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心中點滴
2013/03/10 20:28
瀏覽533
迴響0
推薦18
引用0
新的工作讓我一樣忙碌,這點是我早就預料到的,天生勞碌命的我,去哪裡都不得閒,差別在於新工作比較自由,少了很多瑣事。由於工作上還處在磨和、建立期,需要花時間處理,練功的時間變少了。
不過練功已經是我生活中的平常事,兩天沒練就會渾身不舒服,嚴重妨礙我的睡眠,所以也偷懶不來。尤其遇到重要的場合、活動,我還是會在前一天認真做好功課,該念佛就念佛、不管鬆身或禮佛,老實去做,如此可減少外在干擾,讓第二天的表現如預期。
在緊湊的節奏中,利用有限的時間快速放鬆、回補體能,是我的目標。加班就加班,工作再多也沒什麼好抱怨,對於這種耐力賽要甘之如飴,當作是很好的訓練功課。我告訴自己,苦命有苦命的好處,耐受度會比別人高,將來有考驗,就不怕擔不起來。
一天一天過去,沒有什麼心得好書寫,但是我逐漸完成自己的目標,也愉悅起來。幾年前立下禮「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的心願(就只是想去做,沒有什麼理由),而千佛共分為過去、現在、未來各一千佛,總計3千佛。雖然1佛7拜,很慢很慢,也遇到離婚的打擊而中斷,但一步一步地我已經完成了「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千佛了,現在正在禮未來星宿劫千佛。還有,我欠著百萬聲的佛號,也一聲聲慢慢累積,用以償還過去愚昧鑄造的過錯。我不優秀,身體也不敏感,累時也常有狀況,但我以自己的恆心為榮。
很久沒有寫心得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明瞭功法的體會,不是去思考來的。如果文章中所傳達的體會,還是停留在觀念的是非對錯種種評斷,那也沒什麼好寫。就像師父告訴我們,不是靠智慧去「離相」。很多事情不要再用頭腦去想,過多的意念只是讓自己陷入執著。就像去分別「不當法性」,我們一開始可以用知識、常識去分辨初階的不如法現象;但是越高階,越可怕的魔,例如被設定現象的佛經、教派,根本不是用「腦袋」來判斷,如果不能靠自己身心靈的微細度去察覺,終究還是走錯路。
最後,還是回到老實練功,因為那是讓自己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是讓自己微細的基本功。我很高興,練功已經成為我的生活一部分,想丟也丟不開。其實,我也不會刻意想著天天要練,「天天」是一種時間觀,而我拋開了它,不再追逐日日的成績,有空就練,開心的練。
不過練功已經是我生活中的平常事,兩天沒練就會渾身不舒服,嚴重妨礙我的睡眠,所以也偷懶不來。尤其遇到重要的場合、活動,我還是會在前一天認真做好功課,該念佛就念佛、不管鬆身或禮佛,老實去做,如此可減少外在干擾,讓第二天的表現如預期。
在緊湊的節奏中,利用有限的時間快速放鬆、回補體能,是我的目標。加班就加班,工作再多也沒什麼好抱怨,對於這種耐力賽要甘之如飴,當作是很好的訓練功課。我告訴自己,苦命有苦命的好處,耐受度會比別人高,將來有考驗,就不怕擔不起來。
一天一天過去,沒有什麼心得好書寫,但是我逐漸完成自己的目標,也愉悅起來。幾年前立下禮「佛說千佛洪名寶懺」的心願(就只是想去做,沒有什麼理由),而千佛共分為過去、現在、未來各一千佛,總計3千佛。雖然1佛7拜,很慢很慢,也遇到離婚的打擊而中斷,但一步一步地我已經完成了「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千佛了,現在正在禮未來星宿劫千佛。還有,我欠著百萬聲的佛號,也一聲聲慢慢累積,用以償還過去愚昧鑄造的過錯。我不優秀,身體也不敏感,累時也常有狀況,但我以自己的恆心為榮。
很久沒有寫心得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明瞭功法的體會,不是去思考來的。如果文章中所傳達的體會,還是停留在觀念的是非對錯種種評斷,那也沒什麼好寫。就像師父告訴我們,不是靠智慧去「離相」。很多事情不要再用頭腦去想,過多的意念只是讓自己陷入執著。就像去分別「不當法性」,我們一開始可以用知識、常識去分辨初階的不如法現象;但是越高階,越可怕的魔,例如被設定現象的佛經、教派,根本不是用「腦袋」來判斷,如果不能靠自己身心靈的微細度去察覺,終究還是走錯路。
最後,還是回到老實練功,因為那是讓自己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是讓自己微細的基本功。我很高興,練功已經成為我的生活一部分,想丟也丟不開。其實,我也不會刻意想著天天要練,「天天」是一種時間觀,而我拋開了它,不再追逐日日的成績,有空就練,開心的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