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春風十里揚州路 杜牧\李白
2009/02/22 14:48
瀏覽1,49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1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7/4/10 下午 12:59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回覆
推薦  留言 2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同心園傳送時間: 2007/4/11 上午 10:10

回覆
推薦  留言 3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7/4/11 上午 11:39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1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7/4/9 下午 10:31

《贈別》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

卷上珠簾總不如。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2 推薦) 留言 2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7/4/9 下午 10:32
【注解】:豆蔻句:喻處女,後因稱十三四歲女子爲豆蔻年華。

【韻譯】: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揚州城十裏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回覆
推薦  留言 3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同心園傳送時間: 2007/4/11 上午 10:12

----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4 推薦) 留言 1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7/4/6 上午 10:26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推薦  留言 2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緣淺不由人傳送時間: 2007/4/6 上午 10:59
萬大師  早

回覆
推薦  留言 3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7/4/7 下午 09:00
緣淺好!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江蘇省
上一則: 二分無賴是揚州。 徐凝
下一則: 揚州個園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