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這個字,很逗,很耐人尋味。就像鍾嶸《詩品》裡評說謝靈運,「才高詞盛,富豔難蹤」,好個富豔難蹤!豔這個字,且曾在我心中留下過一個奇妙的懸念。
最近這事又來到我眼前。起因是文友薛仁明傳給我一篇史學家
應該是在國中歷史課本裡第一次讀到「豔電」,我大感驚奇──為什麼叫作「豔電」?
不求甚解,無知了又幾年後我因留心胡蘭成,順帶收集汪精衛資料,「豔電」二字老是跳進眼底,非常刺眼,才終於到圖書館查上一查。在一本介紹中國近代通訊發展的書裡讀到,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那樣一個年代,使用「韻目代日」的電報紀日法,這才解開我的迷惑。
白話文興起,讀書人不再填詞、做舊體詩了,幾個人還熟悉韻目呢?讀余英時序文,想及當年魯鈍,竟把疑問放在心裡那麼久!抬頭張望書架,我爬上階梯椅,從書架最高層取下大學時的用書《互註校正宋本廣韻》,及旁邊的一本高本漢撰《中國聲韻學大綱》,隨手翻閱,泛黃的書頁裡乾乾淨淨,連一行畫線都沒有!我的大學用書,如《史記》、《昭明文選》、仇兆鰲的《杜詩詳注》、葉慶炳的《中國文學史》等等,現在偶然查閱,經常因為上頭密密麻麻的鋼筆小字注解、眉批而讀得入神,這兩本書卻宛若翻都未曾翻過!也許因為課堂筆記已經足夠應付,而《廣韻》本來就是查詢的工具書,至於這本《中國聲韻學大綱》,我可能真的根本沒有讀過。我對於大三修聲韻學唯一的記憶,是期末考前一小時,幾位男同學拿著一份考古題來,要我幫忙解題。我說不行,我還沒念完啦!「唉,妳再念,也不過是九十分跟九十五分的差別,但是對我們來說,是五十分跟六十分的生死之別耶!」說得振振有詞,我只得接過來看看……唉,無論當時是五十分還是九十五分,現在都忘得一樣乾淨啊!我真的修過這門科目嗎?
打開《廣韻》,翻至去聲、豔第五十五,寫道:「豔,美色也,以贍切九」。我把前後其他韻目代表字看過好幾個才弄懂最後那個「九」字,「美色」是豔的注釋,「以贍」是發音,「九」則代表同音字一共有九個。
豔,美色也。美色怎能概括「豔」字的涵義?趙嘏〈長安秋望〉:「……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我還記得小學四年級那年,我的導師,一個隨軍渡海來台的孤獨老人(也許他當時並沒有那麼老?是我太小了,可能不過五十歲上的人,便被我認定是老人了。),中秋節前在黑板上寫下這首詩,未解完詩,忽然激動得擺擺手要我們下課。紫豔說菊,紅衣說蓮……我把詩、老師的解釋抄在課本裡,便背下來了。上了國中,我讀到汪精衛的「豔電」而詫異懸念;上了大學,我讀到他的「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而驚豔,而想起小時候背過的〈長安秋望〉。楚囚與豔電,竟概括了汪精衛人生兩極的命運與評價啊!
餐桌上,我問起兒子是否知道「豔電」,想知道他會不會也有我當年的困惑,不料他茫然。他說:「你們以前讀的歷史,中國史詳細,台灣史簡略,我們現在相反。」他的課本裡沒有豔電,但對牡丹社事件倒是比我清楚,也知道清廷架設電報的由來。我嘆口氣,不知道這中間能否找到一個更恰當的平衡點?兒子突然問我:「媽媽,豔這個字是一種文體嗎?」
什麼意思?他說:「曹操〈步出夏門行〉的第一段標題為什麼是『豔』?後面幾個段落:〈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標題都跟內文有關,只有『豔』跟這一段內文沒什麼關係?」然後他背誦〈步出夏門行〉給我們聽。我哇一聲:「寶貝,你真的不考慮將來念文學嗎?」他斷然搖頭說沒興趣。他是因為喜歡三國故事,而旁及曹操作品,一副才不要跟我同行的表情!
〈步出夏門行〉是魏晉流行可以「被管弦」還加上歌唱、舞蹈的「相和大曲」,曲式結構一般分成豔、解、趨、亂四部分,「豔」是序曲,「解」是樂曲的本體,「趨」是快速、緊張、熱列的部分,「亂」則是結束的段落。「豔」可以是唱段,也可以只是器樂演奏,音樂婉轉抒情,舞姿華麗優美。
〈步出夏門行〉首段〈豔〉:「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這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消滅袁紹殘餘勢力,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所作。超越九江之皋而心懷惆悵,豪邁裡有悵惘,是曹操詩最迷人處,更甚於他在這首詩末段裡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回頭咀嚼「豔」,便不只是華麗優美而已了。
- 7樓. 林家凱。雅逸悠2012/10/29 20:19美景山綿八重雲彩
艷或豔,不是文學的意涵,而是軍隊那套習性,抽字的代號代引"彤,桐"也有,一看之後是幹的嘛呢? 哦,補給棉被軍毯毛巾這類的....彩虹的=虹,棉絮的=絮,....這又是幹嘛?當年00長官一看沉了臉色,....絮的發文,只是二首新軍歌的教唱,附件文 這樣而已(這和文學無關)當兵做過文書的都知這(簽呈.代號)意思,電報也是,多多皆然和文學無關~!但有份心情壓抑,是值得參考來玩味擬想~~可以去想像的意境(如:色戒還有模糊未完成的劇情)啊!有趣,謝謝您的補充!
宇文正 於 2012/10/31 08:36回覆 - 6樓. 吳敏顯2012/08/02 17:16讀過再讀
在副刊讀過,忍不住再讀。
- 5樓. 笑CC2012/06/13 06:26後生可畏
令子有乃母之風!可佩可敬可畏!
三十韻目代日,民國初仍承襲舊朝遺緒,雅而彷若測字,在無意中洩露天機,留給有心人去品味。然而斯人斯事終是悄然而已。
- 4樓. 雨安妮2012/06/12 11:49哈 寫錯字 是存心
如題
抱歉
問耕耘也問收穫
雨安妮 - 3樓. 雨安妮2012/06/12 10:53不是純心想要斷層的...
如題
那時電報一字千金,為節約用字,而發明電報專用的紀日方式。....作者交代的
因為需要啊
問耕耘也問收穫
雨安妮 - 2樓. 卵生水筆仔2012/06/12 04:44都是無法溝通斷層
哀哀~~原來從以前到現在
這些文化上的東西始終都是偏頗,無法溝通的斷層~
__________________
卵生水筆仔
- 1樓. 雨安妮2012/06/11 19:47既是...想必...
如題
那麼關於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等電的軼聞
可有嗎
願聞其詳....好雅趣呢
問耕耘也問收穫
雨安妮有的,如民國19年張學良的「巧電」,宣佈反對内戰,支持蔣中正,對瓦解當時軍伐發生了影響。 宇文正 於 2012/06/12 17: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