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健康與飲食】花生油、芝麻油、橄欖油...哪種油吃的最健康
2025/09/08 09:14
瀏覽4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花生油、芝麻油、橄欖油...哪種油吃的最健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vp8m4xy.html

去超市買油,常常被「該買哪一種油」困擾。

食用油是我們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食用油取材不同,因而營養價值、口味與耐熱度也不同。

從健康角度考慮,最好能輪換著買不同的油。即便這樣,你也要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適合不同烹飪方式的油。

今天就把市面上主要的9種食用油擺在一起分析,方便你比較各種食用油的特性,找到適合自家人的那幾種。


動物油儘量少吃

豬油、雞油等動物油脂以及黃油,都屬於飽和脂肪酸。


一旦食用過多,會促使血液中「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很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而直接導致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因此,建議朋友們儘量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尤其是動物油。


植物油

大比拼

動物油儘量少吃,那麼我們炒菜的主打油就是各種植物油了,也就是你在超市裡見到的一排排桶裝油、瓶裝油。



  • 1. 芝麻油

芝麻油俗稱「香油、麻油」,一般用來做涼拌菜或做菜餚烹飪之後提香之用。


按製作工藝來分,芝麻油分3種:普通芝麻油、機榨芝麻油、小磨香油。

它是唯一經過炒熟之後再壓榨的植物油。

因為芝麻油的獨有香氣在高溫加熱之後很容易喪失,所以不適合煎炸炒菜用,更適宜用於涼拌。

無論是機榨芝麻油還是小磨香油,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含油酸大約35%~50%,亞油酸38%~48%。

人體對於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達98%。

芝麻油不僅沒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而且還含有特別豐富的維生素E和亞油酸。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能;而亞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降低血壓、促進微循環的作用。

所以芝麻油可以算是相對食用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的優良食用油。

  • 2. 花生油

具有濃郁香味的花生油,是目前我國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花生油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可增加食品的美味,是構成人體內多種組織成分的重要原料,可用於炒、煎、炸各種菜餚和食品。

其中,含有40%單不飽和脂肪酸、40%亞油酸和少量α-亞麻酸。因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穩定,不易過氧化,所以花生油更適合用來炒菜。

與此同時,花生油中鋅的含量也是食用油類中最高的,而鋅又是兒童發育成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 3. 菜籽油

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也叫作油菜籽油、香菜油等,是用油菜籽榨出來的食用油。

它與花生油中脂肪酸的含量結構類似,富含維生素E、胡蘿蔔素、飽和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磷脂等,能夠很好地被人體吸收。

並且菜籽油中幾乎不含有膽固醇,所以高脂血症人群也可以放心食用菜籽油。


但是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成分的芥酸,這種物質不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會影響菜籽油的營養價值。

因此,在用菜籽油炒菜時,建議最好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並加熱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或者在購買時選擇低芥酸含量的菜籽油。



  • 4.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屬於高亞油酸油,與玉米油的成分較相似,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還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礦物質元素鉀、磷、鐵、鈣、鎂元素。

同時,葵花籽油所含的維生素A、、B1、B2、E的含量也很高,有顯著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而且葵花籽油中,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更有利於人體吸收利用。

所以,葵花籽油營養價值很高,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優良食用油。


但是由於亞油酸耐熱性很差,很容易過氧化,因此,葵花籽油更適合低溫烹飪,不宜用來煎炸食物。

由於葵花籽油含有特殊的「青氣味」,所以不太適合直接用於涼拌。


5. 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米胚芽油、粟米油。其中,玉米胚芽油占全玉米的7%~14%,胚芽含油36%~47%。

與葵花籽油類似,玉米油屬於亞油酸含量較高的植物油,不過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玉米油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而維生素E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對神經衰弱和肥胖症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還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人體衰老的功效。

玉米油的保質期相對較長,很適合快速烹炒的烹飪方式,這樣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澤、香味,又不損失營養價值。


  • 6. 大豆油

大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即「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也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油中亞油酸含量高達70%~80%,還含有一定量的α-亞麻酸,因此,大豆油對降低膽固醇代謝有一定益處。


由於大豆油在高溫下極不穩定,所以建議不要用大豆油煎炸食品。

  • 7. 橄欖油

橄欖油被許多營養學家認為是迄今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食用油。

由於橄欖油在生產過程中未經任何化學處理,所有的天然營養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含膽固醇,消化吸收率可達到94%左右。

而且,橄欖油中的脂肪酸80%都是單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在降低體內壞膽固醇(LDL-C)的同時,還能升高好的膽固醇(HDL),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膽囊炎發病的作用。

從理論上來說,橄欖油既可以煎、炸、炒,也可以涼拌。不過,市場上的橄欖油有好幾種,它們的品質和用途也有些不一樣:

★ 初榨橄欖油適合拿來做中餐的涼拌菜,或西餐的低溫烹調。

★ 精煉橄欖油則比較適合拿來炒菜。

★ 橄欖調和油相對不怕高溫烹調,適用於任何烹調方式。





台灣橄欖油等級與國際橄欖油等級的差異

小編 特別製表,跟大家分享國際橄欖油等級標準與國內橄欖油分級表對照比較:

I O C 國際橄欖油理事會橄欖油等級名稱I O C 國際橄欖油理事會橄欖油等級台灣國家標準 CNS 規範
特級初榨橄欖油
( Extra Virgin Olive Oil )
營養價值最高的橄欖油;橄欖果實以「物理」方式第一次榨取產生油脂;除了化學檢驗之外,還有風味指標,必須經過國際品油師認證風味絕佳,無異味、有果香或香草味的認證。只有游離酸度符合國際標準,並沒有明確說明橄欖油風味指標。
初榨橄欖油
(Virgin Olive Oil )
可能是採摘果實、壓榨過程中產生瑕疵,經品油師確認風味指標有缺失,則列為初榨橄欖油。從游離酸度判斷比對,台灣的良級初榨橄欖油屬於國際橄欖油等級標準的初榨橄欖油。
普通初榨橄欖油
( Ordinary Virgin Olive OIi )
較初榨橄欖油的品質差,為二次「物理」方式榨取產生油脂;油酸價已經接近不能食用邊緣;部分國家禁止銷售給末端消費者。從游離酸度判斷比對,台灣的普級初榨橄欖 屬於國際橄欖油等級標準的普通初榨橄欖油。
精煉用途初榨橄欖油
( Virgin olive oil not fit for consumption )
油酸價超過標準,不能食用;被拿來後續作為「精煉橄欖油」、「橄欖油」、「工業用燃油」等
精煉橄欖油
( Refined  olive oil )
精煉用途初榨橄欖油中,進行高溫蒸餾、物理分離後,再經脫色、脫臭;部分國家禁止販售此款橄欖油給末端消費者。從游離酸度及製作方法判斷比對,台灣的精製橄欖油 ( Extra Light  Olive Oil )國際橄欖油等級標準的精煉橄欖油。
橄欖油 
( Olive oil )
精煉橄欖油加上微量初榨橄欖油,顏色淺、味道清淡,顏色,營養價值低;若國家要銷售此等級橄欖油,則須具備明確規範方法;部分國家禁止販售此款橄欖油給末端消費者。從游離酸度及製作方法判斷比對,橄欖油 ( Olive oil )定義相同;純橄欖油 ( Pure Olive Oil )與俗稱的淡味橄欖油(Extra Light Olive Oil )也屬於此等級。
粗橄欖果渣油
( Crude olive pomace oil )
由果渣第一道經「物理」方式榨取生產的油,不可直接食用,需要經過精煉、加工。
精煉橄欖果渣油
(Refined olive pomace oil )
從粗橄欖果渣油以溶劑或其他物理方式提煉,再經脫色、脫臭等加工處理製成;部分國家禁止販售此款橄欖油給末端消費者。從游離酸度及製作方法判斷比對,在台灣稱為「精製橄欖粕油」
橄欖果渣油
(Olive pomace oil )
由精煉橄欖果渣油和適合直接食用的初榨橄欖油混合而成的油。從游離酸度及製作方法判斷比對,在台灣稱為「橄欖粕油」
台灣橄欖油等級標準與國際橄欖油等級的比對表

其實國家標準 CNS 規範 (CNS 4837   N5149食用橄欖油及橄欖粕油)的內容中,關於特級初榨 橄欖油 ( Extra Virgin Olive Oil )、良級初榨橄欖油 (Virgin Olive Oil )、普級初榨橄欖油 ( Ordinary Virgin Olive OIi )三類油品並沒有很明確的指出三者在風味品質及橄欖摘採等差異性,主要判斷還是從游離酸度 ( Free Acidity )而定。




  • 8. 茶籽油

與上述橄欖油一樣,茶籽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屬於品質上等的植物油。

茶籽油色清味香,且相對經久耐藏,不易酸敗,所以又是品質較好的儲備油。

因此,茶籽油在食用油中占有重要地位,經常被稱作「東方橄欖油」。

經過對上述9大常見食用油的特性了解之後,相信大家對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用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當然,不管選用哪種食用油,油脂的保質期都是一定的,放置時間太久的油不建議再食用。另外,高溫加熱後的油應避免反覆使用。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吃油,吃出健康。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vp8m4xy.html

橄欖油與芝麻油比較

國際橄欖油協會的橄欖油分級

1.     特級初搾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最高等級,游離脂肪酸含量須低於0.8%

2.     初搾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游離脂肪酸含量介於0.8%2%之間。

3.     純橄欖油(Pure Olive Oil):游離脂肪酸含量高於2%,是品質比較差的橄欖油。

4.     精鍊橄欖油(Pomace Olive Oil):搾油後的果渣,用高溫、高壓方法去提煉出來。與一般沙拉油無異。

 

認識脂肪酸

1.     飽和脂肪酸:多數動物油都是此種,相較於不飽和脂肪酸而言,更容易導致人的心血管方面疾病,因此建議少吃。性質穩定,在低溫下會凝固成半固體或固體。

2.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在體內合成。可以降低LDL(壞膽固醇),稍微升高HDL(好膽固醇),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兼具抗氧化劑的特質,能保護動脈,抵抗氧化造成的傷害。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必須脂肪酸,必須從食物中取得,無法在人體內自行合成,常見的這類脂肪包括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會同時降低LDL(壞膽固醇)HDL(好膽固醇),相對比飽和脂肪健康。

 

橄欖油與其他好油的脂肪酸比較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理想脂肪酸攝取比例

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  0.7  1.3  1

種類

種籽壓榨油

種籽精煉油

果實油

油品

芝麻油

芥花油

橄欖油

飽和脂肪酸

15%

7%

15%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40%

61%

75%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45%

32%

10%

 

芝麻營養成份

食物名稱

 

熱量

 

粗蛋白

 

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

灰分

 

 

 

 

Kcal

g

g

g

g

g

mg

mg

mg

芝麻

545

18.1

47.2

21.6

16.8

6.8

4

1456

24.5

芝麻

591

18.9

53.3

19.7

9.2

3.0

53

81

8.4

 

芝麻油不是橄欖油 此冷壓非彼冷壓!

2017/05/24


高溫焙炒後,芝麻木酚素在高溫的狀態下有裂解的作用,然後它裂解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反而使得芝麻油的氧化安定性提高,可以保存的時間也能比較長。

撰文=陳韻竹

說到芝麻油,許多人都會想到常用補身、坐月子烹煮的各式料理,也難怪芝麻油近幾年名列消費者常食用油脂第5名,而雖然是消費者較熟悉的油品,但多數對芝麻油的說法與瞭解,皆來自口耳相傳居多,雖然說可能都是來自老祖宗的智慧,但也常常聽到兩面的不同說法,而這次來聽聽中醫師、營養師與食科專家們怎麼說。

芝麻油很燥熱,所以感冒、懷孕、生理期不能吃?

壢新醫院中醫主治醫師王凱平表示,根據中藥學黑芝麻性平並無燥熱之說,過去認為手腳冰冷或坐月子適合食用麻油雞、麻油蛋,推論應是由於芝麻油營養價值豐富,加上同樣具有營養價值的雞肉或雞蛋,因而有滋補養生之效,但並非是因為芝麻油性質偏熱所致。但確實是有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指芝麻油「炒過性質會變比較燥熱」,但其中的發生率、原因仍有待驗證。

營養師林世航則說明,芝麻含有芝麻木酚素(Sesame lignans),而其中主要的芝麻素有類似雌激素的效果,可能會影響生理週期等與雌激素相關的生理反應,但在懷孕或生理期時食用會不會有影響,基本上若非大量食用應該是不會有問題的。

黑麻油與白麻油的營養價值有差異嗎?

過去常見用於食補的屬於黑芝麻製成的黑麻油,而白芝麻製成的普遍稱作香油,但香油也有以黑麻油加其他植物油調和而成的,近幾年部分製油廠商會生產特別強調僅以白芝麻製作的白麻油。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若以原料黑芝麻與白芝麻相比,黑芝麻含有的鈣質、鐵質等成分較高,但並無法確認這些成分是否會保留在芝麻油中。而從脂肪酸分佈來看,兩者相差並不大,因此在營養價值上相差應不會太大,但確實黑麻油含有的植化素應該會比較豐富,不過在麻油烹調使用量不多的情況下,食用能獲得的量可能不是太多。

冷壓麻油比傳統高溫製法好?

「冷壓」的概念可能來自橄欖油,但實際上芝麻油的冷壓與橄欖油可是完全不同,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認為,芝麻油強調冷壓有時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因為芝麻必須經過焙炒才能進行萃取製油,也才有營養與香氣,因此首先這些所謂冷壓芝麻油是經過相對低溫的焙炒。此外,在萃取的步驟多數也是以100度C水蒸氣讓芝麻濕潤後壓榨,僅是比機械壓榨是高溫200度C的做法相對低溫,因而稱為冷壓芝麻油。

此外,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蘇南維表示,其實芝麻油高溫焙炒後,芝麻木酚素在高溫的狀態下有裂解的作用,然後它裂解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雖然會造成有些為的苦味,但反而使得芝麻油的氧化安定性提高,可以保存的時間也能比較長,因此就食品加工的觀點來說適當的高溫製作未必不好。

芝麻油不是橄欖油 此冷壓非彼冷壓! @ 食力foodNEXT‧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兩性論壇】泌尿科醫生:男科75歲醫生還有性能力的秘密!

【健康與飲食】更新5大原則吃出好心臟、增強免疫力、武肺疫情(台灣疫情)資訊一覽表:醫、營養師推薦「一張表」「地中海飲食」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