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部 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
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
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在智猶迷
。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
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
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
,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
,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
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塗;遺訓
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
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
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
形,超六塵而迥出,隻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栖慮玄門,慨深文之
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
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
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
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
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
波濤於口海。
爰自所歷之國,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
極,注法雨於東陲,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愛
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夫桂生高
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汙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
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
,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
而永大。
大唐皇帝述 聖記在春宮日製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旨。蓋真如聖教者,諸
法之玄宗,眾經之軌躅也。綜括宏遠,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滅之機要。辭
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聖慈所被,業無善而不
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剪。開法網之綱紀,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塗炭,啟三
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常;赴感應身
,經塵劫而不朽。晨鍾夕梵,交二音於鷲峰;慧日法流,轉雙輪於鹿苑。排空寶蓋,
接祥雲而共飛;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歛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
,石室歸貝葉之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耨達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闍
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法性凝寂,靡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
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於是百川異流,同會於海;萬區分
義,成乎實。豈與湯武挍其優劣,堯舜比其聖德者哉?
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齔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
匿幽巖,栖息三禪,巡遊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一乘之旨,隨機化物。
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往
還,十有七載,備通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於弘福寺翻譯聖教
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智燈之長焰,皎幽闇而恒
明。自非久植勝緣,何以顯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儀
之固。伏見御製眾經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聲,文抱風雲之潤,治輒以輕塵足
嶽,墜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大般若經初會序 西明寺沙門玄則製
《大般若經》者,乃希代之絕唱,曠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誠入神之
奧府,有國之靈鎮。自非聖德遠覃,哲人孤出,則方音罕貿,圓教豈臻!所以帝敘金
照,皇述瓊振,事邈千古,理鏡三辰,鬱矣斯文,備乎茲日。然則部分二四,昔徒掌
其半珠;會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寶。竊案諸會別起,每比一部,輒復本以殊,各申
一序,至如靈峰始集,宏韻首馳,控蕩身源,敷弘心要。何者?
夫五薀為有情之封,二我為有封之宅。宅我而舉,則渴焰之水方深;封薀以居,
則尋香之堞彌峻。焉識夫我之所根者想,想妄而我不存;薀之所繫者名,名假而薀無
託。故即空之談啟,亡言之理暢,閱紛俗於非動,置蠢徒於不生,齊谷響於百名,儔
鏡姿於萬像。筌宰失寄而後真宰獨融,規准莫施而後沖規妙立。慮塗千泯,言術四窮
,使夫淺躁投機,拘攣解桎,媲司南之有在,同拱北以知歸。義既天悠,辭仍海溢,
且為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傳,凡勒成四百卷八十五品矣。
或謂權之方土,理宜裁譯。竊應之曰:一言可蔽而雅頌之作聯章,二字可題而涅
槃之音積軸,優柔闡緩,其慈誨乎!若譯而可削,恐貽患於傷手。今傳而必本,庶無
譏於溢言,況搦札之辰,慨念增損,而魂交之夕,戒昭彰。終始感貽,具如別錄,
其有大心茂器久聞歷奉者,自致不驚不怖,爰諮爰度矣!
初分緣起品第一之一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得真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調慧馬,亦如大龍,已作所作
,已辦所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知解脫,至心自在,第一究竟。除
阿難陀獨居學地,得預流果,大迦葉波而為上首。復有五百苾芻尼眾,皆阿羅漢,大
勝生主而為上首。復有無量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皆見聖諦。
復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眾,一切皆得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住空、無相、無分
別願,已得諸法平等性忍,具足成就四無礙解,凡所演說,辯才無盡,於五神通自在
遊戲,所證智斷,永無退失。言行威肅,聞皆敬受,勇猛精進,離諸懈怠,能捨親財
,不顧身命,離矯離誑,無染無求,等為有情而宣正法。契深法忍,窮最極趣,得無
所畏,其心泰然,超眾魔境,出諸業障,摧滅一切煩惱怨敵,建正法幢,伏諸邪論,
聲聞、獨覺不能測量。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業、惑、見障皆已解脫,擇法辯說無不
善巧,入深緣起生滅法門,離見、隨眠,捨諸纏、結,智慧通達諸聖諦理。曾無數劫
發弘誓願,容貌熙怡,先言接引,遠離嚬蹙,辭韻清和,讚頌善巧,辯才無滯,處無
邊眾,威德肅然,抑揚自在,都無所畏,多俱胝劫巧說無盡。於諸法門勝解觀察,如
幻、如陽焰、如夢、如水月、如響、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
雖皆無實而現似有。離下劣心,說法無畏,能隨證入無量法門,善知有情心行所趣,
以微妙慧而度脫之。於諸有情,心無罣礙,成就最上無生法忍,善入諸法平等性智,
甚深法性能如實知,隨其所應,巧令悟入,能善宣說緣起法門。攝受無邊佛國大願,
於十方界無數諸佛,等持正念,常現在前,諸佛出世,皆能歷事,亦能勸請轉正法輪
,不般涅槃,度無量眾。善能伏滅一切有情種種見、纏諸煩惱焰,須臾遊戲百千等持
,引發無邊殊勝功德。
此諸菩薩具如是等妙功德海,設經無量俱胝大劫,歎不能盡。其名曰:賢守菩薩
摩訶薩、寶性菩薩摩訶薩、寶藏菩薩摩訶薩、寶授菩薩摩訶薩、導師菩薩摩訶薩、仁
授菩薩摩訶薩、星授菩薩摩訶薩、神授菩薩摩訶薩、帝授菩薩摩訶薩、廣慧菩薩摩訶
薩、勝慧菩薩摩訶薩、上慧菩薩摩訶薩、增長慧菩薩摩訶薩、無邊慧菩薩摩訶薩、不
虛見菩薩摩訶薩、無障慧菩薩摩訶薩、善發趣菩薩摩訶薩、善勇猛菩薩摩訶薩、極精
進菩薩摩訶薩、常精進菩薩摩訶薩、常加行菩薩摩訶薩、不捨軛菩薩摩訶薩、日藏菩
薩摩訶薩、月藏菩薩摩訶薩、無比慧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菩薩摩
訶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寶印手菩薩摩訶薩、摧魔力菩薩摩訶薩、金剛慧菩薩摩訶
薩、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常舉手菩薩摩訶薩、大悲心菩薩摩訶薩、大莊嚴菩薩摩訶薩
、莊嚴王菩薩摩訶薩、山峰菩薩摩訶薩、寶峰菩薩摩訶薩、德王菩薩摩訶薩、慈氏菩
薩摩訶薩。如是等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摩訶薩,皆法王子,堪紹佛位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上自敷尼師壇,結跏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入等持王妙
三摩地,諸三摩地皆攝入此三摩地中,是所流故。
爾時,世尊正知正念,從等持王安庠而起,以淨天眼觀察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舉身怡悅,從兩足下千輻輪相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從足十指、兩趺、兩跟
、四踝、兩脛、兩、兩膝、兩、兩股、腰脅、腹背、臍中、心上、胸臆德字、兩
乳、兩腋、兩肩、兩髆、兩肘、兩臂、兩腕、兩手、兩掌、十指、項咽、頤頷、頰額
、頭頂、兩眉、兩眼、兩耳、兩鼻、口四牙、四十齒、眉間毫相,一一身分各放六十
百千俱胝那庾多光。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從此展轉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
界,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一切毛孔皆悉熙怡,各出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是一一光各照三千
大千世界,從此展轉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無上正等
菩提。
爾時,世尊演身常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從此展轉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國土,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微笑。復從舌相流出
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其光雜色,從此雜色一一光中現寶蓮花,其花千葉,皆真金
色,眾寶莊嚴,綺飾鮮榮,甚可愛樂,香氣芬烈,周流普熏,細滑輕軟,觸生妙樂,
諸花臺中皆有化佛結跏趺坐,演妙法音,一一法音皆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有情
聞者,必得無上正等菩提。從此展轉流遍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說法利益亦復如是
。
爾時,世尊不起本座,復入師子遊戲等持,現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變
動,謂:動、極動、等極動,踊、極踊、等極踊,震、極震、等極震,擊、極擊、等
極擊,吼、極吼、等極吼,爆、極爆、等極爆。又令此界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
北沒、北涌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其地清淨,光澤細軟,生諸有情利益安樂。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獄、傍生、鬼界及餘無暇險惡趣坑一切有情,皆離苦難,
從此捨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憶宿住,歡喜踊躍,同詣佛所,以殷淨心頂禮佛足
。從此展轉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以佛神力六種變動。時彼世界諸惡趣等一切
有情皆離苦難,從彼捨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憶宿住,歡喜踊躍,各於本界同詣
佛所,頂禮佛足。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殑伽沙等世界有情,盲者能視,聾者能聽,者能言
,狂者得念,亂者得定,貧者得富,露者得衣,飢者得食,渴者得飲,病者得除愈,
醜者得端嚴,形殘者得具足,根缺者得圓滿,迷悶者得醒悟,疲頓者得安適。時諸有
情等心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友如親,離邪語業命,修正語業命
,離十惡業道,修十善業道,離惡尋思,修善尋思,離非梵行,修正梵行,好淨棄穢
,樂靜捨諠,身意泰然,忽生妙樂,如修行者入第三定。復有勝慧欻爾現前,咸作是
思:布施、調伏、安忍、勇進、寂靜、諦觀,遠離放逸,修行梵行,於諸有情慈悲喜
捨,不相撓亂,豈不善哉!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光明殊特,威德巍巍,映蔽三千大千世界并餘十方殑伽沙
等諸佛國土,蘇迷盧山、輪圍山等,及餘一切龍神天宮乃至淨居,皆悉不現。如秋滿
月,暉映眾星,如夏日輪,光奪諸色,如四大寶妙高山王,臨照諸山,威光迥出。佛
以神力現本色身,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悉見。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淨居諸天,下至欲界四大王眾天及餘一切人非人等,
皆見如來處師子座,威光顯曜如大金山,歡喜踊躍,歎未曾有,各持種種無量天花、
香鬘、塗香、燒香、末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伎樂、諸珍及無量種天青蓮花
、天赤蓮花、天白蓮花、天香蓮花、天黃蓮花、天紅蓮花、天金錢樹花及天香葉,并
餘無量水陸生花,持詣佛所,奉散佛上。以佛神力,諸花鬘等旋轉上踊,合成花臺,
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垂天花蓋、寶鐸、珠幡,綺飾紛綸,甚可愛樂。時此佛土微妙莊
嚴,猶如西方極樂世界,佛光暉映三千大千物類,虛空皆同金色,十方各等殑伽河沙
諸佛世界亦復如是。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其中諸人,佛
神力故,各各見佛正坐其前,咸謂如來獨為說法。如是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
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
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繁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亦以世尊神通力
故,各各見佛正坐其前,咸謂如來獨為說法。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并餘十
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時此三千大千佛土一切有情,尋佛光明,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
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菩薩眾會圍繞,及餘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別。時彼
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有情,尋佛光明,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聲聞
、菩薩眾會圍繞,及餘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別。
爾時,東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多寶,佛寶性如來、應、正等覺、
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現在彼,安
隱住持,為諸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名曰普光,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心懷猶豫,前詣佛所,頂禮
雙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性佛告普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從此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
名曰堪忍,佛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
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今現在彼,安隱住持,將為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
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普光聞已,歡喜踊躍,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釋迦牟尼
如來及諸菩薩摩訶薩眾,得無礙解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神通自在,住最後身,紹尊
位者。唯願慈悲哀愍垂許!」
時寶性佛告普光菩薩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隨汝意往。」即以千莖金色
蓮花,其花千葉,眾寶莊嚴,授普光菩薩而誨之言:「汝持此花至釋迦牟尼佛所,如
我詞曰:『寶性如來致問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
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
及諸大眾,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
而生彼土。」
時普光菩薩受花奉,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薩摩訶薩及無數百千
童男童女,頂禮佛足,右繞奉辭,各持無量種種花、香、寶幢、幡蓋、衣服、寶飾及
餘供具,發引而來,所經東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無空過者。至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卻住一面。
普光菩薩前白佛言:「世尊!從此東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多寶,佛
寶性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
佛、薄伽梵,致問世尊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忍
不?眾生易度不?持此千莖金色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花,還散東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蓮花遍諸
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有情聞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時,普光及諸眷屬見此事已,歡喜踊躍,歎未曾有,各隨善
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後世界已前所有東方一一佛土,各有如來現為大眾宣說妙法。是諸佛所亦
各有一上首菩薩,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前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
緣而有此瑞?」
時彼彼佛各各報言:「於此西方,有堪忍世界,佛釋迦牟尼,將為菩薩說大般
若波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上首菩薩聞已歡喜,各各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佛及菩薩。彼諸如來讚善聽往,
各以金色千寶蓮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陳我詞:『致問無量:少病少
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
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及諸菩薩,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
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各與無量無數菩薩、童男童女,辭佛持供,發引而來,所經
佛土,一一供養佛及菩薩,無空過者。到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奉花陳事。
佛受花已,還散東方,佛神力故,遍諸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
羅蜜多,令諸聞者,必獲無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薩及諸眷屬見已歡喜,歎未曾有,各
隨善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爾時,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離一切憂,佛無憂德如來、應、正等
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現在彼
,安隱住持,為諸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名曰離憂,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心懷猶預,前詣佛所,頂禮
雙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無憂德佛告離憂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從此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
界名曰堪忍,佛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
、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今現在彼,安隱住持,將為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
波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離憂聞已,歡喜踊躍,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釋迦牟尼
如來及諸菩薩摩訶薩眾,得無礙解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神通自在,住最後身,紹尊
位者。唯願慈悲哀愍垂許!」
時無憂德佛告離憂菩薩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隨汝意往。」即以千莖金
色蓮花,其花千葉,眾寶莊嚴,授離憂菩薩而誨之言:「汝持此花至釋迦牟尼佛所,
如我詞曰:『無憂德如來致問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
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
佛土及諸大眾,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
因緣而生彼土。」
時離憂菩薩受花奉,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薩摩訶薩及無數百千
童男童女,頂禮佛足,右繞奉辭,各持無量種種花、香、寶幢、幡蓋、衣服、寶飾及
餘供具,發引而來,所經南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無空過者。至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卻住一面。
離憂菩薩前白佛言:「世尊!從此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離一切憂,
佛無憂德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
師、佛、薄伽梵,致問世尊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
可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千莖金色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花,還散南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蓮花遍諸
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有情聞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時,離憂及諸眷屬見此事已,歡喜踊躍,歎未曾有,各隨善
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後世界已前所有南方一一佛土,各有如來現為大眾宣說妙法。是諸佛所亦
各有一上首菩薩,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前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
緣而有此瑞?」
時彼彼佛各各報言:「於此北方,有堪忍世界,佛釋迦牟尼,將為菩薩說大般
若波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上首菩薩聞已歡喜,各各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佛及菩薩。彼諸如來讚善聽往,
各以金色千寶蓮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陳我詞:『致問無量:少病少
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
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及諸菩薩,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
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各與無量無數菩薩、童男童女,辭佛持供,發引而來,所經
佛土,一一供養佛及菩薩,無空過者。到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奉花陳事。
佛受花已,還散南方,佛神力故,遍諸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
羅蜜多,令諸聞者,必獲無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薩及諸眷屬見已歡喜,歎未曾有,各
隨善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爾時,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近寂靜,佛寶焰如來、應、正等覺、
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現在彼,安
隱住持,為諸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名曰行慧,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心懷猶豫,前詣佛所,頂禮
雙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焰佛告行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從此東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
名曰堪忍,佛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
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今現在彼,安隱住持,將為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
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行慧聞已,歡喜踊躍,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釋迦牟尼
如來及諸菩薩摩訶薩眾,得無礙解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神通自在,住最後身,紹尊
位者。唯願慈悲哀愍垂許!」
時寶焰佛告行慧菩薩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隨汝意往。」即以千莖金色
蓮花,其花千葉,眾寶莊嚴,授行慧菩薩而誨之言:「汝持此花至釋迦牟尼佛所,如
我辭曰:『寶焰如來致問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
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
及諸大眾,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
而生彼土。」
時行慧菩薩受花奉,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薩摩訶薩及無數百千
童男童女,頂禮佛足,右繞奉辭,各持無量種種花、香、寶幢、幡蓋、衣服、寶飾及
餘供具,發引而來,所經西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無空過者。至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卻住一面。
行慧菩薩前白佛言:「世尊!從此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近寂靜,佛
寶焰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閒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
佛、薄伽梵,致問世尊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忍
不?眾生易度不?持此千莖金色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花,還散西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蓮花遍諸
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有情聞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時,行慧及諸眷屬見此事已,歡喜踊躍,歎未曾有,各隨善
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後世界已前所有西方一一佛土,各有如來現為大眾宣說妙法。是諸佛所亦
各有一上首菩薩,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前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
緣而有此瑞?」
時彼彼佛各各報言:「於此東方,有堪忍世界,佛釋迦牟尼,將為菩薩說大般
若波羅蜜多,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上首菩薩聞已歡喜,各各請往堪忍世界觀禮供養佛及菩薩。彼諸如來讚善聽往,
各以金色千寶蓮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陳我辭:『致問無量:少病少
惱、起居輕利、氣力調和、安樂住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持此蓮花以寄世尊
而為佛事。』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及諸菩薩,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
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各與無量無數菩薩、童男童女,辭佛持供,發引而來,所經
佛土,一一供養佛及菩薩,無空過者。到此佛所,頂禮雙足,繞百千匝,奉花陳事。
佛受花已,還散西方,佛神力故,遍諸佛土,諸花臺中各有化佛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
羅蜜多,令諸聞者,必獲無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薩及諸眷屬見已歡喜,歎未曾有,各
隨善根、供具多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佛菩薩已,退坐一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雲」,磧砂本作「零」。
無暇:謂生於八難之處,即生地獄、餓鬼、畜生、長壽天、北鬱單越、盲聾喑
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等,蓋此八處由於業力所致,或太苦,或太樂,故無
暇修行佛道。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