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任
清朝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刺激了光緒皇帝決心變法維新,不幸戊戌變法因多數守舊大臣的反對、慈禧太后的壓制,使得改革失敗,失去了奮發圖強的機會。慈禧太后誤信義和團的神勇,引來了八國聯軍之患,也因戊戌變法的失敗,使得清朝面對洋人的軍隊,毫無招架之力。
如果康梁變法成功,慈禧太后這批保守、迷信的領導班子,就沒有政治權力了,清朝實施內閣制、光緒皇帝是虛位元首,內閣和國會由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先進的知識份子主持,就不會有義和團事件,也不會有八國聯軍、庚子賠款了。
八國聯軍打垮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使中國人以為中國文化不如西洋文化,因此才有民國以後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張全盤西化,這就是「去中國化」的開始。
從五四以後到文革、從《自由中國》、《大學雜誌》到黨外、台獨,這一路下來都是「去中國化」思維。二十世紀的苦難,可說是八國聯軍的後遺症。
「去中國化」使中國人拋棄了祖宗的智慧、降低了精神文明、擴大了物質慾望、增加了動亂衝突、升高了痛苦指數、……,這是不是八國聯軍惹的禍啊?◆
P.S.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英、日、美、德、法、俄、奧、義8國組成的軍隊攻入北京,史稱「八國聯軍」。
高中時候,歷史老師說:八國聯軍在北京期間,各國軍中都有做現場記錄;德軍的記錄說「日軍軍紀最差,德軍軍紀最好」,日軍的記錄說「德軍軍紀最差,日軍軍紀最好」,美軍的記錄說「德、日兩軍軍紀都不好,美軍軍紀最好」,英軍的記錄說「美兩軍軍紀也不好,……(英軍的軍紀最好 )……」。八國軍隊各說各話──八國八把號,各吹各的調!
大學時候,輔大歷史系尹章義教授說:中國近代史上最難研究的題目是八國聯軍,因為研究者要通八國語文,才能研讀這八個國家的史料。
李立群和李國修的相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提到了八國聯軍,李立群說:八國聯軍在北京做了八件事──姦、淫、擄、掠、燒、殺、搜、刮,一國分擔一件;……。觀眾捧腹大笑。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