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啤酒市場的蛻變和機會(上篇)
2006/07/25 13:52
瀏覽1,98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美國啤酒市場的蛻變和機會

  整個1980年代,美國的大型啤酒廠根本不把小型啤酒廠的出現當做一回事。

然後,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產生了。經過幾十年的飛躍成長後,大眾啤酒市場已經飽和saturate)了,銷售量不再繼續挺進flattened out)。人口老化的跡象浮現,而且老年人不常喝啤酒。新的電視頻道,有線電視和衛星頻道等,瓜分了傳統的三大網路廣告商機,這三大網路是大型啤酒公司長久以來用來和啤酒消費者建立關係的主要管道。健康和安全的抗爭訴求,又專以「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為主打策略,使得啤酒消費者更加謹慎和理智。所有這些林林總總的轉變,都使得美國的啤酒消費逐年降低。大眾啤酒消費的黃金時光,逐步走入歷史。

 

  一開始,以百威啤酒Anheuser-Busch)為首的大型啤酒廠,採取「不加理ignore)的姿態看待「精釀啤酒」(craft beer)的挑戰,逐漸反過來正視小型啤酒廠在國外市場開疆闢土的能耐。於是,他們在南美洲亞洲採取買斷,購併,入股的手段,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在歐洲這塊全球最佳的啤酒市場之一的戰場上,採取另外一種打法。百威啤酒集團似乎認定英國,比利時,奧地利和德國的啤酒消費者,不喝Budweiser的唯一理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嚐過。其實,Budweiser在歐洲啤酒市場引發的問題一堆。其中之一是,美國Budweiser啤酒不能在許多歐洲國家販賣。十九世紀時,擁有Budweis這個品牌的啤酒廠Budweiser Budvar Brewery,在現在的捷克境內,當時卻是德國的領土。

 

  時光回到1800年代的中期,有一個年輕的德國釀酒師阿道夫。布虛Adolphus Busch),移居波希米亞Bohemia)的小鎮Ceske Budejovice,跟隨厄尼斯特。安郝瑟Ernest Anheuser)先生工作,而當時安郝瑟先生已經在美國聖路易斯市St. Louis)擁有一家啤酒廠(當時的美國大約有四十到五十家啤酒廠)。

布虛先生設法娶了老闆的女兒,再進一步取得酒廠的經營權。他的想法之一就是要讓Anheuser的啤酒賣到聖路易市以外的地區,但問題是Anheuser啤酒的品質不穩定。所以,布虛先生返回歐洲尋找好啤酒。他在Budweis這裡找到了好東西。

正如同歐洲的傳統一樣,Budweis地區所產的啤酒命名為BudweiserPilsen地區釀造的啤酒則命名為PilsnerBudweis地區的啤酒是一種豐富,而啤酒花香味濃郁的啤酒,Budweis釀造啤酒的歷史可回溯到1265,它之所以著名,贏

得「國王的啤酒」(Beer of Kings)的稱號,乃由於1531年的費丁南國王(King Ferdinand),將Budweiser啤酒訂為宮廷御用啤酒所致。1876年,布虛先生把Budweiser啤酒改變一下配方,在聖路易市推出Budweiser的啤酒品牌。這時的Budweiser啤酒和波希米亞Budweiser品牌一樣,都有紅色和白色的邊條。

Anheuser-BuschBudweiser啤酒廣告主題,也由原先的「國王的啤酒」變成

啤酒之王」(The King of Beers)。(續中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