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是一本三萬多字的小說,故事主要敘述一位獨居叫做志村的歐吉桑,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人生剛過半百,沒有結婚,沒有女朋友。父母年紀大了,沒有與他同住,一位結了婚的姐姐,也甚少拜訪他的居所。
獨居的志村,發現家中的食物有短少的現象,為了確定不是自己的幻想,他以精確的測量及紀錄,判定食物短少情形發生的頻率。在忍無可忍後,自行安裝了網路監視系統,終於發現潛伏在他家中的無家婦人。
小說的由來,據作者自己表示,是得之於日本一則相關新聞報導。這樣的故事,在作者的心中蘊釀了一兩年,最後發而為文,完成了這篇讓人匪夷所思的小說。
閱讀《長崎》時,因為已經預先知悉故事的梗概,在閱讀過程中,我唯一想要知道的是,那位「寄居」的婦人,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才會潛入並躲藏在志村先生的家中呢?
故事讀來讓人覺得合情合理,彷彿獨居而孤獨的志村先生,合該最終會遇到那位寄居的婦人一般。但是,作者在行文之中,不斷的抛出人生的大疑問:「怎麼會這麼的孤獨、寂寞呢?」
如果志村先生不是獨居的人,他的房子就不會被寄居婦潛入。而寄居婦若不是潛入了志村先生的房子裡,又會潛入何處呢?另一位「獨居的志村先生」嗎?究竟現代社會中,有多少人是「獨居的志村先生」呢?
自從工業取代了大部份的人力,社會商業化得徹底後,人生是不是孤獨寂寞多了?
我不禁想起孤獨終老在美國的張愛玲,即便在現代小說史上有堅若磐石難以撼動的地位,她的人生又是何其的孤獨寂寞啊!
發現家裡被入侵過的志村先生,最後在開庭時說:「我再也無法有在自己家的感覺。」那在無知覺中被入侵過的家,從此無法給志村先生安全感,所以,他最後不得不逃離那個家。即便是逃離了原來的家,新的家能夠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嗎?還是開始跌入惡夢連連的深淵中?
我想起大學寄居在校外時的一小段故事。我租住的房子後方,是一戶廢棄的房子。有一天,我在房子後方的廚房忙著時,似乎瞥見一個晃動的身影走過。後來幾天我回家度假,等再回到租住處時,聽其他室友說房子被陌生人闖進,衣物還被用利剪剪破了許多件,而當時在熟睡的她們,居然都沒有任何知覺。讀過小說後,我不免揣想當時室友們心中的惶惑無依。
人生真的很寂寞啊!看看作者對於現代人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了,他寫志村先生,是這麼形容的:「他的外型並不怎麼讓我(寄居婦)驚訝,因為在走進他家之前,我已經在街上遠遠地瞥過他:並無特別迷人之處,陰鬱,誠實。每一座城市裡都有幾百人以這張面孔示人。」
啊~每一座城市都有幾百個志村先生!讀著讀著,突然就感覺自己被現代人的寂寞風暴給團團圍住了,而自己正處在風暴的中心點!
獨居、絕無親人朋友來訪、固定的作息、人生慢慢的步向日暮昏黃,這樣的畫面,是不是正以倍數的單位計量在每個城市中形成?真是寂寞的人生啊!
感謝 衛城出版社 小西企畫 提供試讀機會
書籍資訊:
《長崎》
作者:艾力克菲耶
譯者:陳太乙
出版社:衛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蒼樹薰2011/10/06 23:07這個故事
曾經在兩三年前看到類似的報導,我記得就是發生在日本,當時看到這個新聞感覺很驚訝,也讓我更警覺要小心門戶,到樓梯口拿個信都要記得把門關好,以免發生小說故事中的情節。哈!http://www.nownews.com/2011/07/15/11622-2727923.htm
點進去,可以看到美國也有發生類似的事件
還有錄影短片哦!
JANE 於 2011/10/08 21:06回覆 - 3樓. 鼻塞國度2011/10/06 13:27嗯
多美的一個不可思議 卻又在現實的虛無上
加上這條 喟嘆真實為何破洞的男子 以及吸附在現實內裡 無奈求生的寄居蟹婦人
這個看似背離卻又緊貼著人生萬象的部分
特別吸引人
- 2樓. 不倒翁2011/10/06 09:47毛毛的
感覺有其它的人在家裡
很怪
- 1樓. Olivia 隨心所欲2011/10/05 22:14韓劇
檢察官公主也有這麼一段劇情,韓國有人是在屋主外出上班時,他們潛入家中使用屋中設備:洗澡、睡覺、偷吃食物....但不偷東西(熟知屋主作息),他們認為只是物盡其用。
如果真的發生,還真有些可怕!
剛去妳家才回來!
這則新聞先是在日本被報導出來
後來,也發生在美國
看來,真的如作者所說:每一座城市,都有幾百個如志村先生一樣的人
而且,也是每一座城市,都有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吧!
真的想想挺可怕的
JANE 於 2011/10/05 22: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