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至蘇州,
打滴師傅在售票口讓我下車,旺季六十元人民幣的門票顯然不便宜,但蘇軾都這樣推介虎丘:「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怎可俗氣曰貴!
蘇州古城映照多少的千古文人、將帥,多少風流韻事、奇功大業於此孕育,只要時光機時間控制得當,吳王闔閭、夫差,越王勾踐、伍子胥、唐璌、白樂天、蘇東坡、呂洞賓… 或將得見,與之撫劍論功、遊湖戲波、賞遊太虛,煮茶飲酒而笑談今古風流人物…。
虎丘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約二千五百多年之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及【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原名海湧山,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隨著潮浪時隱時現的小島,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最終從海中湧出,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而《史記》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占地雖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餘公尺,卻有經典丘壑的風範,絕巖聳壑而氣象萬千。
虎丘號稱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最著名者乃雲岩寺塔、劍池和千人石是也。
u 雲岩寺塔高聳入雲,已有千年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為蘇州古城的地標性建築。
u 劍池幽奇神秘,葬有吳王闔閭三千名劍的千古之謎,令人留連忘返。
u 千人石氣勢磅礴,留下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的佳話。
虎丘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人們展現了一幅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完美的結合,融溶山水、歷史於一身的秀美畫卷,是江南值得尋幽訪勝之地。
仔細咀嚼旅遊手冊之後,就請輕鬆的與我實地走訪虎丘,探訪時光秘境而尚遊古人吧!
當走入【吳中第一山】 的牌坊時,迅即走入歷史,迎著風走來,錦服飾冠就身,輕搧著詩畫紙扇,果如文人名流也!
吳越大鼎是否仍餘煙裊裊的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橋過運河,即將進入虎丘,遙望水路的延伸,天水一色,唱曰:『天上來的水,它綿延幾千里…』
頭山門的巍峨,佛門聖地,不禁起了肅穆之心,抬頭便見康熙御頒之虎阜禪寺匾額,紅底燙金,具現代美學。
傳聞吳王闔閭手持干將夫婦鑄造之莫邪劍,於此石試劍。後人唱曰:『干將千錘百鍊造雙劍,吳王莫邪試劍石崩裂』。
此墓花塚乃誌念真孃之寧死不屈貞節,蘇人稱之【香魂】,白樂天亦稱許而為詩吟哦:
『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牆頭草。
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連。
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虎丘三絕入鏡:圖中由近而遠乃【千人石】,接著為【劍池】(為一溝壑,此景稱風壑雲泉),遠則【雲岩寺塔】。傳曰吳王夫差為其父闔閭造墓,恐工匠洩密而遭盜墓,故一夜聚之而全遭殺害,後人傳唱曰:『先王功成千劍墓,庶民血濺千人石』。
此乃二仙亭,相傳兩位仙人陳搏與呂洞賓曾於此處對弈,一樵夫觀之甚久,返家後無人識之,故有【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之說。四柱對聯兩幅,一為記錄仙蹤:『昔日岳陽曾顯跡,今朝虎阜再留踪』;一為道家偈語:『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裡求元便是元』,智慧生焉。
據聞晉代高僧生公曾於千人石上說法,勸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雖於寒冬之際,白蓮花開且頑石點頭。由於岩石幾經風霜,恐有掉落傷人之虞,已遭固定,頑石不再點頭,唏噓。
此處神秘詭譎而氣象萬千,側頭風鳴呼嘯,舉目壑溝如削,仰視雲彩變換,俯瞰水清流泉。劍形水池的北端,傳聞為吳王闔閭之墓,扁諸與魚腸等三千名劍,皆陪葬於此,竟惹秦始皇與孫權之覬覦…。劍池二字相傳亦為羲之所留。
於此角度雲岩塔寺入鏡,似乎塔身藤蔓環繞,博饒趣味,是否意味斜塔亦有未來生機?不再傾斜加劇,永為姑蘇代表?
七層八面斜塔,塔高
不知此一紅門銅獅的門環,究有多少年歷史?只覺得終其一身,歷經多少風火戰亂,多年風霜雪雨,依舊望之儼然的威嚴戒備,趨吉避凶的守護禪寺,倏地肅然起敬。
近虎丘南門出口,從【小武當】仰望【雲岩寺塔】,是另一種景象,前佛後道的虎丘,訴說著滄海桑田與歷史的變異。
古運河面映照虛實光影的虎丘,又承載著多少的千古之愁呢?
捨去水路行船,沿著運河走向山塘,蘇州小橋、流水與人家風景,巷弄風光,完全進入眼簾,直如燕子飛入平常百姓家的真實。
水鄉澤國的斑駁,象徵抹不掉歷史的琢痕,鮮明的告訴世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白居易修建之山塘景色,試想紅袖倚軒窗,望夫衣錦歸的景象,是不是很有畫面而有所期待?
樓台畫舫天水來,仙人搖櫓煩憂去?
在山塘的松鶴樓,大啖陽澄湖的大閘蟹,果然名不虛傳的黃泉滾滾,蟹美膏黃的差點連蟹殼及手指頭都咀嚼下肚,雖然有標籤的公蟹價格不菲(椎心!),僅能自我安慰的說: 饕此,死而無憾吧!
我親近蘇州,我愛蘇州,只因它庭園怪石的雋秀,只因它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只因它的歷史,只因千古流傳的人物與故事… 君不見,連下塌處都那麼的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