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到現在生活上與工作上總是「多想三步」,成了習慣也成了人格特質。
也或許是這種習慣與人格特質所以從進入職場之初就很少被要求,因為工作進度與目標達成總是超乎上司的要求,往昔別人問我的職場經驗我總是說這是「多想三步」的好習慣與人格特質所造就的,但這種習慣與特質對現在學習「慢活」的我有什麼影響與困擾呢!答案且從「子女教育」與「過馬路」兩方面來剖析,希望可以找出這是我單獨的困擾還是普遍的現象。
【過馬路】
話說HooDoo幾乎每天都會帶著愛妻散步(其實是較接近健走),散步總會過馬路而遇到紅綠燈,每當前方有紅綠燈時,我總是遠遠的就開始計算評估如何走到路口時不必停下來浪費時間,但因此就很容易把慢活的散步變成彷若上班趕打卡的衝刺,並常常演出兩個老人家在斑馬線上跑百米的衝刺,太座每次配合我衝刺的演出後總是搖搖頭說:「有必要這樣嘛!」,其實我真的知道沒必要這樣,但計算評估紅燈變綠燈已成慣性,當開車經過紅綠燈也經常演出相同的戲碼,同時也慣性將超車轉換為評估行為,七年前一趟墾丁員工旅遊路途上因為極欣賞一位女同事先生的超車邏輯與技術,差點因此網羅交大畢業的他進入公司任職,想一想還真的有點跨張,權將解釋為超車邏輯與技術的惺惺相惜。
【子女教育】
女兒不管在家中與我聊天或在餐廳用餐時,每當女兒侃侃而談時,我常常不知不覺中在回應過程就會將職場中「多想三步」的思維與邏輯導入話題中,但卻常常換來女兒的白眼與回話:「不要將職場那一套帶進她的生活話題」,其實當我站在講台上分享我的「多想三步」人生哲學與案例時常常獲得台下極大的迴響,但似乎對家裡的成員講多想三步,她們或許會比較喜歡我多吃三口,還真能體會虎落平陽被犬欺的落寞之感,不過我想不管多少的白眼與回話,其實我堅信落實的多想三步還是會潛移默化影響女兒的,誰叫我自討沒趣呢!
多想三步是需要的,但慢活是我想要的,需要與想要之間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懂得往想要趨近自然會將需要的慣性淡化,當真的全然淡化時,我想我一定老了。
- 6樓. 寄居者2013/02/08 14:04人生可以放輕鬆一點
等紅綠燈的幾十秒鐘,也未必是浪費時間。
祝你和家人過一個「不用想太多」的年,農曆新年快樂!
- 5樓.2009/07/09 10:33呵呵
左腦與右腦的差異. 多想三步是左腦思維,慢活是右腦思維.
多想三步是想達到"更快,更有效率"的目標性思維. 慢活是無目標目的,就只是享受那個當下的感覺和美好.
哪個對?都對. 人們選擇上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有了目標但失了當下感覺, 還是要享受當下感覺,但不達成什麼目標呢?
呵呵! 享受生命的矛盾, 超越生命的矛盾,任何的發生都是好事.
好也樂,不好也樂.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不選擇的選擇, 就只是當下, 就只是活在與宇宙同步.
喜歡「享受生命的矛盾, 超越生命的矛盾」這兩句話
其實我也深知並意體生命中沒有絕對的完美
說出心中的矛盾真的只是為心中的幻想保持充實罷了
感謝智慧的法蘭分享你的想法與見解
HooDoo 於 2009/07/10 13:21回覆 - 4樓. JamieChao2009/06/11 16:42多多想三步
所以HooDoo的多想三步應該可以更廣泛運用,譬如下次與嫂夫人散步,不自覺又想趕紅綠燈時,"多想三步":「此刻是慢活,莫要再又趕趕趕;如果我趕了,不是讓太太也失了慢活散步;如果我能由此訓練適度掌控慢活與快活,我想工作上我更能鬆放自如」。
謝謝你讓大家知道多想三步,好處多多。
趙四小姐說得好,原來妳還有另一項專長 -- 為人師
老師講話我總是很認真聽,但考試不一定考得好(意思是要改不容易)
不過我會繼續三更燈或五更雞的苦讀
希望以後考試能有所進步
每每看了妳的遊記都覺得那是妳與Tony一種享受慢活的呈現
我會學習的
HooDoo 於 2009/06/12 08:22回覆 - 3樓. 桂花兒2009/06/11 09:44不同意你的猜想
我比你老,所以此時我想倚老賣老的說,
淡化的同時,心反而因為這淡而輕了,年輕了。
真好。
我想那是一種釋然的境界
也是一種「修」的歷程
看您的文章也當成是一種課程
因為在文章與照片裡面擁有無邊的想像意境
也或許實體年齡漸長也更能掌握心境的軌跡
觀、體、悟、回或許是我正在走的歲月之路
HooDoo 於 2009/06/12 08:15回覆 - 2樓. divagirl2009/06/11 09:22不知你的"多想三步"的定義
和我的"think twice" 是不是一樣的?
不過用再過馬路上好像蠻驚人的...
尤其台灣的車子 很難說何時會衝出來 (因為紅燈方的車子 也正虎視眈眈啊..)
我用鼓勵女兒 "think twice"
也是遭到衛生眼說: 媽咪, 我就是以餉過兩次了嘛! 我的腦跑的比妳快...."
好吧, 聽似有理....不過知道 她聽進去了....
總是會在某個深夜裡 與我並肩躺在床上時 說: Mom, you were right.....
我想令瑗也會在某個夜裡這樣回應你: 把拔, 多想三步真的有好處.....
或許這就是教養
下一代有時是需要時間與挫折才能增加真正的應世能力
不管是白眼或衛生眼,或許二、三十年後她們為人母後也會碰到的
我常對女兒說她就只會欺負最疼她的父母
她總是會天真的回答這就是家庭
或許她說的對,家庭就是有人願打有人願挨但其樂融融
HooDoo 於 2009/06/12 08:02回覆 - 1樓. Mai-Mai2009/06/10 21:13我想我一定老了..
我想我一定老了..
...
所以,我們都會多想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