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2011/10/09 09:16
瀏覽701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想著中秋離自己越來越近,看著夜空中的那一彎白如玉的新月的清輝,
我看到了初秋八月的夜與一彎新月的深情相擁。
一彎新月的升空,又讓人感受到了圓與缺的又一次輪迴。
秋前的這些天,黑色天幕中總會懸著一彎新月,
月兒虛虛的,朦朦朧朧的,傾灑著淡淡的幽光。
此時夜空上一彎新月靜靜地掛在樹梢,近得彷彿讓我伸手可及。
望著天上那淡淡的如鉤的月兒,嫵媚地彎在清朗的夜空,
蒼穹點綴亮晶晶的星斗,稀稀疏疏,似點點華燈,忽明忽暗。
在一彎新月灑下的清輝裏,我的思緒變得如此透亮,詩般的朦朧雅致。
品著黑咖啡的醇香,伴著濃淡相宜的墨香,一紙素箋小字行行。
夜色淒迷,夜色華美,都是因為有一彎新月。
霓虹燈可以有疲倦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失去光彩,它畢竟是人造的產物。
而天上這一彎新月就不同了。
月,是大自然的寵兒,是宇宙的驕子,更是亙古的永恆。
雖然月有陰晴圓缺,但不管是夜幕降臨,還是子時黎明,
月都會出現西方或東方,偶爾也會與太陽一起掛在天上。
此刻,天空中的一彎新月質化了萬物,憑添幾分朦朧而多情。
和著原野流螢萬點,河堤呢喃軟語,彌漫整夜的溫馨與浪漫。
新月下的夜色給人一種靜謐至極的美,美得朦朧,美得恬適。
不知道這樣的意境中,有多少人會打開窗,有多少人癡癡地望,
那麼藍的月亮,那遙遠的月亮,那彎彎的月亮……
天上新月如鉤,地上煙鎖重樓。
人生一世,不知會遇上過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靜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對酌,可能是海棠結社。
然,在相逢對酌後,誰會當下記取這聚的歡愉作日後散的印證?
驀然回首,便是獨自東籬把酒,
才從惘然中迫出一股強烈的追憶,捕捉住幾度留痕?
蘇軾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月圓的時候,人們總想用相聚來完美。
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由此滋生的慨歎令人心生悵惘。
彎彎的新月沒有如此沉重的思緒,它只能寫上淡淡的思念,
清清爽爽地泊在空中,宛若文靜的女孩托腮遐想,
凝眸環宇,帶給人寧靜清新。
這樣清新的感覺,常常會讓我想起兒時的童謠: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這首童謠曾經讓我設想過無數美麗的畫面,
然而當我成年後,走出了童話世界,
卻走進了另一幅讓人感歎的詩畫裏。
看過豐子愷先生作的名為《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的畫,
記憶中簷下那一道卷起的蘆簾,幾上一把壺、幾隻茶杯,天上一鉤新月。
畫的旁邊自然隨意的寫了一句詞:「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開始看到這幅畫,就被畫中的意境深深地迷住了。
畫中的那個寧靜、淡泊的月夜,彷彿就出現在眼前。
在看過並收藏了這幅畫後,經常仔細地欣賞。
欣賞畫的同時,也細想自己的人生,多少次,在人散後的夜涼如水中徘徊。
曾經的人生路上,有過「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失落,
更多的還是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的高淡平和以及那心中高亢的深沉!
寧靜的夜,一彎新月下素淨的桌,蹲守的壺與杯,
是回想那一段說盡傻話癡語的光陰,
還是在心裏微含著人去後的寂寥呢?
在這幅畫走進並深藏在我的心裏後,
我常常於或圓或缺的月下,尋覓畫中的那種意境。
尋覓中,我常常靜坐文字的旁邊,過往與今夕對視;
靜佇暗夜的中間,前朝與今朝穿梭。
在一彎新月的清輝下,我一個人對著彎月靜思。
靜思中,走進了“新月”和“天如水”那寧靜致遠的心境中,
也讓我想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規則。
於是會輕歎一聲:「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感歎中,清幽的夜色,清雅的房舍,
清靜的心境如泠泠的古琴聲在畫幅間流淌。
靜靜流淌的音符裏,我會走進「清靜無為」,
「天人合一」的無我的意境裏。
又一個夜幕降臨了,寂靜的房間內,我於陌上淺歌,
我於電腦前舞字成行,只聽得窗外庭裏蟋蟀,
依舊反覆訴說著一段老生常談的話題。
執守在有風有月的秋夜裏,書寫著熟稔冷卻在心的詩賦,
攀著斑斑的文字,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
外面有薄雲籠罩,月牙不時被雲彩遮蔽,
讓我忽視了她的存在卻還在忽視中尋覓著她的蹤影。
她的影子還是不斷掙脫雲彩的纏纏綿綿,將中秋的資訊向我傳遞。
於秋的資訊的傳遞中,我讀著謝逸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拉上了我房間裏淡紫色的窗簾。
如鉤的月也許不夠圓滿,然世事圓滿者又有幾何?
一處緣盡,一處緣起,聚散無休。
人散後,月淡如水,心靜如水。
彷彿於伸手間便觸及了那份恬淡,
看似輕淺隨意,其實是一種難以超越的境界。
仿若經歷萬壑後,菩提樹下拈花一笑的淡然。
拉開淡紫色的窗簾,再抬頭,八月的一彎新月,天淡如水……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