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do(迴旋曲) 的意義
2016/07/14 15:37
瀏覽2,869
迴響1
推薦42
引用0
在音樂曲式中,Rondo是指迴旋曲,一般公式就是 A-B-A-C-A-D-A 以此類推。在這公式裡不難看出,有一個主題A一直出現,應該是作曲家最喜歡這個主題,所以不管B、C、D 如何變化,一定要回來A主題上。
最有名的曲子就是貝多芬的"給愛麗絲"
我很喜歡這個曲式,代表心中的依戀與執著,無論去到何處,都會想到心中那最堅持的部分。
在中國詩詞上,也有類似這種輪迴的形式(自認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寫這首詩經的作者也是見到了一位窈窕淑女而終日思念,所以這首詩也是繞著一個主題一直打轉。日也思夜也想,常常就分不清是現實或做夢,會有夢境是真而現實是假的幻覺了。
所以我很喜歡Rondo這種曲式,似乎這樣的曲子可以帶人進入魔幻的世界~~~
那就來欣賞幾首有名的迴旋曲吧
(莫札特 - 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迴旋曲)
(莫札特 - 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迴旋曲)
(莫札特 - 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迴旋曲)
(莫札特 - 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迴旋曲)
後記:文章中所選用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是莫札特在西元1775年的創作,他在短短的一年內,在家鄉薩爾茲堡陸續完成了這五首作品。
莫札特是古典時期的音樂家(有音樂神童之稱),有別於之前巴洛克華麗、怪誕的風格,他的作品趨向於明亮、清新純淨,聽起來非常的愉悅。而且作品都採用三個樂章,符合海頓所創立的交響曲形式,第一樂章通常為快板、第二樂章為行板或慢板、第三樂章則又回到快板或急板。莫札特的這五首小提琴協奏曲,除第一號之外,其餘四首的第三樂章都採用迴旋曲的形式,可見莫札特也是相當喜愛Rondo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