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劇透,大家也都知道《復仇者聯盟4》的英雄們要把上集變成灰的人們都救回來。這裏的重點不是他們要怎麼救,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救回來後是不是就皆大歡喜?什麼時候救最好?
薩諾斯災難
《復聯3》中薩諾斯為了讓這個「人口過剩」的宇宙達到平衡,用6顆無限寶石讓全宇宙隨機地一半人口化成灰燼。這毫無疑問的一場大災難,特別是對存留下來的那一半。這虛構的災難有多麼嚴重?我們可以在歷史上找在短時間內大量減少人口的例子,看看它們為當時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倖存的人們有辦法復原嗎?
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消滅了約一半的人口。根據歐洲高山冰川所封存的歷年花粉與污染物,可知黑死病流行後十年內歐洲農業完全崩壞,那段時間冰川的冰裡完全沒用穀物的花粉,代表幾乎沒用農業活動,並非等比例減少一半的農產。那時候的人不光受到疾病的威脅,還要面對饑荒和其他觸發的災難。禍是不會單行的。
古代歐洲人口增長圖,1347年的黑死病大流行殺死了近半人口,到了200年後才恢復到同樣的數量。
在廣島核爆的例子中,廣島市損失了25%的人口,但日本政府與盟國大量投資重建,反而刺激當地經濟,幾年後就重新站立起來。類似這樣在二戰後浴火重生的例子並不少。大概可以這麼說:人們對重建的欲望會引起新一輪的投資,產生新的需求。如果情形許可,長期來說反而會刺激經濟發展。
廣島、長崎兩地的人口都在核爆後10年內恢復到原來的水準
但是這薩諾斯災難的規模是宇宙性的,遠非黑死病和核子攻擊所能比擬。雖然用很“人道”的方式把人化為灰燼,但是這些消失的人中間一定有不少是飛機、汽車駕駛,基礎設施或工廠操作人員...別說成千上萬架客機墜機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車禍,各地還要處理各種工業設施失控後的爆炸,散佈的污染物...
正如《復仇者聯盟3》的片尾彩蛋所示,當全世界一半的人同時消失,飛機沒了駕駛,運作中的機器沒人顧,基礎設施沒人管,這不是災難的結束,而是起頭,留下的是沒水沒電沒通訊沒交通的空殼。
還有政治上的真空導致權力的不穩,各地戰爭不斷。在金融上,保險體系早崩潰了,遺產的繼承也亂七八糟,全世界的財產也會重新分配,也有處理不完的爛帳。
這麼多頭痛的問題,能夠維持社會機器的基本運作就很不錯了,不可能有多餘的精力、權力、財力來處理重建的問題。
其他的電影能說明《復仇者聯盟4》的時間旅行嗎?看看戰爭機器、蟻人和浩克怎麼說:「戰爭機器」推薦的時間旅行電影名單——你看過幾部?
復活的時間點
經過這麼大的巨變之後,現在我們的英雄們要把消失的那一半人全部帶回來,這聽起來非常完美的結局卻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第二次衝擊。這衝擊的大小和這些人復活的時間點有決定性的關係。我們就來看看下面的幾個時間點:
一個月以內
在這個場景中復仇者聯盟幾乎立刻擊敗薩諾斯,而且很快地找回失去的50%。因為這些人離開的時間不長,原來的財產還追得回來,家人還可團聚,本來的工作也還能銜接得上。要是有的國家的領導人變成灰又復活,政府權力結構再改回來也不難,不會有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皇帝被敵人虜去,明朝立新皇,敵人卻又放回老皇那樣鬧雙胞的尷尬。
這在財政上是全世界的一大福音,本來的呆帳現在有人還了,無主的財產又有了歸屬,毀滅性的金融風暴可以轉危為安。經濟上雖然會有很大的震盪,但是因為人口紅利都恢復了,因此長期來說還是會趨於穩定。這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五年
想像你是化為灰燼的人群中之一,5年後你復活了,但是看到的是一個還沒有從災難復原的世界,失去一半公務員的政府喪失執行力,薩諾斯災難也摧毀了全球產業供應鏈(就如同中世紀黑死病摧毀農業),在加上經濟上由於資金凍結導致崩潰,人們無以為生,社會動亂不斷。
你走到自己家門口,開門的是倖存的太太,手上卻抱著一個叫別人爸爸的孩子。這房子明明是你花錢買的,現在卻掛在太太和她的新老公名下。本來人死了一半後空屋率超高,這房子本已不值什麼錢,但是現在人全回來了,房子忽然炙手可熱。你發現你的銀行帳戶早就被取消了,只好再去找工作,但是這個經濟死寂的世界中,原本倖存的人已經很難活下去,現在突然增加一倍的人口,連想要在路上討飯也要和其他人爭一席之地。
你越想越恨,覺得是那倖存的一半把持的社會既有資源,自己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合復活的另一半人一起革命。
在這個時間點上,復活的好事卻讓全世界陷入更大的動亂,回到黑暗時代,人類文明恐怕要幾個世紀才能重新站起來。
蟻人從量子領域回到世界上,他沒有親身經歷過薩諾斯災難,對一片淒涼的情境感到訝異。
10年以上
對某些國家來說,10年的時間夠長,可以重建社會、經濟秩序,開始啟動生產力,並逐漸累積重建資本,達到像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後的活潑發展,這些國家就可以當作火車頭來帶動其他的地區發展,讓世界越來越蓬勃,建立一個浴火重生的新世界。
但對這樣的新世界,突然多出復活的人口還是非常大的負擔。這些復活的人對這個新世界很陌生,也缺乏歸屬感。這個情形很像這幾年大批中東難民湧入歐洲,帶給收留他們的國家非常大的壓力。
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6年的研究報告,這些突增的人口雖然會有些社會問題、需要社會福利、與原來的居民競爭職缺、失業率增加...但長期來說還是能增加整體的生產力。如果是這樣,這些復活的人們雖然短時間內會有不少問題,但仍然是長期利多的。(雖然我覺得這報告有些過於樂觀。)
IMF對歐洲大量難民所預測的衝擊:(左)政府因此負債佔GDP的比例;(右)失業率的增加。虛線是難民無法融入社會的狀況下的衝擊。
你覺得呢?有什麼理論、證據可以支持或駁斥我的說法?歡迎告訴我。我是希望能建議這些超級英雄的團體應該考慮招募些懂得社會科學的人,不要只重視理工的怪咖和魔術師。
參考資料:
- Christopher P. Loveluck et. al., “Alpine ice-core evid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AD 640–670”, Antiquity Volume 92, Issue 366 December 2018 , pp. 1571-1585
- "Europe’s Triumphs and Troubles Are Written in Swiss Ice", New York Times, Sept. 17, 2018
- Langer William, "The Plague that Killed a Quarter of the People of Europe in the Years 1348-1350 is Still Studied to Shed Light on Human Behavior Under Conditions of Universal Catastrophe" , 1964
- "How Hiroshima rose from the ashes of nuclear destruction", The Gardian, 18 April, 2016
-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Physical, Medical, and Social Effects of the Atomic Bombings", Committe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Materials on Damage Caused by the Atomic Bombs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Eisei Ishikawa, David L. Swain, Basic Books, 1981
- "The Refugee Surge in Europe: Economic Challenges", IMF, January 2016
其他電影:
- 從科學的角度看:如果終極戰士是真的,地球該怎麼辦?(上)
- 不小心帶大腦去看了《水行俠》——失敗的亞特蘭提斯
- 《異形》系列根本就是性侵的故事,讓科學來說明
- 縮小的悲慘人生
- 《ID4星際重生》裡有沒有和外星人開戰的SOP
趕快追蹤火星人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9/08/17 22:13人口減少一半尚未能彌補人類對地球的傷害,最好人囗減去十分之九,則地球好過多了。
- 1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19/05/03 19:56
我兒子的公司這星期一晚上把電影院包下,
放映給員工看!
但犬子早在上映第一天就去看過了,他也不想再看第二次。
(片長將近三小時)
好羨慕這樣的公司! 火星情報總長 於 2019/05/04 14: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