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活習慣加速「腦萎」 重症醫:變笨跟老化無關
醫師表示,睡眠不足、經常獨處等生活習慣,都可能造成大腦萎縮,讓人變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現代人工作忙碌、步調快,有時腦筋會突然一片空白。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這未必是老化,而是不當的生活習慣所造成,例如睡眠不足、高糖飲食、壓力、久坐與經常獨處,都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功能退化,有些人不愛說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腦缺少了互動養分。
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有些人覺得記性越來越差,人也變笨了,這時別急著怪老化,其實日常的生活習慣,可能才是讓大腦功能走下坡的元兇。以下為5種可能造成大腦提早退化的生活習慣。
睡眠不足
少睡一點沒關係的心態,是讓大腦衰退的溫床,一項研究指出,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記憶和學習能力,還會加速腦細胞的凋亡,若每晚睡不到6個小時,大腦的清除效率會跟著變差,加速廢物堆積,記憶和專注力也會下滑。
高糖飲食
一項研究證實,高糖飲食會增加大腦胰島素抗性,影響學習及記憶功能,過量糖分也會破壞神經連結,讓人的反應變慢,創意與思考能力下降。
久坐不動
現代人平均每天坐超過9小時,但大腦並不喜歡靜止,一項刊登在2022年《JAMA 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久坐時間與大腦灰質體積減少明顯有關,久坐不僅讓身體代謝下降,大腦血液循環也減弱,進一步影響決策與專注能力。
長期壓力
一項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使大腦海馬迴(負責記憶與情緒調控)萎縮,長期皮質醇過高,大腦功能全面下滑,還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獨處過多
不是你不愛說話,而是大腦缺少了互動養分,社交冷漠會讓人大腦退化,一項在2023年刊登於《J Alzheimers Dis Rep》的研究指出,社交孤立會降低大腦連結性與資訊處理速度,人際互動能刺激大腦多區域的活躍性,缺乏交流的大腦,容易提早退化且反應遲鈍。
黃軒表示,別再以為變笨、記性變糟,是遺傳或命運,生活習慣恐怕才是偷走聰明才智的兇手,從今晚開始早睡、戒掉高糖、動起來、學會放鬆壓力、別再孤獨自己一人。
下一則: 【醫學-健康- 科學-教育】沉默殺手偷走壽命「很多人不理」 醫:1器官病變減壽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