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曾經是我生命中的夏日之歌,曾幾何時,蟬叫竟變成了記憶中的一種聲音。
曾經多麼痛恨刺耳的蟬鳴,牠聒噪地擾人不能專心做暑假作業,其實我深知那只不過是不想算那麼多數學習題的藉口。終於,那在夏夜裡聽見的呱呱蛙叫,土中蟋蟀、小蟲的叫聲奏出的仲夏夜交響曲消失在生活中,偶然想起竟是那般懷念!
現代化都市的發展,讓我們看到聳立雲空的高樓大廈,可是我們卻也失去了築在屋簷下的燕子窩,如今想聽聽上林燕從空灑下幾聲啾啾,是多麼奢侈的事。雖然已有半個世紀再也沒看過傍晚滿天歸巢的燕子和群體出巢的蝙蝠,然而,那輕輕的燕子叫傳進耳鼓還是讓人興奮雀躍,好像找回了什麼寶藏似的。這才醒悟儘管是清風明月,自己曾經擁有的年少歲月居然是那麼的美好豐富!
辛棄疾有一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他在詞中寫著: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我嘗疑這蟬怎麼在夜裡不安分,印象中蟬一般都是在大白天的日頭下大唱特唱,震得人耳膜受不了,還讓人造了一個反駁不得的「噪音」藉口,擾人無法安心讀書。在炎炎暑天,這「噪音」教人早忘了春來花間樹洞裡尋蟬蛻的詩意與樂趣了。
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城市居民,終於幸運地在現今的家居所在聽到微弱的蟬叫聲,第一次聽到蟬鳴是意外,是驚喜!在靜靜的夜裡熄燈就寢,就著月光看窗外的樹梢,我終於證實辛棄疾沒說錯,蟬兒夜裡也會叫!
馬尼拉的五月天真的是熱,趁假日和孫女們驅車上大雅台吹山風。陽光、綠野、火山和湖泊營造了美麗的夏日風光。走在花木間,欣賞那綠意,吸進帶著草香的空氣,聽不願被邊緣化的夏蟬高聲唱著,斯情斯景令精神為之一爽!坐在樹下的濃蔭裡享受夏季的涼風,吾家小大姊問:「外婆,那是什麼聲音?」小朋友聽到人聲、風聲、鳥聲之外的另一種聲音,於是,女兒和我同聲回答:「蟬!」
蟬是什麼?小朋友鍥而不捨地追問,抬頭尋找,那愛唱愛叫的夏蟬卻不知隱在哪個方位,回家找圖片給她瞧吧。那一刻間,思緒又飛回幾十年前,那時我們沒有電腦、手機之類的電子遊戲好玩,前院那一排老樹不但有鳥窩,也住著鳴蟬,土中有蟋蟀、紡織娘,園圃裡春有怒放的各色杜鵑,夏有成片開著淡紫小花的酢醬草,和燦爛得一整竹棚的欒花,還有淡雅的茉莉、桂花香;鄰家頑童常常拿著細細的長竹竿,塗上捕蠅紙上的黏漿,從牆外伸進我家大院的樹葉間捕蟬做耍,那可是多麼原始而自然的情趣,在那年代的三伏天,我們完全不必登山尋覓蟬鳴草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