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看上一集的時候,是否發現我一直在放水,只要扯得上邊,就認定「穆透」(MUTO)能辦到。不過現在要講到這個怪獸的罩門:他到底能不能飛~這個真的很難放水了。
您看過上集了嗎?《電影《哥吉拉》裏面的怪獸「穆透」可能存在嗎(上)——核子動力、電磁脈衝...》
由電影目測:公穆透長約50公尺、翅膀張開(翼展)寬約150公尺,體型幾乎和波音747一樣大。747是空心的,又有四個大型噴射引擎,尚且需要很長的跑道才能起飛,穆透這個大怪獸飛得起來嗎?

↑ 飛行的姿態很像蝙蝠。(圖片來源:傳奇電影公司)

↑穆透的長相。(圖片來源:dopepope @ Deviant Art)
讓我們來看看生物圈裏的例子:現今最重的飛鳥是15公斤的「安地斯禿鷹」;翅膀最長的是翼展達3.1公尺的「漂泊信天翁」;不過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是早已絕種的「阿根廷巨鷹」,翼展可達7公尺!但牠們還是比不上翼展超過10公尺的「諾氏風神翼龍」。沒有人看過後面這兩種大型動物,自然無法確定他們怎麼飛翔,但是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他們飛得很吃力,可能需要借助熱空氣的上升氣流,甚至需要從高地跳下才能起飛。一旦飛起來,絕不輕言降落,就像我騎腳踏車爬山,除非必要絕不煞車。

地球歷史上大型飛行動物的大小對比,暖色系的動物是已經絕種的,背景是波音747客機的機頭。
穆透要怎樣才能起飛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可行方案:
拍打翅膀
飛行的道理很簡單:只要翅膀產生的「升力」比體重大,就能夠展翅翱翔。升力與翅膀的面積(長度的平方)成正比,但是體重與體積(長度的立方)成正比,所以當飛鳥的體型增大,體重永遠比升力增加更快。當一隻鳥大到一個程度,翅膀的升力終將無法支撐體重而無法飛行,更別提從地上起飛。
我覺得穆透飛行的姿態很像蝙蝠,所以我用最大的蝙蝠「鬃毛利齒狐蝠」當參考來計算一下。鬃毛利齒狐蝠的翼展約1.7公尺,體重1.2公斤,把牠等比例放大到穆透的尺寸,可推測穆透的翼展150公尺,體重1200公噸。順帶一提,波音747客機的重量不到穆透的三分之一。
狐蝠拍打翅膀的連續照片(圖片來源:Rick A. Adams)
747需要滑行約2公里,加速到時速300公里才飛得起來,許多長途飛行的候鳥也需要助跑相當距離才能起飛,電影裏的穆透卻能像蝙蝠、老鷹一樣,能定點起飛!要做到這一點,穆透拍動翅膀的瞬間升力得是體重的五倍(6000公噸!),牠的翅膀關節所需要承受的力量相當於太空梭火箭的推力,所需要的功率達3000MW(百萬瓦),相當於一個核子反應爐!牠老兄的翅膀關節一定有關節炎、肌腱炎等毛病。
想要這樣飛~實在太不可能。還要什麼辦法呢?
助跳
先看看有史以來空中最大的動物,「風神翼龍」的例子,科學家對牠們如何起飛也很好奇。有生物力學家認為牠們可以像下面這個影片一樣,先用力彈跳到空中,像撐桿跳一樣用力把大頭往上挺,再努力拍打翅膀起飛。(註:這理論不一定對哦。)
這穆透雖然沒有脖子可以挺,但腿好像很壯,或許可以用力一跳,就達到起飛所需的速度。不過屈指一算~~如果牠的腿長是20公尺,起飛的速度僅需時速100公里,那麼所需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2倍,穆透的腿力得相當於100個747噴射引擎的推力。糟了,腿關節的負荷這麼大,穆透的膝關節炎和哥吉拉一樣嚴重,吃很多很多維骨力也沒用,看來這也行不通。(圖片來源:The Pterosaur Heresies)
噴射動力
最後一個方法:噴射動力。和蟲鳥拍翅膀相比,噴射推進又快又有效率。動物可不可能生長出噴射或火箭引擎?
真的可能吔!目前所知唯一的噴射飛行動物不是蟲也不是鳥,而是一種叫「北魷」的魷魚(或太平洋褶柔魚,Japanese flying squid)。牠們為了逃避敵人,可以把肚子裡的海水激射而出,把自己衝出海面,藉著噴出水柱的衝力和牠特殊的鰭在空中滑翔數十公尺。我們來想想辦法把這一套用在穆透身上。


魷魚成群在海面上飛行的樣子,你看得出牠們飛行時噴出的水柱嗎?(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Tree Hugger)
這樣吧,假設穆透的肚子裏可以壓縮許多氣體,起飛時就把氣體排放出來,在工程上是利用高壓氣體推進的「火箭」(Cold gas thruster),在生物上這就叫「屁」,穆透可以先用強大的屁升空,再改由翅膀飛行。我絞盡腦汁試了不少參數,勉強能讓穆透起飛的是牠一肚子裡是7000倍大氣壓力的氣體,當牠直徑3公尺的肛門打開時,滿肚子的屁以音速噴出(choked flow),這時噴射的推力大於牠的體重。問題是:這高壓氣流在噴嘴 肛門的壓力快達到不鏽鋼的強度,穆透畢竟是血肉之軀,牠為了飛起來,屁股血肉模糊的樣子一定慘不忍睹。
如果牠的肛門受得了,牠的屁一定是個極厲害的武器,在與哥吉拉決鬥的時候,只要飛到牠的頭上放個屁,先不管氣味、毒性如何,這摧枯拉朽的噴射氣流——裡面甚至還挾帶固體液體,必能讓哥吉拉皮開肉綻。
結論
儘管穆透原則上可以賴核子輻射為生,能產生電磁脈衝,能用音波與遠距的“她”通訊,但說到飛行———還是別提了。我們可以安安心心地坐在公園,看著鴿子自由地飛翔,不用擔心空中忽然飛來一隻巨獸...
您看過上集嗎?《電影《哥吉拉》裏面的怪獸「穆透」可能存在嗎(上)——核子動力、電磁脈衝...》
火箭推進的計算公式
- 17樓. 路人~2014/11/22 09:33
哈哈XDD 9樓的我笑了~~
那頭龍是 來自遊戲 上古捲軸5 的 BOSS 奧杜因~
其實我個人是不大CARE 世界上多存在一點 有趣的事情~
比如 尼斯湖水怪, 大腳啦~ 卓柏卡布拉啦~ UFO啦~
(我個人也很喜愛看這類節目,愛喲我的媽 或 DISCOVERY的專輯 )
但還是建議 喜歡,都不盲目相信XDD 因為太過沉迷於 義無反顧的相信 ,反而會讓自己的視野被限制住了。 反而更看不到真相是什麼。
身為一個超自然愛好者,反而要更懂得去明辨真假才對,做更多驗証;
才不會讓自己的 喜好 ,變成輕易被一些CGI人士 為了驗証自他們造假技術力的嘲弄對象。
原來是「奧杜因」,真的長得一模一樣,我真是應該多玩一點電玩,解釋起來就不那麼花力氣了。謝謝您告訴我,也謝謝您的留言!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11/23 07:45回覆 - 16樓. 阿明2014/06/21 11:01版主真是個人才。小弟深感佩服,不知道版主是否有研究過,為何哥吉拉相較以前的版本,發福許多
媽~快來看~有人說你兒子是個人才耶!!哈哈,被人誇獎真是太爽了。
關於哥吉拉發福的事,偶也略懂一二啦。偶想可能是哥吉拉60年來演電影賺不少錢,特別是好萊塢插手後口袋大幅膨脹,因此吃得好,體型越來越大。
當然,觀眾胃口大,怪獸越大視覺效果越好,哥吉拉也只好繼續發福了。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23 10:31回覆 - 15樓. hm2014/06/10 15:05既然穆透有核子動力、電磁脈衝,創造個反重力力場應該也不是難事。
左手抓抓頭~~右手抓抓頭~~左手抓抓頭~~右手抓抓頭~~傷腦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反重力!不不,反重力是我們火星管制輸出的技術,不能說。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11 01:14回覆 - 14樓.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2014/06/05 18:21
好討厭哦,怎麼地球上影片裡的外星人都沒有穿衣服,
我們火星上都要到成人網站上才看得到。
現在CGI的技術絕對可以讓人看不出破綻,比如電影《哥吉拉》裡面有哪一幕不像真的?有人會因此認為世上真的有哥吉拉嗎。
這個2012年的飛碟影片剛po上Youtube時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HSV4sMw6U,它視覺上的可信度絕對不比您提供的影片差,許多主流媒體也報導。
您猜猜影片裡什麼是假的?
作者後來的說明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tqbM9kBi4 ,答案:車子是假的,人是假的,馬路是假的,電線桿,樹,雲...全是假的。
CGI讓人看得出破綻就太遜了。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7 14:15回覆 - 13樓. silveryou2014/06/05 06:35牠是穆透耶!怎能用人類的思維小看牠的能力?(火星人也算人類吧?)糟了,牠不會飛來火星找我報仇吧!牠的屁滾尿流一定會把我打得屁滾尿流。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5 12:52回覆
- 12樓. 我不知道2014/06/04 17:43最強大的力量
叫做~~想~~像~~~力~~~~~最強大的力量叫做想像力~~~好有智慧的話!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5 12:45回覆 - 11樓. 菁仔欉2014/06/04 17:22
哇 多虧您這篇妙文 看電影時都搞不清楚穆透的長相 我還以為牠長了兩條粗壯的人腿
打鬥的情節多在晚上或太模糊,怪獸的外形真是看不清楚。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5 12:43回覆 - 10樓.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2014/06/04 16:53???
您對這又有何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5ChGF_R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mQMXB3J4E
讚,這些做得像真的。現在的CGI越來越普遍,不再只是好萊塢的專利,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5 12:40回覆 - 9樓.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2014/06/04 05:58呃...這個...這個影片裡的動物有點假耶,如果在英國人口這麼稠密的地方真的有這種大飛龍,歷史上應該有很多人看到,常有很多牲畜被吃,也常被雷達偵測到。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4/06/04 15:48回覆
- 8樓. 東村James2014/06/04 02:25導演最怕這樣的觀眾是科學家﹐他們會來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