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閒談方大同的多維節奏思維
2010/08/19 23:55
瀏覽1,34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標題:閒談方大同的多維節奏思維         by BluePoppy
發表於百度方大同吧   Aug 19, 2010.

就當作是一個很少聽R&B和soul的普通愛樂人的胡言亂語好了.
每隔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就會把方大同的音樂仔細聽聽,每次都是讚嘆不已,
很想寫些什麼,可是優點太多,坐下來總是紛雜沒有頭緒.
這幾天方大同的曲子又在召喚我--寫吧寫吧,先寫一點點再說,
只寫一個主題就會知道怎麼寫.於是寫了一些. 

我喜歡把同一個歌手的歌集中在一起聽.每天晚上是我的走步運動時間,
也是我的流行音樂會時間,總是戴著mp3隨身聽在某大學操場上
走了一圈又一圈,聽了一場又一場流行音樂會.
聽著聽著,腳步會不知不覺跟著音樂順著穩定的拍速規則的重音調整快慢.
通常爵士鼓組打著穩定的拍子控制整體樂隊演奏的速度,
左腳右腳左腳右腳左腳右腳.即使是3/4拍子或6/8拍子也都有一定的規律,
碰恰恰碰恰恰XxxXxxXxxXxx,像人的心跳脈搏呼吸一樣,流暢的律動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但是十四個月前有一天一個奇怪的音樂人讓我忘了步伐要與音樂同速,聽著他的音樂
有時候我會心一笑,有時候驚訝地跳起來,有時候想要狂笑一番!!
--這個人是外星人嗎?他是不是有兩雙或三雙腳?或者兩雙半的腳?
因為那節奏太不可思議了.聽著他音樂中複雜的節奏,生物科念得不太好的我
不禁要去想像兩雙腳的狗三雙腳的螞蟻八隻腳的章魚數十雙腳的馬陸跳舞時怎樣去分配步伐?
那數雙腳的跳踢蹲踏頓轉走跑又分離又協和,
那又嚴謹又奔放又前衛的複合節拍讓我狂想:如果有三個頭五隻腳的連體嬰長大了,
想要一首自己的歌,一定要去向方大同邀歌,方大同一定可以讓每個頭腦的個性滿足,
因為他會讓每個頭有自己喜愛的節律走步跳動,但同時那麼多的手腳又可以協調,
讓身體可以流暢移動.世界上居然有這麼神妙細膩深刻複雜的節奏!!!那麼多個性!!
那麼多表情!!!那個奇特的節奏怪才就是方大同.


我的電腦內有個資料夾叫做[方大同節奏精選]都是來自最早三張專輯,
演唱會上的重新編曲比較少去注意,所以以下提到的都是專輯版.
以下這些曲子的節奏我都非常喜歡:
[Soul Boy]:妹妹、跳.[愛愛愛]:蘇麗珍、唉、手拖手、Goodbye Melody Rose、拖男帶女.
[未來]:夠不夠、暖、愛在、公園、十九八七.

以上這些曲子總讓我不斷按repeat,它們的節奏深深吸引我,它們的節奏有很多
迷人的特質,我就來小小歸納一下.資深同迷看了請不要笑話我井底之蛙大驚小怪.
遺漏不周延是一定有的.就等有共鳴的人來補充分享了. 

A. 方大同使用過的節奏音色非常繁多.

   我聽過的流行音樂不多,印象中一般流行音樂對於沒有音高的節奏樂器樂不是很重視,
一個爵士鼓組大約就可以包辦一場演唱會所需要的節奏.方大同完全不會滿足於爵士鼓組
很少的幾種音質和音色,他非常講究地使用很多合成節奏樂音色,範圍之廣令人嘆為觀止.
連人聲的吐氣吭氣都可以當節奏樂器來使用,匪夷所思絕妙至極.

B. 方大同有時候把有音高的樂器當節奏樂器使用

    大同的人聲、電子琴、吉他常是很有節律感的.最常聽到的是bass扮演節奏樂器
的角色,雖然它可以彈出旋律和根音,但是大同的bass常常配合或取代鼓點的律動去演奏,
在不停循環的律動中去跟鼓組演奏極類似甚至同步的輕重音循環,
並且在這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節奏律動.

曲例B1:[四人遊]開頭的吉他彈性牽纏的彈奏方法.節奏很性感媚惑.
曲例B2:[等著你回來] Scat在全曲多處扮演一個次要的節奏層.
        例如00:53~01:13背後比較不明顯的那一層大同聲音" 等等等等.....等你等你....等等...".
        (註:scat在[等著你回來]中有兩個角色--花腔和節奏)
曲例B3:[女人]副歌的電子琴(00:47開始"你  你要對你的女人好....甩一個")
曲例B4:[跳]的bass、尾段的人聲(02:40~02:49第四次"全都跟我跳"開始;
        03:09開始至曲終配唱部份的scat) .
    
C. 方大同使用過的節奏樣式(節奏型)非常多樣,節奏表情很豐富

   最早三張專輯中表現出對於各種節奏型的喜愛和鑽研.有時候鮮活的節奏完全不甘願
當曲子的配角,甚至於凌駕主唱旋律和歌詞的魅力.

曲例C1:[女人]前奏、主歌、副歌、過門節奏型都不一樣.
曲例C2:[趕場]主要節奏型由五種不同音質打出,左右不平均擺盪,表現出疲憊蹣跚跛足的感覺.

曲例C3:[跳]統一的速度中用了四種節奏型.[跳]的結構 開頭-ABC-間奏-ABCDC'.
        極簡的旋律和歌詞突顯節拍的主體性.像Quaker教派的宗教儀式,起乩
        入神聖靈充滿,不斷旋轉.也像舞蹈,連續旋轉不斷變換舞姿.
        (註:Quaker--基督教貴格會,也稱公誼會.Quake 這個字本身就有顫抖、
        顫動的意思,據傳是創始人George Fox要求教徒們在祈禱中
        念到「主」的時候,聲音及身體皆要顫動一下,因此才被稱作Quaker貴格會.
        他們訴禱時會搖震身體,當他們以全身全靈禱告,臉部發光,因神之威光
        而顫抖,為此被稱為「震動者」Quaker.)

D. 方大同善於操弄節拍數目、長短與輕重音

   不是單純的拍速變化,有時候是根本的拍數改變.輕重音的組合不按牌理出牌更是俯拾即是.
方大同某些曲子每小節的拍數會做變化,或增拍或減拍,他不會滿足於恆定的節奏性.
常規節拍、複合節拍、混合節拍、不規則的重音、有張力的休止符,巧妙地組合交織.
讓人捉摸不著的鼓點魅力至極.
曲例D1:[愛在]在6/8拍的基調上插入五連拍("到處有悲哀" 、"呼之卻不來").
        "愛在, 愛在"重音由原來的XxxXxx變成XX-XX-.
曲例D2:[十九八七]的副歌,節奏有奇異的減拍感.
曲例D3:[唉]很有張力的休止符(01:24)銜接兩個快速的樂段.
        唸白最後一句"就看你選擇什麼"是一個能量集中點.
        緊接02:47~02:49那兩秒節奏的靜默,器樂聲的留白,襯托"喔--吸鼻聲--輕喉嚨"
        成為巧妙的銜接.
曲例D4:[我們能不能]的bass充當鼓點自由遊走的拍子.有時不彈在正拍上.
        充份宣告不要被綁俘在框架內的自信.
曲例D5:[妹妹]最底部的電子鼓和bass,或重疊或交纏,不規律的長短,很跳躍淘氣,
        像個不愛走直線的年輕男孩.
曲例D6:[蘇麗珍]bass常常不彈在正拍上,有奇特的韻律感.

E. 方大同喜愛設計多個節奏聲部

    方大同的節奏層次非常精密繁複,常常有兩三層重拍不一致的節奏同時進行,
複合節拍、多重節奏交織出立體的音場.
曲例E1:[我們能不能]有一個恆定的節奏聲部加上ㄧ個自由遊走的節奏聲部(bass).
        再加上其他偶爾出現裝飾點綴的節奏聲部.
曲例E2:[Goodbye Melody Rose]有二層節奏.
曲例E3:[暖]非常自由的bass和鼓點,配上較上層恆定類似多個響板的敲擊.
        引發我的"多腳外星人"想像的就是這首歌.
       

F. 方大同善於操弄節奏和主旋律之間的關係

   方大同常不能滿足於傳統節奏和主旋律的關係.許多地方節奏和主旋律的
輕重音交織、拉扯、推擠、拔河,此消彼長,牽引出奇特的趣味.
旋律在快速的節奏及和聲變化中穿梭自如.
曲例F1:[唉]的念白(02:07開始)韻律和底部節奏樂器的節奏時分時合.
曲例F2:[蘇麗珍]的前奏弦樂和節奏小拉扯了兩下.
曲例F3:[妹妹]"你以後有困難"一直到"我只希望你知道".
曲例F4:[等著你回來]開頭00:12~00:32主旋律在拖拍.
曲例F5:[詩人的情人]幾乎全曲都在旋律和節奏的拉扯中.


以上的六大節奏特質是比較獨特的.還有一個特質,因為在其他音樂人的作品中也常見,
就不再舉例,那就是節奏在曲子中扮演多種角色:

開場預示、段落銜接、烘托氣氛、主角、結束、樂段開頭與收尾、樂句尾端的填充物、
標示樂句重點...等等.


我驚訝方大同的節奏是如此特意獨行充滿創意!
因為豐富創意的節奏和編曲,加上獨樹一格的vocal創作,在我對流行樂壇小小
微不足道的認識當中,方大同的最早三張專輯是最有音樂性的.
看了方大同的背景資料,發現他父親是個American-Born-Chinese,是個專業鼓手.
這個沒有叛逆期成熟的乖孩子把叛逆和創意表現在節奏上,
我要向方大同的父親深深致敬--「您經營的有愛有音樂的家庭造就了華語樂壇的奇葩!」


(學習中的不成熟之作,未經同意請勿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