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楊梅鎮回善寺
2009/01/29 12:03
瀏覽6,18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楊梅鎮回善寺

  楊梅鎮回善寺原名「麟鳳宮」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風景勝地,於清光緒年間由主任委員吳新蘭先生向主管官署桃園廳申請核准。清光緒 26 (明治 32/ 約民國前十 )年七月十二日興工,西元 1941 年,珍珠港事變後,日本加緊實施皇民化,不准百姓祭拜中國的民俗信仰,所以當時的神像都被集中到當時稱為聖帝廟的「麟鳳宮」,同時也改名回善寺,改奉祀「釋迦摩尼佛」,旁配祀觀世音菩薩及關帝聖君。台灣光復後,重新回奉關帝聖君,同時加入文昌帝君、土地公等諸神,共奉於前殿。

  民國八十四年,廟方為百年文化資產及歷史傳奇做見證,豎立了「回善寺」大石碑,形成了楊梅外環道的地標。同時寺內深幽的庭院、八重櫻盛開的美景與古樹遮蔭,常為楊梅地區考生幽靜、奮發苦讀之最佳場所。近年因楊梅鎮建闢外環道,庭院一半己成道路,加上附近工廠不斷擴建,環境已不如從前寧沁深邃。  

  「回善寺」建築的造型是中國四合院式,分前殿、天井、後殿。左右廂房中間,各有一塊空地,前庭非常空曠,有石椅石桌數張,人工池塘上橫臥「回善橋」一座,步橋而過,石雕宮燈,分侍左右,「安養堂」,「延壽堂」更在廂房之前。

  整個寺院的樑脊幾乎部由木料建築而成,能保存八十幾年,實在不容易。進入殿宇之前,曾發現詩偈,透露著無限的禪機。

回首仰名山盡是莊嚴佛地

善心歸正道何殊清淨法身

另一首道:

回復閱真經參明妙旨違生缽

善修得至道悟徹禪機石點頭

  前殿名曰「護法殿」,「文經武緯」的匾額可能和寺齡相若。在「護法殿」內一眼望夫,彷彿置身在道教的寺院中,上面坐鎮的有關公、呂純陽、士地公婆、媽祖……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在中國歷史或神話中,屬忠孝節義的人物,每一位神祇在成為佛教護法神之前,都有一段動人的傳奇故事。不過把護法神擺在前殿,這還是所見中絕無僅有。

  「安養堂」在左側,「延壽堂」在右側,皆是離四合院而獨立於庭園約兩個小佛堂。「安養堂」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幾個仿古的桌椅,佛龕的式樣,簡直就似宗姓祠堂一樣。

「延壽堂」裡供奉的是阿彌陀佛,由於門戶緊閉,也無從參訪起,不過「延壽堂」是較現代之建築,堂外還有一道圍牆,用作閉關之所可能較為合適。

紅瓦斜簷的回善寺,無論是燕尾或鞍脊,都有相當突兀的造型,寺牆上的精緻雕塑,甚至龍柱石獅皆是手工極品。在文化資產普遍不受重視的今日,能夠提高人民的道德理念,珍惜先民一磚一瓦,恐怕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 主祀神明:佛祖、關聖帝

◆ 祭典日期:每年農曆 3月13春祭, 農曆 9月13秋祭(法會)

◆ 地  址:桃園縣楊梅鎮中山里二鄰環東路 43 (中華映像管公司旁)

◆ 電  話: 03-4782450

(資料來源:菩提長青出版社、楊梅鎮公所)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桃竹苗
自訂分類:楊梅區新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