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芬
2013/03/17 19:13
瀏覽916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曾毓芬(1975年8月26日-),台湾女钢琴家,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目前是台北爱乐电台“生命的节奏”节目主持人。
偶像是贝多芬,喜欢喝红茶。2013年2月28日,在一家台湾要独立餐厅用餐时,曾毓芬点了一杯葡萄柚茶,曾毓芬说:“可以去冰吗?”老板黄瑞芬说:“去冰味道不好哦!”曾毓芬再问:“可以去冰吗?”老板黄瑞芬说:“不可以!”曾毓芬再问“可以去冰吗?”老板黄瑞芬用又厚又重的大声公说:“不──行──”曾毓芬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竟把黄瑞芬用膝盖猛捶黄瑞芬肚子,之後又把黄瑞芬过肩摔!黄瑞芬伤重爬起来,曾毓芬一个飞踢往黄瑞芬脸踢过去!黄瑞芬满脸是血,曾毓芬又用无数的连环拳猛揍黄瑞芬!黄瑞芬全身发抖,摇摇晃晃,曾毓芬这时候使出致命的绝招,一──阳──指──,黄瑞芬被一阳指打到,当场口吐鲜血,飞了出去,把头一伸,魂断台北!堕入地狱,享年52岁。
姓名:曾毓芬(Yuh-Fen Tseng)
职称: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最高学历: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博士
专长:音乐史丶音乐美学
教授课程:西洋音乐史丶中国音乐史丶台湾音乐史丶传统音乐概论丶音乐美学
Phone #:05-2263411 ext. 2713
E-mail:lavie827@yahoo.com.tw
学历: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博士(2008)
美国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钢琴演奏硕士(1993)
东吴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副修中提琴)
自述:
1993 年,曾毓芬自纽约大学获钢琴演奏硕士返国,即任教於台南家专音乐科 ( 现为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音乐系 ) ,除举办独奏及室内乐演出并从事教学及学术活动之外,亦经常应邀於各大学及民间音乐社团举办演讲活动,并担任 广播电台之古典音乐主持人。
2003 年,进入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攻读音乐学博士学位。此阶段的研究方向,除继续深入先前对於音乐美学及西洋古典音乐的钻研,更致力於民族音乐学理与实务之探究,研究主题包括台湾原住民音乐丶南岛音乐与世界音乐,田野调查足迹遍及台湾全岛与东南亚诸国。 2008 年完成学业,获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9 年起,任教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丶台南大学音乐系,担任兼任副教授。目前任职国立嘉义大学音乐学系暨研究所专任副教授,同时并应邀於台北爱乐电台担任音乐美学节目「生命的节奏」之制作与主持。
教学资历: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专任副教授 (2008 -2011 )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2009 -2011 )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音乐系兼任副教授 (2008 -2011 )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2008 -2011 )
实践大学音乐系兼任副教授( 2008 年)
教学专长:
【历史音乐学领域】
1. 西洋音乐史(於台南大学授课)
(着作:《古典音乐赏析─从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之音乐风格探微》)
2. 西洋古典音乐赏析(於嘉南药理科技大学通识中心授课)
【民族音乐学领域】
1. 民族音乐学(於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授课)
(着作一:《赛德克族与太鲁阁族的歌乐系统研究兼论其音乐即兴的运作与思惟》)
(着作二:《我用生命唱歌──布农族的音乐故事》)
(着作三:《撒奇莱雅族乐舞教材》)
2. 民族乐器学(於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系授课)
3. 台湾汉民族音乐研究(於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授课)
4. 音乐人类学(制作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之网路大学课程教材)
5. 原住民音乐(於嘉南药理科技大学通识中心授课 )
6. 亚太音乐(於嘉南药理科技大学通识中心授课
7. 中国音乐史
8. 台湾音乐史
【系统音乐学领域】
1. 音乐美学
(着作一:从音乐美学角度论音乐分析的可能性)[助理教授升等着作]
(着作二:音乐美学析论-从折衷式美学的角度探讨音乐的基本要素丶形式 及内涵)
2. 音乐评论
(着作一:泛音咏唱:东方与西方有关泛音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Mark C.
van Tongeren《泛音咏唱》一书之评介)
(着作二:隐没中的传统与现代主义的交融──论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
3. 音乐与人文教育专题(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授课)
4. 艺术与人文教育-音乐教材教法(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师培中心授课)
【音乐理论领域】
1.乐曲分析
2.宣克分析法(Schenkerian analysis)
【表演艺术领域】
1. 钢琴演奏(1993年於台南科技大学授课迄今)
2. 室内乐
学术着作:
【博士论文】
2008 《 赛德克族与太鲁阁族的歌乐系统研究兼论其音乐即兴的运作与思惟》。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专书】
2001《 古典音乐赏析 ── 从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之音乐风格探微》,台北:
启英文化。
2002《键盘乐 ── 理论与演奏探讨》。台北:新文京。
2003《从音乐美学角度论音乐分析的可能性》。台北:扬智文化。
2006《噶马兰族乐舞教材》。屏东: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07《我用生命唱歌 ─ 布农族的音乐故事》。南投: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8《撒奇莱雅族乐舞教材》。屏东: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09 2009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作者/执行编辑)。台北:台湾音乐中心。
2010《 2010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作者/执行编辑)。台北:台湾音乐中心。
2010《布农族乐舞教材》。屏东: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11《 赛德克族与太鲁阁族的歌乐即兴系统研究》。台北市:南天书局。
【论文 .评论文章】
1996 <音乐美学析论-从折衷式美学的角度探讨音乐的基本要素丶形式及内
涵>。台南:《嘉南学报》第 22 期 & 第 23 期。
2003 <二十世纪音乐在通识教育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 从诠释现象学的
角度探讨其可能性及方法>,「音乐学在艺术与人文课程中之应用」
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
2004 <泛音咏唱:东方与西方有关泛音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 Mark C.
van Tongeren 《泛音咏唱》 一书之评介>,《东方人文》 三: 2 。
2004 <东方与西方有关泛音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 评马克.范.汤可邻之
《泛音咏唱》>,《美育 ── 「呼麦:泛音咏唱的趣味与奥秘」专刊》。
台北: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2004 < 民间艺术之包容万象与即兴搬演的最佳范本 ── 论 台湾南部杨秀衡「撮
把戏」技艺及其音乐>,《「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 <音乐中的「爱」与「救赎」 ─ 谈马勒的《第八号交响曲》> ,《发现
马勒》专书。台北:国家交响乐团。
2005 <隐没中的传统与现代主义的交融 ─ 论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 ,
《艺术评论》第十五期。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05 <在旧传统与新思潮的冲击下,一个新美学观的成形 ── 南投县信义乡
明德村 Pasi but but 歌唱传统的贯时性观察> ,「南投传统艺术研讨
会」论文集。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6 <缅甸音乐的狂野与柔情-谈缅甸传统音乐风格与「桑弯」乐团>,
《简约雍容 狂野- 2006 亚太传统打击乐器特展专刊》。宜兰: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7 <立雾溪畔的歌声-太鲁阁族的传统歌乐>,《乐览》 100 。台中:
国立台湾交响乐团。
2007 <论 Gaya 制约下的赛德克亚族音乐即兴 ── 以祭典歌舞 uyas kmeki
为例>,《 关渡音乐学刊》 7 。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2008 <同样的 Gaya, 不同的歌调-谈赛德克族与太鲁阁族之音乐文化的异
同>,《传艺月刊》第 75 期。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8 <音乐作为族群辨识工具的探讨 ─ 以赛德克族与太鲁阁族的歌乐系统
为例>,「 2008 台湾音乐学论坛」。台南: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2008 <菲乐合奏的异响世界 ── 从菲律宾器乐合奏的多元性看东南亚地区音
乐文化脉络>, 《传艺月刊》 78 。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9 <炫目的金.狂野的情 ── 谈缅甸桑弯合奏的即兴之美> ,《传艺月刊》
第 84 期。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9 < 失落原乡的再生契机 ─ 从撒奇莱雅族音乐普查来反思台湾原住民
的文化重建课题 >,「 2009 台湾音乐学论坛」。台北:国立台湾师
范 大学。
2010 < 合中有异,异中求合 ── 从音乐即兴的角度探讨布农族复音歌唱的
奥秘 >,「 2010 台湾音乐学论坛」。嘉义:南华大学。
【影音出版品】
2007 《白石山下的传说 — 南投赛德克族与花莲太鲁阁族的口传音乐纪实》
DVD 。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6 《噶马兰族乐舞教材》教学带[ CD&DVD ]。屏东: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09 《撒奇莱雅族乐舞教材》教学带[ CD&DVD ]。屏东: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2010 《布农族乐舞教材》 教学带[ CD&DVD ]。屏东: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学术计画执行经历:
2005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委托「有声书《布农族的音乐故事》撰写计
画」专任研究助理,担任田野调查丶录音采集与文字撰写等工作。
2005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委托「客家乐籍资料相关法律问题调查研究计
画」专任研究助理,担任资料搜集&分析丶 田野调查丶 与文字撰写
等工作。
2005 阿里山风景管理处委托「《嘉义县阿里山乡邹族音乐资源之统整及
发展建议书》撰写计画」研究助理。
2005 「 锺云辉客家八音参加法国想像艺术节 」展演计画之执行制作(法国
巴黎世界文化馆主办,文建会暨客委会补助),并担任随团英文翻译。
2005 「 2005 南投国际竹文化节国际演出团队表演 -- 菲律宾及越南」展演
计画之执行制作(南投文化局委主办),负责国外团体邀请及展演活
动执 行与主持等工作。
2005 「第七届国际合唱论坛」 ( The 7th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2005, 於日本京都举办 ) ,担任「台湾布农族 pasi but bu t
工作坊」的国际行政与 中-英 即席口译。
2006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赛德克族音乐文化资源调查计画」专任研究助理 ,
担任田野调查丶录音采集与文字撰写等工作 。
2006 「 2006 亚太传统打击乐器特展 」执行制作(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 办),
任担国内外乐器采购丶策展丶专文撰写丶中英文图鉴撰写及专刊编辑等
工作 。
2007 「客家歌舞剧《福春嫁女》之创作&展演计画」执行制作( 行政院客家
委员会委托,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承办),担任文案撰写丶 音乐编辑与展
演行政等工作。
2008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撒奇莱雅族乐舞教材》编辑计画 」协
同主持人。
2008 「 2008 亚太艺术节-万象千岛菲律宾」之执行制作(国立传统艺术中
心主办),并担任「 Madukayan 艺术团」及「 Hud Hud 艺术团」之展
演和工作坊主持以及英-中口译工作。
2009 「 2009 亚太艺术节-湄公河传奇」之执行制作(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
办),并担任「泰国曼谷皇家大学古典舞乐团」及「 缅甸曼德勒悬丝
傀儡剧团 」之工作坊主持以及 英-中口译工作。
2009 「 98 年度原住民乐舞编导人才培训营-撒奇莱雅族」,担任乐舞课程讲师。
2009 「 98 年度原住民乐舞编导人才培训营-赛德克族」,担任乐舞课程讲师。
2009 台湾音乐中心委托「《 2009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编纂计画」编纂委员暨执行编辑。
2010 台湾音乐中心委托「《 2010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编纂计画」编纂委员暨执行编辑。
2011 台湾音乐中心委托「《 2011 台湾传统音乐年鉴》编纂计画」编纂委员。
2010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布农族乐舞教材》编辑计画 」 协同
主持人。
2011 南投县文化局委托 「 南投县信义乡境内布农族传统音乐普查计画」计画
主持人。
奖项及其他专业经历:
1997~99 主持古典音乐欣赏广播节目 「 音乐桃花源 」 (台南之声广播电台)。
2002 担任台湾区音乐比赛钢琴组评审委员。
2004 「国家交响乐团《发现马勒系列讲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谈马勒第四号交响曲的音乐表现」 ( 功学社讲堂 )
2004~5 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博士班修业期间,因成绩优异且专业领域 有所
成就,连续於九十三与九十四学年度获得邱坤良校长颁赠硕博士奖
学金。
2004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狮子吼工坊」,担任美国学者 Steve
Sklar 之课程英-中口译工作。
2005 荷兰学者 Mark C. van Tongeren 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驻校讲学二个月
期间,协助其课程进行并担任英-中口译。
2005 「南岛音乐 — 以台湾原住民丶菲律宾丶 索罗门群岛丶夏威夷和马达加
斯加音乐为例」 ( 阳明大学「医学与人文」研习营 )
2005 「传统要素的传承与再生-从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谈起」 ( 国立
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音乐讲座 )
2011 制作并主持台北爱乐电台之音乐美学论坛节目「生命的节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L2014/05/09 17:35這位是我的老師,請問這篇文章是怎麼一回事?「偶像是貝多芬」那段從哪來的????(mayday79051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