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引癌上身 名醫喊「滅火」必做5事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下,會加速老化與提高罹癌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常覺得累,小心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中。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慢性發炎如同星星之火,會漸進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加速老化與提高糖尿病、癌症風險,建議從「吃、補、睡、動、心」5面向來改善,飲食多蔬果有好油,更要運動、睡得好與適時紓壓,這同時也是長壽之道。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人遇到感染、受傷、毒素刺激時,免疫系統會啟動修復程序,造成身體發炎,這是一種防衛機制,但若刺激一直存在(熬夜、壓力、加工飲食、肥胖、環境暴露等),就會造成慢性發炎,久而久之,會加速老化、擾亂免疫系統,並提高罹癌或糖尿病風險。
劉博仁表示,2024年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從「吃、補、睡、動、心」5個生活面向來改善,都能有效抗發炎,發炎降低了,可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速度、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過敏體質,幫助抗老與預防癌症。具體做法如下。
飲食為主力
每天至少5色蔬果,鎖定深綠葉菜、莓果、十字花科類;吃橄欖油、酪梨、堅果油等好油脂,每周2至3次深海魚;糙米、燕麥、薏仁、鷹嘴豆、黑豆等全穀與豆類,可調整腸道菌相、抗發炎。
薑黃、肉桂、迷迭香、薑等香料,含有天然多酚與萜類,有助阻斷發炎路徑;並少吃加工肉、油炸、高溫烹調、精製糖食物與含糖飲。
補充營養素為輔
在醫師與營養師評估下,適量補充魚油、薑黃萃取物、鎂、鋅、維生素D與益生菌。
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
固定入睡與起床時間,幫助免疫與荷爾蒙節律同步,睡眠要充足,臥室減少藍光,溫度控制在攝氏18到22度間,並避免睡前吃大餐。
有氧與阻力運動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游泳),至少2到3 次阻力訓練,阻力的形式非常多元:彈力帶、壺鈴、自體重量(深蹲、伏地挺身、屈膝捲腹、核心力量訓練) 、沙袋、TRX 繩索、健身器材;餐後走路15分鐘,有助穩定血糖與減少身體發炎。
適時紓解壓力
每天做5到10分鐘腹式呼吸,早晨曬太陽、維持人際互動,記錄壓力觸發點,例如熬夜、過勞、情緒性飲食等,辨識讓自己發炎的情境,日後儘量避免。

【醫學-健康- 科學-教育】預防長者失能 阻力訓練+營養諮詢3個月 肌少症從35%變零
【健康與飲食】更新5大原則吃出好心臟、增強免疫力、武肺疫情(台灣疫情)資訊一覽表:醫、營養師推薦「一張表」「地中海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