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茱萸 / 子梵梅
2015/10/17 09:45
瀏覽579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夜,雙耳灌進嗚咽的山風
登高處四顧茫然
那個男子臉色凝重,行色匆匆
似剛從山之東過完清明,在斷魂的細雨裡
快速穿城而過,前往河之南。
樹葉烏綠,曙色嬌羞
以至於我聞到了他身上生離燒焦的鐵鏽味
禁忌帶來對離愁的迷戀
 
其實,一對兄弟
天南海北活得寬闊,長命百歲
最後各自安然死於金玉滿堂,兒孫滿堂
 
今天登高有三人,無人插茱萸。
特記。
 
 
本草拾遺:
 


  茱萸,即山茱萸。茱萸有兩種,一種山茱萸科山茱萸,一種茴香科吳茱萸,吳茱萸因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而得名。古代民間常用的防疫藥。
   晉代葛洪《西經雜記》載,唐代盛行重陽佩茱萸驅邪避災。重陽這一天,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或佩戴於臂,或放在貼身處,大多是婦女兒童 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登高遊興,出遊歡宴。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直至民國,一些文人秋季聚會請 貼的常用款式仍為:「某月某日,登高萸觴,候光。」
  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屈原《離騷》裡視茱萸為惡草。《本草綱目》記載,茱萸的品質「辛辣蜇口慘腹,使人有殺毅黨然之狀」。古人「懸其子於屋,辟鬼魅」,茱萸遂號「闢邪翁」。
  自王維寫茱萸後,茱萸成了憶念兄弟的代稱。歷代名士寫茱萸者眾,皆與重陽相關。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詩詞
上一則: 李 / 子梵梅
下一則: 卷 耳 / 子梵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