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孔雀王朝之阿育王
2009/12/12 22:47
瀏覽3,540
迴響18
推薦225
引用0

  

佛陀涅槃一百年後,北印度有一孔雀王朝,有位阿育王(又名無優王),不信佛法,性嗜酷殺,只要境內有人犯法,誅殺勿論,因此阿育王成了孔雀王朝人人害怕的殺人魔。他的大臣唯恐阿育王暴虐無道因此失了民心,便建議他找一個劊子手來代王殺人。於是國王找了一位叫耆厲的獵人,並建造一座泥犁城即人間地獄,城外建造的是富麗堂皇的城牆,城內卻猶如人間煉獄,只要誰被抓進,無人可活命出去。

 

一次有位為海比丘因要化緣,誤闖進泥犁城,當時想退出卻來不及了,耆厲上前要殺他,但比丘苦苦哀求:「我修行多年尚未證悟得果,請刑主慈悲給我一個月的時間讓我精進修行,死而無憾。」耆厲答應只給他一星期的時間,然後每天對著比丘倒數計時。眼看七天就這樣快過了,比丘心急如焚,卻未開悟。就在第六天時,耆厲抓到一位不守貞節的婦人,將該婦女帶到為海比丘面前以鐵鎚敲打其頭,將雙眼挖出,弄得面目全非,極盡殘忍,此一慘無人道的舉動讓為海比丘見狀竟然開悟了。

 

原來人的肉身性命只是在無常的呼吸間,一沒有了呼吸,就什麼都沒有了。因為五陰身只是四大的假合,地水火風的幻化,人的生命竟然如此脆弱!比丘觀看到人生是苦而得悟,於是經過一夜努力的修行,證得阿羅漢果,而能示現神通。

 

第八天一早,耆厲在廣場用一個大鐵鍋底下加薪柴燒煮,鍋裡裝滿糞尿濁水,將比丘丟進鍋內受刑,但此時比丘他已悟得本來面目心中釋然無懼。因比丘已證果,佛光繞身,天龍吉神守護,鐵鍋竟然不燙,而鍋內污水竟變潔淨清涼,蓮花朵朵現出吉祥之光,光明照耀,耆厲無法張目,不斷的加薪柴都無濟於事,因此只好到皇宮求見阿育王。

 

阿育王來到泥犁城見此異象,良心突受感動,便跪地恭敬求懺悔:「懇請大德慈悲救度,原諒我的無知!」

 

為海比丘:「很好!佛陀住世時,就已為你授記了,在他涅槃後一百年,有位阿育王能為佛教傳播法音。」

 

阿育王聽後信心大增,一切惡念頓時消散,便請求皈依佛教。因耆厲不讓國王出城,國王便將耆厲斬首,將泥犁城毀掉,此後禁止無益的殺生。

 

而在佛滅度後,成為一位護持佛法,愛惜僧侶,不遺餘力的君王,在佛法上有非常偉大的貢獻,他懺悔布施九十六億金,造塔八萬四千座又集結經典,對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與貢獻,成為佛教護法的一大功臣。《世界歷史詞典》

 

阿育王本是殺人無道之君,他當下懺悔並勤修福報,而轉變了他的因果,然而阿育王為什麼會當一國之王呢?

 

在《阿育王經》生因緣第一中記載阿育王的過去世因緣。

 

「佛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精舍,爾時世尊行至大路,於大路中有二小兒,一是何伽羅久履笥兒,一是久履笴兒,此二小兒在沙中戲,第一小兒以沙為飯捧內佛缽,第二小兒合掌隨喜。即說偈:

      

自然大慈悲 圓光莊嚴身    已遠離生死        

 

我今一心念    以心念佛故 捧沙以供養

  

今佛含笑身出光明,是時阿難見已合掌,而說偈:

  

佛除掉慢等 滅怨成勝因  不無因而笑 齒白如珂雪

 

以智慧能知 他所樂聞事  以最勝光明 能令彼疑滅

 

佛聲如雷震 眼猶如牛王  人天勝福田 當記施沙報

  

阿難汝見小兒以手捧沙置缽中不,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世尊又言,此兒者我入涅槃百年後,當生波吒利弗多城王名阿育,為四分轉輪王信樂正法,於是如來復說偈言:

 

我入涅槃後 當生孔雀姓  名阿育人王 樂法廣名聞

 

以我舍利塔 莊嚴閻浮提  是其功德報 施沙奉於佛 

  

筆者今寫此文是要對照阿育王的前後世因果使大眾明瞭。

 

阿育王的前世是一位小孩時,他與另一童子一起戶外玩沙,小孩天真無邪,也不懂要修什麼福報,但當時他一念間的真誠布施佛陀一碗沙,卻受佛陀授記,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報,當在佛滅後百年,能成為一國王,並廣造寶塔成為佛法有力的護持,即是阿育王的本生因緣。

 

這個故事給吾等四點啟示:

  

一、人的當下一念發心功德果報是不可思議的大,即使布施一碗沙,卻能得到來生尊貴當國王及得無上的光明福田,因此布施不一定要金山銀山,當下的心念最重要。

 

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育王能從一位殺人魔,因一念懺悔而成為一位愛護人民的仁君,因此每個人都不要小看自己成佛的力量。

 

三、為海比丘當下開悟,而能得證阿羅漢果位。說明一個人只要當下就能開悟,修行的境界不必等很久才能成就,端看個人如何修持,一個當下開悟,其實是不必繞遠路,亦即修行的路上切記不要想太多,一切自然無想,想太多問題都是自己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切記!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為海比丘當下能開悟,各位看完此篇佛典應該也都開悟了。

 四、人的性命只是在無常的呼吸間,生命非常脆弱,因此要善加把握每一天的日子,為自己為社會做出有益的事情,方不至虛度此生。

《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18) :
18樓. 綰青閣主
2010/01/06 12:02
菩薩福安

菩薩福安 阿彌陀佛       佛教以智慧第一   "明辨"智之始也

正信佛教徒心目中只有佛法  沒有甚麼模糊空間  更沒有所謂ㄉ五教合一

皈依大典第一件事就是接受"盡形壽不侍餘天"(在此生命過程中再也不接受或崇拜未究竟ㄉ神明),  捨此非正信佛教徒(通稱外道) 任何正當宗教都有其存在價值  但依附別人  妄解佛意  便已悖離佛教探求實象ㄉ宗旨ㄌ

菩薩如此慈悲明慧 請辨明事實 以免誤人               綰青恭敬合十


Dear 青閣主 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的來訪

佛陀證得宇宙般若大智,當時印度的婆羅門教不承認佛教,但是有婆羅門教徒皈依釋迦牟尼佛,佛陀都接受其皈依,只要不是邪教,宗教都是勸人向善,做救拔世人的工作,五教同源是未來宗教界必須走的整合之路,不是由我決定,是天界一致的期待。這亦是目前臺灣的佛光山星雲法師所致力提倡的工作,宗教信仰是發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

星雲法師對宗教之間抱持崇高的理想與寄望,希望宗教之間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彼此包容、彼此尊重;並認為「同體共生」的理念雖然一時難以普遍被理解,不過人類總要努力,因為實踐理想,未來的世界才會更美好。法師一生致力於「宗教融和」,祈以宗教的力量實現「世界和平」他認為,比科學發明更重要、更偉大的事,就是現在人類的思想要相互交流、相互關懷;唯有人類彼此互相來往、互相聯誼、互相瞭解、互相幫助,世界才會和平、人民才能安樂。

因此,「世界大同」不是關閉,而是「同體共生」,彼此要互相尊重、互相來往,大家才能共存共榮。

星雲法師更舉例說:「人體的眼睛、眉毛、耳朵、鼻子、舌頭等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絕不能說耳朵不是我,就讓你聾了;眼睛不是我,就讓你瞎了;鼻子不是我,就不讓你呼吸,這是不行……

法師說得非常明白,請您自行上網欣賞,來自世界各宗教領袖,包括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神父等一千多位來台。難道這位國際知名一生奉獻佛法救眾的星雲法師亦如大德您所說「請辨明事實,以免誤人」?筆者要與您互勉,學佛者心胸應如處虛空,否則關起門來,不知天外的世界有多大,亦障礙自己的修持。

 

祝您闔家平安   法緣增上

               水 羚祝福

水 羚2010/01/06 13:22回覆
17樓.
2010/01/01 20:47
為什麼神佛不分家?
為什麼神佛不分家?

Dear小月月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五教同源,萬教歸一,都是以濟世為宗旨

各宗教依不同機緣出現於世行救拔人類的工作

只是示現在不同地區  不同國家  

諸神佛都一樣沒有分別  是人類無法明辨是非而做區別的

祝您闔家健康  福緣廣增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10/01/05 22:56回覆
16樓.
2009/12/29 20:20

你會討厭我們一貫道嘛ˊˋ

Dear 小月月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

五教同源,我對任何宗教都是尊的,我雖是佛教徒,但我信基督,信上帝,信聖母,信媽祖,信觀音,信彌陀,因為天界的神佛是不分家的。

祝您闔家安泰  光明吉慶

            水 羚祝福

水 羚2009/12/29 23:10回覆
15樓.
2009/12/18 03:52
好樣的

水羚菩薩畏因而慎行

眾生畏果而戒行

Dear昌秧佳厝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指教

~

水羚畏因您也知啊?

我以為只有我自己知道呢!

沒想到逃不過昌秧佳厝菩薩的法眼

祝您闔家光明  常納千祥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9 00:29回覆
14樓.
2009/12/17 14:00
祝福

Dear 勇敢善良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指教

祝您闔家平安  無上福田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7 21:08回覆
13樓.
2009/12/17 05:28
一齣又一齣

緊密環扣的戲

果必有因

因前有因

無量前因

斯是願行

有趣!

Dear 昌秧佳厝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指教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

因緣的形成都是一種牽引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非常小心

祝您闔家吉慶  萬福霞臻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7 21:07回覆
12樓. Jacques/鄧麗君:貪狼獨座寅
2009/12/17 00:57
(立地成佛) 密勒日巴 Milarepa

Dear Jacques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指教

祝您闔家如意  廣聚福緣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7 21:06回覆
11樓. 小蘋
2009/12/16 17:19
牆裡牆外 白色枯枝 所表達的意念還真是深遠ㄚ

感謝^^親愛的水羚 贈畫

是曇花嗎?

簡單的線條確是能感覺出作者細膩的筆觸

真棒唷!

我親戚家也有種曇花喔 有一次 所摘下來的曇花

整整裝滿了2個大澡盆(鄉下的那種鐵澡盆)我有拍照下來喔

只是還要找~~~呵呵  祝 順心唷 ^_^

Dear 小蘋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

開這麼多花啊?

那一定很壯觀喔!

摘下來做什麼?

祝您闔家健康  如意圓滿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6 22:17回覆
10樓. 花姑娘.
2009/12/15 23:50
向善
當下的心念..最真

Dear 花姑娘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

對呀!當下的心念最重要

所以我們每個人

都要當下發心喔!

祝您闔家安泰  福緣增上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6 22:16回覆
9樓. 玄聖觀( 深觀己心)
2009/12/15 23:42
滌垢除穢顯佛性

救護殺生全由心   利劍兩刃斷何情   或為愚癡斷無明    亦為逞威嗜血腥

前世供佛沙塵金   今朝為王統萬民   古今兩身一般心    世濁蒙蔽失佛性

一念清瑩平萬荊   惡習未除地獄浸   未到懸崖痴夢迷    行棺就木善念醒

阿育天王拾真性   護持佛法塔廟興   塑像立寺供僧群    龍王伏首稱臣民

佛種植地智生明   道心歸甯原無形   善源栽培己身心    慈悲喜捨座右銘

休管前生種何因   今世滌垢斷無明   慧劍斬尸伐毛腥    赤子之心顯光明       


玄聖觀 見世情返觀心

玄玄之理道德基 聖心無為萬年聚
觀心觀性為何意 原來清靜是真理

Dear 玄聖觀老師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來訪贈詩

您說得是,救護殺生全由心,因此人要行善要做惡都是心所成

尤其當帝王之君更要懂得多照顧百姓

不能以一己之私,做出有損百姓利益的事來

阿育王的努力值得我們效法

祝您闔家平安  法喜吉祥

               水 羚 祝福

水 羚2009/12/16 22:1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