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臨汾汾河景區
2011/12/20 17:18
瀏覽698
迴響3
推薦20
引用0

Fine看到我的獨行曲沃,問我怎麼不叫上她,我說叫上你就不是獨行了。其實國慶節的時候我們就計劃出行,但沒有成行,她實在是忙,總抽不出大塊時間。

那天在班群QQ聊,便邀請我周末去她家玩,她說臨汾能拍拍的比曲沃更多些。

周五她回娘家探過就來接我,一上車我們就聊不完了,車上我們談了一個小時滔滔不絕,從生活的瑣碎、生命的意義還有文學、時事、男女等等所有的話題都能聊起來。

她最喜歡的詩人是穆旦,我告訴她如果你喜歡穆旦,一定會喜歡馮至與里爾克,我向她狂推我喜歡的里爾克,她讓我背誦一首聽聽,我說才讀開,只讀了幾首,但不會背誦,但已經讓我狂喜,像進入一個無比神奇的世界。

周六的早上我們吃過早飯,就去汾河景區去玩,從她家走十分鐘左右就到,沒想到這個景區還真是大啊,從網上的資料看規劃面積10.6平方公里,南北長11.2公里,汾河水面267.8公頃,臨汾此次真是大手筆。

為了能順利拍照,我們往西行,可以不用考慮逆光的問題,約好走到哪裡算哪裡,想拍哪裡拍哪裡,一切隨心情。

冬日的公園,水面蒼茫遼闊,真不知蓄水用了多長時間,風很冷,我們帽子圍巾全副武裝,遠遠看到雄偉的橋,也不知道名字,今天看資料不知是否是“祥雲橋”。

也不知道名字的仿古樓閣。

造在河面的畫舫,Fine說那些楹聯都是她們學校的老師所題。

走進畫舫,這鏤空木雕很有感覺。

看來還有人像我們一樣有興致,也出來拍風景,倒成了我影像中的風景。

我拍景,Fine拍我,再聊著隨意想起的話題,看到這組建筑,眼前一亮,那遊廊可是拍人像的好背景呢。

Fine不愧是老師,她在當地的一所大學任教,很會調動情緒,給我留下美美的影,Fine的大紅色圍巾可是立功了,讓畫面出彩很多。我便告訴Fine,你學人像吧,你對人像特別有感覺。我開始拍拍兩年多了,人像部分一直找不準,而Fine是對風景沒感覺,我倆倒可以互補。

冬日殘荷,像不像幾何圖案?

那座大橋的下面橋柱上貼的都是公園的景色照片,我說看有沒有能借鑒的,我指給Fine說我喜歡的那幾張,我欣賞的一定與我的拍攝風格相近,我想讓她了解,通過別人的圖片了解。

這應該是一個碼頭吧,我們倆非常開心,我告訴Fine,今天真是天助人興,天空非常藍,臨汾少有的藍天。臨汾行署是煤炭之鄉,臨汾市可是號稱世界第一污染城市啊。看來近年治理還是有成效的。

公園外的居民小區。

Fine最喜歡的碼頭旁邊的蘆葦,她說夏天的時候最喜歡來這裡,坐在碼頭上,雙腳伸入清涼的水中,在葦叢的掩映下,非常靜謐舒暢。聽她描述我都想夏天再來一趟,與她一起體會這種感覺了。

走累了,拿出詩集朗誦一首,舒婷的《會唱歌的鳶尾花》。

公園的面積真大,我們才沒有走多遠,遠遠拍一下對岸的“望河樓”,要回去吃飯了,Fine說下午我們開車去對岸,以我們的腳力實在是逛不完呢。

與Fine在一起看風景倒是其次,最主要是“一起”的感覺,我們一起做這些平淡的事,互相分享著自己的體會,在分享訴說的過程裡又激發新的火花,這才是至樂。

Fine是我全方位的朋友,在一起我們非常舒服,非常和諧,不管是訴說還是傾聽,都能在對方那裡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回應,她從來不吝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嘆,從來不吝將她由衷的贊美給予任何人,也許,這世界上最懂得我們的人,是我們的同性吧,因為性別的差異有時是多少努力好像都無法彌合。

畢竟我們從青春期開始一起長大,雖然生活的無情讓我們近十年都沒有聯繫,但那幾年的歲月一絲也沒有影響我們的友誼,隨著人到中年,對生活與生命的感悟越來越同步,在同一個境界上,我們成了最懂得的朋友。

好友Fine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木頭...發呆ing
2012/01/12 19:46

啊.....

戴眼鏡的是 Fine
沒戴眼鏡的是 暗香????!!!!!

对的啊,姐姐,我虽然也近视,但度数不是很深,一直没有戴过眼镜。

不过以后就逃脱不了了,因为我们都会老花眼...

譚梅2012/01/13 12:57回覆
2樓. 飛天 ゚【二三事】
2011/12/22 16:01
 

台北今天冷氣團開始發酵。
感覺氣溫頭回的直線往下掉。
凍得勒。

妳那頭,今兒個也過冬至吃湯圓嗎?

飞天好:

前两天好冷,今天太阳出来,暖和了一些,从今天就交九了,应该冷了,我们这里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不过南方湿冷也不舒服。

我们冬至节不吃汤圆,吃水饺,传统是吃胡萝卜羊肉馅的。现在选择多了,想吃什么馅就做什么馅的。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网络资料):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譚梅2011/12/22 19:33回覆
1樓. 真糊塗
2011/12/22 08:06
好詩情畫意的遊廊......

最特別的是   幾何   冬日殘荷..........

看書中的一句話:

找一個可以在旅途中步調相同又能互相激發樂趣的夥伴

或許比找一個可以結婚的對象更難也不一定.............

  


很多事.不是裝糊塗就裝得過.不裝糊塗怎麼過? 哈哈哈!!!

好象去年才建成的公园,夏天的时候一定是另一种风光。

残荷映在水面,一种完整。

等结了冰,又是另一种特色了。

这句话真的很对啊,找旅伴是纯精神上的,找结婚对象可以偏一偏物质,哈哈

不过一般老年夫妻往往会和谐许多,几十年的磨合啊!

譚梅2011/12/22 14:5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