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BOT交九 轉運功能僅剩9% 誰放水?
2009/08/14 12:26
瀏覽6,189
迴響2
推薦5
引用0

大商場 小車站! 迷你交九成『京站』附屬巴士接駁站?

  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陳玉梅今日(8/14)邀集市府交通局、發展局與捷運局等相關單位,於台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時指出,即將啟用的台北交九轉運站,設計時不僅違背轉運站設置本意,將轉運站「藏於商場後側」,而總樓地板面積共74436的交九大樓(京站),實質用於轉運站部份更只有6995.8,僅佔總坪數近9.4%,還不到總面積的1/10。號稱全台規模最大的首座立體交通轉運站,不僅轉運功能堪慮,現在更根本已經成為「京站」商場的附屬巴士接駁站

  位於台北車站北側市民大道以北,承德路以東,華陰街以南與捷運淡水線線型公園以西所包圍區域,佔地2.14公頃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係由經建會於8839起主導規劃興建。該案經三次招標,最後始由日勝生公司單獨投標得標,並於931227完成簽約。簽約後,市府特許得標廠商日勝生公司所屬之萬達通公司得取得自9412650年交九用地地上權開發權利(144125日止)期滿地上物回歸市府所有

  但是近日在興建完工後,外界才發現由於93年設計時,相關單位樂觀認為未來交九興建完成後,因高鐵業已通車,預期旅運量會從當時平均每日約2000餘班次,尖峰小時平均約202個班次規模大幅縮減,而把轉運站規模極小化設計。但如今國道客運實際旅運量卻是已經膨脹到尖峰小時平均約350個班次規模。可承載運能過小,車道與站體相關設計又無法將外部衝擊內化,導致待交九通車後,不僅無法作為北市另一個紓運中心,反而成為北市塞車製造總站!

  而且更離譜的是,總樓地板面積達74436的交九轉運站,在興建完成後,實質客運轉運站總樓地板面積卻只有6995.8,僅佔總樓地板面積的9.4%,僅與其中的旅館用地(6887.84)不相上下,但是商場、影城與俱樂部的總樓地板面積卻高達了21843.26,高達整棟建物的29.35%,足足是轉運站的3倍大。此外就連住宅用地(13971.9)與停車場(12363.1)也都是將近轉運站的2倍大。如今再加上轉運站被「藏於商場後側」,民眾要搭客運還要拖個行李翻山越嶺,交九轉運站不僅轉運功能堪慮,現在更根本已經成為「京站」百貨公司的附屬巴士接駁站

  據了解,交九轉運站整體建案原本僅單純規劃作為國道客運轉運設施,但由於招標不順,該BOT建案於9111月第二次招標時,大幅放寬招標條件,除原有客運轉運站功能外,還正式納入旅館、百貨商場、餐飲服務與辦公大樓等設施進駐。此外,更放寬容積率上限至560%政府還減免土地租金、負擔部份匝道興建費用,並協助投資人取得中長期低利融資,希望能增加業者投標誘因只是該次招標仍以流標收場。

  而為求順利標出興建,市府於927月第三次招標時做出更大讓步。捷運局將招標公告直接「量身訂做」改依日勝生公司所提的投資計畫書規劃,將轉運站由原本鄰近承德路的西側大樓,改遷至鄰近捷運淡水線線型公園的東側大樓。而即使在936241020的三次「交九捷運行控中心上方設置轉運站可行性審查委員會議」中,雖有與會委員於第一次會議中對轉運站東遷提出質疑,但日勝生卻在完全置之不理下,仍能一路輕騎過關,順利得標簽約。

  陳玉梅議員指出,所有BOT建案,投資人於得標後可於法令許可範圍內,參考招標文件另提規劃設計,但是否可行,仍須取得主辦機關同意。但整個交九轉運站建案從招標公告開始,到後續審議過程,雖前後經歷了多次交通衝擊評估與改善會議與交通審查會議,乃至於最後負責把關的都審會議,其中包含站內迴車空間不足、對承德路與市民大道的衝擊等問題雖一再被提出討論,最後承包商卻還是一路過關斬將。

  而讓人不能接受的是,相關設計不當問題在交九轉運站興建完成後至5月起被陸續披露後,承包商萬達通公司還企圖拿出4月份即提交議會時即已被批評的體無完膚的書面報告內容作為搪塞,卻對相關實質問題置之不理,態度傲慢。而市府相關單位竟也跟著一搭一唱,在相關問題未獲得充分解決前,就仍一意孤行想放手讓其通車。結果也因為所有程序把關不嚴,終於種下如今交九轉運站運能不足,為維持運轉還必須動員大量警力,但行經週遭的民眾還必須忍受塞車之苦的困境。而後續主管機關公運處能否管的住萬達通公司,也讓人質疑。

  陳玉梅議員痛批,市府當初於規劃交九轉運站時,開宗明義就要求應至少能包含D1轉運站功能,而且也要求應能將相關衝擊內部化處理。但如今在「商場功能極大化,交通功能極小化」下,所有的理想期待全部落空。結果現在D1轉運站內13家業者,共49條路線,最後卻還要將其中10條桃園以北路線另闢台北東站用地收容。最後也因為「蓋的太小」,導致目前交九轉運站與啟用後可能造成的內部與外部交通問題,全都無解,甚至還要以承德路站外下車作為因應。一個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的首座立體交通轉運站,竟然最後卻是這樣收場,交九案已宣告失敗。

  針對交九轉運站設計與審議過程中所發生的疑義與問題,陳玉梅議員要求市府相關單位應公開說明釋疑外,並要求相關單位人員負起全責。而就交九轉運站如今已經發現缺失,陳玉梅議員也嚴格要求,「該要求承商打掉重建,就要求打掉重建,不應把設計失當的成本轉嫁給伊班民眾!」陳玉梅議員呼籲,市府高層應將內湖捷運視為前車之鑑,在交九轉運站站體未完成改善前,決不貿然進行通車,否則造成民眾權益受損,市府相關單位不僅要負完全責任,更要付出政治代價。

  針對交九招標過程中所引發的量身訂作問題,捷運局南工處副處長周文彬表示,交九開發案於第三次招標時始有日勝生公司ㄧ家投標,捷運局已就其投標資格、業者資產規模盡審查義務。整個審查過程將近3個月,之後始就具體的招標計畫進行為期約一年左右的議約過程,並無疑義始與之簽約。至於轉運站站體東遷問題,屬於交通局應審議範圍,非屬捷運局職責。

  就都審過程引發爭議,都發局都市設計科科長劉美秀表示,相關都審程序係於捷運局資格與計畫案審議後才開始,前端部分會尊重捷運橘之審查過程與意見。而在實質都審階段,審議委員會已經幹事會、大會與專案委員會周密審議,在過程中也與交通局專業代表密切配合,會議中也提出諸多待改進事項,已盡都審義務。另外針對議員於現場質疑的專案委員會議出席人數不足問題,劉美秀科長則是表示,目前都審程序僅大會階段有出席委員限制,專案委員會階段並無相關要求,也與此敘明。

  就交九後續營運時所將引發的衝突問題,公運處劉建邦科長強調819僅為試營運,後續也會持續進行測試,目前判斷交九通車後,以現有交九轉運站站體規模,應還足堪負荷實際運轉時之車流所需。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晃蕩幫主
2009/08/14 20:30
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官員

『以現有交九轉運站站體規模,應還足堪負荷實際運轉時之車流所需』怎麼有那麼多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官員?上午8~10時∕下午4~7時,只要增加100輛大巴士,就足夠讓市民高架道完癱氾了,莫說數百輛了,應請這官員們作保證,如果市民高因交九運轉而癱氾,他們同意到轉運站前躺著讓大巴壓死否則也願從直接高架橋上跳下(但可不要學王世堅跳海 - 官員已經做過太多的假事了,王世堅其實是學官員的)。

英明的總統馬英九先生對台北市的重大建設有四大貢獻,『交九轉運站』、『內湖劫運』、『台北車站前公車專用道』,再加上『貓纜』。

以這等貢獻能力,今日八八水災的無能救災也是勢在必然了。馬先生當年選總統時,我的朋友們(台客、外省藉都有)就沒有什麼人看好馬先生的能力,但如今再看看他對台北市的重大貢獻,也未免另人太早就感受到絶望的陰影了。

雖然都是接阿扁的工作,但總不能老想和阿扁比賽能力吧。

1樓. Archangel
2009/08/14 16:17
請議員向地檢署告發本案
郝市長的女兒是唸法律的,怎麼還會犯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