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年VS.還有一年:關於會展計畫邁入第四年之省思
黃振家
由於會議展覽服務業本身所具備的乘數經濟效益,加上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改變,使得會議展覽服務業近年來成為全球化新興行業,受到各國政府極大重視,行政院有鑑於會議展覽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潛力,特別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將會議展覽產業視為重點工作計畫,並於
基本上,會議展覽服務業發展計畫,第一年主要由一個總體計畫「會議展覽服務業推動暨輔導總體計畫」,加上四個子計畫所構成,這四子計畫分別是「提昇我國會議展覽服務業國際形象計畫」、「會議展覽服務業資訊網建置計畫」、「會議展覽服務業經營管理輔導計畫」與「會議展覽服務業人才認證培育計畫」。第二年開始因為經費規模與強化專案辦公室行銷推廣台灣為會展重鎮考量,故將「提昇我國會議展覽服務業國際形象計畫」與「會議展覽服務業推動暨輔導總體計畫」合併為「提昇我國會議展覽服務業國際形象暨總體推動計畫」。如果整合第一至三年會展服務業各項發展計畫,不難發現,整個計畫主要端賴總體辦公室進行計畫推動與整合,並且分別依照國際形象、資訊網建置、經營管理輔導與人才認證培育等四個軸線,來推動台灣會議展覽服務業的發展,四個子計畫架構在行銷、資訊、經營與人才構面上,希冀經過四年計畫推動,能夠將台灣會議展覽產業與世界接軌,同國際競爭。
事實上,政府公共資源的投入,對於台灣會議展覽產業來說,可以視為是改善產業經營環境,建立產業秩序與機制的大好良機,畢竟,相較於其他同性質產業或是新興服務業,所受到政府相關政策輔導獎勵待遇,台灣會議展覽產業可以說是身負國家經濟發展重任與深切期許,值得好好把握機會,借力使力,必須想辦法在行銷、資訊、經營與人才等各方面,累積能量,提升自我競爭力,同時充分運用政府資源把餅做大,努力開拓市場、把握商機。
然而,既然公共資源在四年間針對台灣會議展覽產業進行投資,並且逐年編列預算,訂立各項量化工作推動項目為健全台灣會議展覽產業而努力,究竟能夠產生多少成效與助益,相信是不少業者與民眾所關心的課題,並且值得進一步期待;同時,從政策到計畫,計畫到執行,無可避免的期望與現實間落差,歷經四年分年作業與管控,再加上國際經濟環境與產業局勢的變化,是否能有如原先政策制訂的預期產出,必須觀察與注意。
此外,在四年計畫後,後續可能由國貿局接手,相關銜接作業與後續推動方案正在努力當中,當然,無論是商業司,還是國貿局,會展計畫整體業務計畫,皆屬經濟部,仍顯示會展產業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關係,不過,就主管業務單位而言,從商業司到國貿局,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會展相關計畫重心,勢必因為主管機關的變化,面臨重大的調整,畢竟商業司重視在地商業的發展,國貿局重視國際貿易的成長,兩個機構各自有不同的使命與願景,相對也使得會展計畫,在現有四年計畫後,將會有不同的風貌,無論如何,都值得樂觀期待。
惟政府資源畢竟有限,台灣會議展覽業者勢必自強,政府資源的投入,似乎政策宣示意義更大於實質,相對資源必須用在刀口上,無法面面照顧時時扶持,只能就架構台灣會議展覽產業發展的公共建設環境進行努力,在政府政策與相關法令條例方面進行因應,台灣會議展覽業者必須深切體認時艱,為競爭與生存付出更多心力。
而任何政策與計畫的施行,本身就是理想與現實的挑戰,如何逐夢踏實,除了努力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企畫、執行與溝通,才能成就事業,台灣會議展覽產業有幸,在全球化浪潮帶動下,站在創造歷史的交會點,相信惟有透過政府部門、公協會與相關業者三方充分溝通、交互齊心合力,才能創造三贏,讓台灣會議展覽產業走向國際舞台。
有趣的是,相對來說,2008年將是四年會展計畫推動的最後一年,究竟主管機關、執行單位與相關業者,如何看待這最後一年?是剩下一年?或是還有一年?
從剩下一年的觀念來看,眼前最迫切的工作,可能得檢閱四年計畫開始時,所設立的各項目標,並且針對過去三年的執行成效,比對目標與計畫執行間的落差,想辦法在最後一年,進行計畫調整,針對可能不足或有待努力之處,進行資源整合與投入,務必達成四年計畫總體目標,同時,在最後一年擴大計畫成效、傳播計畫成果。
若是從還有一年的角度來看,首要任務,可能得從周遭環境的變化與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評估,同時,考量政府政策趨向與後續計畫推動,重新進行計畫盤點,可嘗試在最後一年,提出計畫創新,針對產業未來可能發展與市場可能有的變化,預作準備,為後續四年計畫提供建言,希冀可以做到零落差的計畫銜接,讓會展計畫,在現有基礎上,由內而外更上一層樓。
但無論是剩下一年,或是還有一年,仍必須對會展計畫主管單位、執行單位與相關參與機構,致上最大的敬意與最高的期許,畢竟計畫總有期限,但是關心不能停止,儘管一路走來,產官學研都在相互學習,努力求進步,但最後一年,台灣會展產業更需要產官學齊心協力,共同開創台灣會議展覽產業永續發展新契機。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