造『仰之彌高』的心情,由筆直的參道(即今之雨農路)行進至此。每年2月1日所有學生教師、大小官員等,都必須沿參道上山,參加祭典,蔚為當時的一大盛事。

如果從這個入口上山,真宛如當年從氣氛莊嚴肅穆的參道『仰之彌高』而上,只是今日已不需再瞻仰膜拜六位教師的靈位了。

我們接著沿著外圍木棧道,走到一開始有提到的「聖佑宮(石頭公廟)」

【芝山岩(巖)文化遺址】的石碑立在這裡。

我們到「石頭公廟」,主要的目的是要尋找在廟附近由山上滾落下來而安立於此的四顆巨石。芝山岩自古以來文風鼎盛,士子如林(士林的名稱由來),這四棵巨石就分別被命名為『文房四寶』「石硯」「石墨」「石筆」「石紙」(外加「石印」),散落在「石頭公廟」方圓50公尺內,都被我們一一找到了。

我們的芝山岩行程接近尾聲,再次經過「惠濟宮」的牌樓,接近傍晚,燈籠的燈光幻影更有韻味了。回到停車場,開車離開,結束了體力輕鬆、心情充實的行程。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除了有完善的步道外,還有隘門、古剎、石碑、百二崁、砲台、碉堡等人文景點,以及風化窗、洋蔥石、太陽石、大象石、蛇蛙石與文房四寶巨石等饒富趣味的地質景觀,也有高齡300年老樟樹等珍貴樹木資源,是一座難得兼具健行休閒、人文自然、地質、歷史古蹟等主題的文化史蹟公園及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室,又能認識「芝山岩事件」,相當值得一遊。

※※※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官網(點選連結)

<交通>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台北交流道下,接重慶北路過百齡橋後至中正路,接雨農路後過雨農大橋即可到達。

<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搭乘206、267(副)、645、645(副)至芝山公園站即可到達。
2、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至芝山站,沿外雙溪河堤步行即可到達。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吹起了自然風
2022/11/21 14:32
來補課囉     久久去一回  登階梯運動, 不知此地來歷不小啊    只覺 山勢巨石地理特殊.
是呀!我也是實際去了才發現,原來這小小的公園有這麼多可以看的,很值得去。 Kevin(黃坤山)2022/11/21 22: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