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辭九辯
獨耿介而不隨兮
願慕先聖之遺教
處濁世而顯榮兮
非余心之所樂
與其無義而有名兮
寧窮此而守高
食不媮而為飽兮
衣不苟而為溫
竊慕詩人之遺風兮
願託志乎素餐
雲門舞集.九歌
中天書坊.林懷民與屈原楚辭九歌 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RdJqkcroM0
中天書坊.林懷民與屈原楚辭九歌 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U0wd-dJrI
中天書坊.林懷民與屈原楚辭九歌 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6stg8smY8
中天書坊.林懷民與屈原楚辭九歌 0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WpfxR-cnQE
李泰祥.野店
鄭愁予詩.李泰祥譜曲演唱
https://m.youtube.com/watch?v=f17_rLB99Ig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裹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
是誰掛起的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矇矓的家
微笑著 ………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
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吃粽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yoBW1bGARM
端午節戴香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r9iTNpHL3A
端午節划龍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izDNmd62Nk
http://www.dfwdragonboatfestival.c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9cxVaRk1k
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日,屈原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舉世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屈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出一曲壯烈的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至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傚,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又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成為棕子。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又,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以及「鍾馗」的畫像,成人飲雄黃酒,並讓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 文章匯編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