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題:佛陀如何去忉利天講地藏經
2025/04/29 23:16
瀏覽59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幻想題】
地藏經的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提到佛陀到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
讀到此,大家是否有疑問,佛陀是怎麼去忉利天?我查了一些網路資料,大概分為這兩類:
【A說法】有一年夏安居的時候,僧團中不見了佛陀,佛陀到哪裡去了呢?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尊者入定以天眼觀察後,告訴大家說,佛陀上升忉利天宮為聖母摩耶夫人說法。佛陀為什麼不告而別,要到天宮說法?一、是為了報答聖母養育之恩;二、是因人間有些大眾不樂聞佛法,因為佛陀常在身邊的緣故;三、是因為教團中多諍,佛陀離開一下,使好諍者能夠夠幡然悔悟。
【聽解】上面的說法,聽起來,佛陀是消失不見,就像飛到外太空或前往異世界般,離開娑婆世界。佛陀有瞬間移動的大神通力,咻一下這個「肉身」就到達了忉利天,所以弟子都找不到。完全比太空人還要厲害。或者說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就離開了娑婆世界。
奇怪,這個說法對嗎?
【B說法】認為是佛陀的法身去了忉利天。
在智者大師他誦《妙法蓮華經》,他誦到「藥王品」,他就入定。入定,他出定,他講了一句話,他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靈山一會,就是印度的靈鷲山,佛在那邊講很多經,《妙法蓮華經》也在那邊講的。他入定去參加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經的法會,智者大師是隋朝時代的人,距離釋迦牟尼佛滅度已經一千多年了,就是說他回到一千多年前參加佛那個法會。出定,他說:那一會還沒有散,到現在還在。在說明什麼?他超越時空了。佛的法會,它永遠在的,只要我們跟他相應了,你就進入他的境界,還在,沒散。所以我們如果讀《地藏經》,很多同修讀《地藏經》,如果你讀到入三昧、入定了,你就會到忉利天去參加佛這一會。你出定的時候,你就會跟智者大師一樣,忉利天宮一會,儼然未散。是不是這樣?的確是這樣的。
【聽解】上述說法,意思是佛陀不是肉身前往,而是法身(或應化身、靈識)到了忉利天,總之
佛陀是在入定的情況下,進入了一個法界時空,但祂身體在娑婆世界(不是肉身咻的跑到外太空、忉利天)。
但是這一講經就是90天,所以佛陀的「入定」是什麼樣的型態呢?有人猜測,可能是採取了類似「龜息大法」,不吃不喝90天,在菩提樹下不動如山。
聽起來,還是有一點怪怪的~90天不吃不喝,這個色身真的不會故障壞掉嗎?
【C說法】我個人是認為B說法比較合理,但是對如「入定」的說法,我覺得可以再講細一點。根據個人來往法界的經驗(例如達倫多星系、以及其他法界),上述B說法,入定進入異世界這個說法是對的,但這個定,不是死寂、定止的現象,我認為是如幻三昧。這不是睡覺睡沉,自己去了夢中世界,也不是入定之後,靈魂出竅。都不是!
我提出的重點是:我身處在娑婆世界,但是完全清清楚楚可以看著異世界的畫面並能與那個世界的人事物交談、互動。也就是同時能在娑婆世界、異世界裡,不相妨礙的進行行住坐臥。
如同我口渴,我在娑婆世界照常喝水,同時也能觀照著另一個法界的現象。這不是靜態的入定,而是動態的。或許,用現代的VR電動的虛擬實境來解釋,應該會比較清楚,沉浸式的 VR 頭戴裝置,可以 360 度視野觀賞周遭栩栩如生的遊戲世界。
以上ABC三種說法,還是有D說法、E說法嗎?
究竟是哪一種說法合理圓融,
實相,是什麼呢?
補充:
我聽到了D說法,來自新竹某位法師,所謂的忉利天,指的就是「心輪」,因為心輪就是交接處,可以齊聚上三輪、下三輪,正是好壞邊界處,所以才有山河海神、鬼王、菩薩都能來聽經。萬法唯心,所以忉利天,指的就是「心輪」。
這個說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地藏經的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提到佛陀到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
讀到此,大家是否有疑問,佛陀是怎麼去忉利天?我查了一些網路資料,大概分為這兩類:
【A說法】有一年夏安居的時候,僧團中不見了佛陀,佛陀到哪裡去了呢?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尊者入定以天眼觀察後,告訴大家說,佛陀上升忉利天宮為聖母摩耶夫人說法。佛陀為什麼不告而別,要到天宮說法?一、是為了報答聖母養育之恩;二、是因人間有些大眾不樂聞佛法,因為佛陀常在身邊的緣故;三、是因為教團中多諍,佛陀離開一下,使好諍者能夠夠幡然悔悟。
【聽解】上面的說法,聽起來,佛陀是消失不見,就像飛到外太空或前往異世界般,離開娑婆世界。佛陀有瞬間移動的大神通力,咻一下這個「肉身」就到達了忉利天,所以弟子都找不到。完全比太空人還要厲害。或者說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就離開了娑婆世界。
奇怪,這個說法對嗎?
【B說法】認為是佛陀的法身去了忉利天。
在智者大師他誦《妙法蓮華經》,他誦到「藥王品」,他就入定。入定,他出定,他講了一句話,他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靈山一會,就是印度的靈鷲山,佛在那邊講很多經,《妙法蓮華經》也在那邊講的。他入定去參加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經的法會,智者大師是隋朝時代的人,距離釋迦牟尼佛滅度已經一千多年了,就是說他回到一千多年前參加佛那個法會。出定,他說:那一會還沒有散,到現在還在。在說明什麼?他超越時空了。佛的法會,它永遠在的,只要我們跟他相應了,你就進入他的境界,還在,沒散。所以我們如果讀《地藏經》,很多同修讀《地藏經》,如果你讀到入三昧、入定了,你就會到忉利天去參加佛這一會。你出定的時候,你就會跟智者大師一樣,忉利天宮一會,儼然未散。是不是這樣?的確是這樣的。
【聽解】上述說法,意思是佛陀不是肉身前往,而是法身(或應化身、靈識)到了忉利天,總之
佛陀是在入定的情況下,進入了一個法界時空,但祂身體在娑婆世界(不是肉身咻的跑到外太空、忉利天)。
但是這一講經就是90天,所以佛陀的「入定」是什麼樣的型態呢?有人猜測,可能是採取了類似「龜息大法」,不吃不喝90天,在菩提樹下不動如山。
聽起來,還是有一點怪怪的~90天不吃不喝,這個色身真的不會故障壞掉嗎?
【C說法】我個人是認為B說法比較合理,但是對如「入定」的說法,我覺得可以再講細一點。根據個人來往法界的經驗(例如達倫多星系、以及其他法界),上述B說法,入定進入異世界這個說法是對的,但這個定,不是死寂、定止的現象,我認為是如幻三昧。這不是睡覺睡沉,自己去了夢中世界,也不是入定之後,靈魂出竅。都不是!
我提出的重點是:我身處在娑婆世界,但是完全清清楚楚可以看著異世界的畫面並能與那個世界的人事物交談、互動。也就是同時能在娑婆世界、異世界裡,不相妨礙的進行行住坐臥。
如同我口渴,我在娑婆世界照常喝水,同時也能觀照著另一個法界的現象。這不是靜態的入定,而是動態的。或許,用現代的VR電動的虛擬實境來解釋,應該會比較清楚,沉浸式的 VR 頭戴裝置,可以 360 度視野觀賞周遭栩栩如生的遊戲世界。
以上ABC三種說法,還是有D說法、E說法嗎?
究竟是哪一種說法合理圓融,
實相,是什麼呢?
補充:
我聽到了D說法,來自新竹某位法師,所謂的忉利天,指的就是「心輪」,因為心輪就是交接處,可以齊聚上三輪、下三輪,正是好壞邊界處,所以才有山河海神、鬼王、菩薩都能來聽經。萬法唯心,所以忉利天,指的就是「心輪」。
這個說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