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讀新買的書《弗羅斯特詩選》,只讀了前言部分,我讀書非常喜歡讀序,也很重視讀序,更在意序導讀的功能。此書序《弗羅斯特,一個現代田園詩人》裡講到詩人的生平,詩人的做事為人,更多的篇幅是詩人的創作特色與成就。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詩人所說“現實主義者有兩種。一種,把帶有大量泥垢的馬鈴薯出示人前,以表明那是真實的馬鈴薯;而另一種,喜愛刷洗乾凈的馬鈴薯。”“我傾向於做那第二種。在我看來,藝術的功用在於凈化生活。”
非常認同詩人的觀點,這涉及到一切創作觀念的選擇問題,詩歌如此,我們不能把生活原模原樣地直播給別人看,誰不是時刻在生活呢,而詩人要做的是把聽到看到經驗到的生活,用文字從中提練出美與智慧,也許不夠美也許智慧很淺,這只是個人能力的不同。
而攝影亦如是,我們需不需要將眼前的一切事無巨細地分毫不差地留在鏡頭裡呢?當然這不可能。不過如果是攝影者的個人選擇倒無可厚非,百花齊放才能滿園春嗎,但我喜歡用掌握的最多的技術或者憑本能的反應將眼前的景物進行遴選,通過放大或縮小、細化或虛化、拉近或放遠、在明或在暗等手段,努力地結合光與影,看主題所需,選擇更適合表現美表現主題的方式去處理,不管水平高低,窈以為這才是創作,而不是單純地還原。用哲學的觀點就是作品裡能展現我們主觀能動痕跡的才叫攝影創作。
透過鏡頭把我們對世界的或淺或深的認識表現出來傳達出來,現在也不排斥後期制作,就是PS,其實后期不是要造假拼接摳挖移花接木之類,經過後期軟件提供的小功能加強表現作品主題的能力,比如適當彌補光線、明暗、構圖、角度等的不足。後期的選擇才更考驗一個人的綜合審美素養,但凡事得有個度,PS只能是小小的輔助手段,關鍵還是看前期,有較完美的前期,才能有經過PS後完成更完美的成品。
網上看一個笑話,關於做不做後期的笑話,但很形象,哪種更接近真實?
羊湯:有5斤肉+5斤水煮的,有5斤肉+10水煮的,有5斤肉+5斤水+白芷 +蔥+薑煮的,有5斤肉+10斤水+ 蔥+薑+料酒+ 小茴香煮的,有煮時加了鹽的,有煮時未加鹽的,你說那個是原作?
對於我們喝“羊湯”的人自由選擇吧,沒有對錯深淺之分,看自己口味而已!
今天這些在五月所拍的月季花,是我“洗刷乾凈的馬鈴薯”。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航迷老叟2012/07/09 09:39沒有完美的地方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在社會上生存,不管是在學校或在社會,
讀書也許不是唯一的捷徑,作者把自己的積累通過書籍讓我們學習這些知識,
知識一定是學習來的,經驗要靠自己慢慢積累。
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更沒有完美的文化,
同時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後製是要攝影作品更完美,
但我認為人像攝影還是自然點比較好。读书是我们现代人接受知识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能与行千里路结合起来就更妙了。
所以我们才不断地走出去,走出去获得的体悟有些可以与书相印证,有些则完全超越了书本。
完美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是能力范围内,逐渐接近完美。
纪实摄影一般不能做后期,人物摄影倒也可以做,但要掌握度,最多就是化妆前与化妆后的不同,但不能造到与真人两样才好,看照片惊为天人,一见面西施变东施?哈
譚梅 於 2012/07/10 11:26回覆 - 2樓. 木頭...發呆ing2012/07/09 03:17
有一個感覺....
月季花是適合單獨欣賞的....
彷彿是朵朵都在爭奇鬥艷 .... 不合群的花種 ???? (笑) - 1樓. Reed2012/07/08 10:47洗刷乾凈的馬鈴薯
哈哈!與妳相反,越來越懶得洗刷了,直接刪;
就挑那乾凈點的馬鈴薯得了!
黃色下方那朵粉紅的月季,帶光...拍得好立體!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八旬阿嬤【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哈,我却正在洗刷的兴头上,但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适合洗刷,有些洗刷过反而失色。
我比较喜欢用去雾功能,会使图像更通透,但也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去雾。
接待陌生人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运气,如果是我绝对更忐忑。
我们需要信任别人,但老祖宗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哈,到底哪一个对?
哪一个都对,看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