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老是抽筋 缺了什麼?- 連以晴
2010/12/20 23:30
瀏覽27,1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為什麼會有抽筋的現象發生?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發生抽筋的原因大多與肌肉、神經或血管有關係,少部分則可能是因為慢性病用藥所導致;因此,如果經常無故發生抽筋,有時候是身體機制的一個保護警訊,必要的時候還是應該到醫院求診,仔細檢查診斷,千萬不可輕忽。

為什麼會抽筋?

1.運動過量或太激烈:很久沒有運動後又突然大量運動,或是運動時間太久、太過激烈,都容易造成肌肉受傷或使肌肉過於疲累,就容易發生抽筋;只要有肌肉的部位都可能抽筋,通常以小腿肌肉最常發生,這是因為腿部必須負擔全身的重量,因此,小腿的壓力比其他部位來得重,也就最容易抽筋。

2.骨刺壓迫到腰椎神經:有些人的腰部長了骨刺,或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腰椎神經,這兩種情形都容易讓下肢抽筋。

3.血液循環不好: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或是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或高血壓患者,都會因為血管病變阻塞或末梢神經的血液不暢通及新陳代謝不佳,因此容易引起肌肉不正常收縮而抽筋。

4.使用部分慢性病藥物:部分慢性病使用藥物如利尿劑、降血脂藥物,也可能造成抽筋的現象頻繁出現。

多吃多做,抽筋不會來

既然已經知道抽筋形成的可能原因,因此,要預防抽筋的發生,基本上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從飲食和生活方面來看。

1.多喝牛奶和鹽水,腰果、核桃不可少:必須常吃含鈣量多的食物,包括奶蛋類、奶製品如起士、奶酪,小魚乾以及鈣片;也要常吃含鎂多的食物,包括白黑芝麻、腰果、核桃、蝦米貝類以及海產類和各種豆類食品;還可以適時補充鹽水,都可以減少抽筋發生的機會。

2.多吃含維他命C、E的食物:西印度櫻桃、檸檬、橘子、柳丁、葡萄柚、文旦、柚子以及奇異果等,和青椒、菠菜、青江菜、空心菜等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維他命C;另外,核果、杏仁、腰果、全穀類等,則含大量維他命E,對於預防抽筋都有一定的幫助。

3.每天都要運動30分鐘:建議作全身性的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慢跑、騎車、游泳、跳繩以及體操等;另外,不要平常日都不運動,而是集中在假日才過量運動,突然的運動更可能發生抽筋,而運動之前要做足暖身,才能防止運動過程中抽筋。

4.常扮鬼臉和鼓起雙頰:可以多做些臉部運動,像是扮鬼臉、鼓起雙頰後再吐氣等,都可以預防臉部或是眼皮的抽筋。

5.溫水洗臉、熱敷加按摩:可以經常對天冷時候容易發生抽筋的部位如四肢進行熱敷或是按摩;至於臉部,則可以溫水洗臉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

那些狀況容易抽筋?

何一成指出,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或是某些特殊的動作,會比較容易導致抽筋現象的發生,介紹如下且應盡量避免。

1.水分喝太少:有些人為了避免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所以睡前就會限制喝水量,因而導致身體循環變得比較差,若是再加上本身的呼吸系統作用比較慢,下肢的部分就容易在睡眠中抽筋。

2.下半身水腫:有些身體疾病如腎功能不好或是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如利尿劑,也會導致水分滯留在四肢及體內的鹽分不平衡,因而比較常發生抽筋。

3.運動途中:有些人在運動場上練習或比賽時,容易因為運動過量而造成肌肉疲憊,血液中出現乳酸,造成局部循環變差;另外,運動中大量的流汗,會導致體內水分與酸鹼度的不平衡,也容易抽筋。

4.同一姿勢維持過久:像是上班族長期以右手使用滑鼠等,容易造成某一肌肉群因過度用力、緊繃而抽筋。

解救抽筋自己來

抽筋總是在毫無警訊下發作,最常發生在睡眠和運動中,常讓人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因此,學習第一時間的自救方法相當重要;何一成強調,在緩解抽筋的時候,一定要緩慢溫和地拉直肌肉,因此,除非對方是受過專業的訓練,否則不建議請人幫忙進行緩解的動作,以免手勁過大造成肌肉的二次傷害。

1.睡眠中:

小腿:盡量將腿伸直,並將腳底板翹起,雙手和緩地向上壓,與抽筋方向相反;記住要緩和地拉,以免拉傷肌肉,造成更嚴重的創傷。

腳趾:慢慢拉直抽筋的腳趾並按摩。

大腿:屈膝握住腳背處,緩慢地將腳跟拉至臀部附近,藉以緩解大腿的肌肉。

手掌:將兩手手指交叉向外伸展,或是將抽筋手掌向上,用健側手握住除了大拇指的另外四指,並緩慢地向下扳,以緩解手掌的抽筋。

2.運動中:

溫敷和按摩:天冷運動時抽筋,可以使用毛巾溫敷抽筋的部位,並且按摩緩解,以促進血液循環。

補充鹽水:運動時抽筋,一定要馬上暫停運動、休息與緩解抽筋部位,並補充鹽水。 (長春月刊)

睡覺時手腳頻抽筋?可試試四物湯加味
 
更新日期: 2009/11/17 04:09   文/陳榮聰

相信許多民眾都有抽筋的經驗,尤其最近正值換季,除了日夜溫差大,夜間的溫度也較低,睡夢中突然抽筋的情況可能也因此增加,影響睡眠品質令人深以為苦,但是許多人經過例行的血液檢查等,卻大多無明顯異常,找不出原因。

中醫對此症的病因解釋是「血虛不足以濡筋」,也就是說患者的體質在手、腳等容易抽筋的部位,血液灌輸量低於正常人,就像引擎缺乏機油的潤滑,容易導致運轉不順、手腳關節伸屈不利,於是引起抽筋,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中醫對手腳容易抽筋的症狀,是以「養血疏經絡」來論治,以「四物湯」加味,大部分都可獲得改善,以中醫的觀點,持續服用一段時間,藉由中藥處方來改善體質上的弱點,以後復發的機率自然就會降低。(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夜間小腿抽筋

夜間腳抽筋這件事是許多人的困擾,本篇特別針對夜間腳抽筋的原因、緩解方法、預防按摩法、注意事項做一詳細說明。  
夜間小腿抽筋的原因

夜間睡眠的時候,突然發生小腿抽筋的情形,其實在醫學上稱之為「腓腸肌痙攣」。腓腸肌痙攣是痙攣性疼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腓腸肌」突然發生的強直性、疼痛性的痙攣,持續時間大多由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

一般來說,夜間發作的小腿抽筋與下列因素有關:

過度疲勞:腿部肌肉的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肌肉過度疲勞,夜間時肌肉緊張狀態未得到緩解,加上乳酸等代謝產物未能及時排除,便容易引起小腿抽筋的現象。當身體大量出汗,造成血液中的鹽分流失、電解質濃度降低,容易引起小腿肌肉痙攣。

運動飲料就含有水分、電解質,不過太甜了,建議稀釋後飲用,大約一份運動飲料配上三份白開水。

寒冷刺激:夜間睡眠時,腿部受涼、受寒容易引起腿部肌肉痙攣。

低血鈣症:當體內鈣離子濃度過低時,神經肌肉接合的興奮值降低,低於正常強度的刺激即能引發神經肌肉興奮,容易產生異常的肌肉收縮,引起腓腸肌痙攣。這種情況多見於缺鈣的孕婦與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

血流阻滯:對於腿部靜脈曲張或腿部動脈血管硬化的朋友,如果睡覺時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不動,腿部血液迴圈會受阻不暢,造成血流淤滯,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造成腿部肌肉的痙攣現象。

夜間小腿抽筋緩解方法

突然發生小腿抽筋,要怎麼處理呢?

1.抓腳趾、肌肉伸展法

不管是運動或是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的時候,可以立即伸手抓緊抽筋那一腳的腳趾,腳尖儘量向上翹、腳跟儘量下蹬,同時用力伸直膝關節。

2.交叉舉手臂法

右小腿抽筋,則高舉左手臂;左小腿抽筋,則高舉右手臂。將手臂舉高之後,感覺手臂被拉伸,牽動到整個身體被拉伸;或是順著手臂舉高的動作,拉伸到整個身體的感覺。

3.人中按壓法

小腿抽筋時,可以立即按壓上嘴唇的人中穴,按壓之後,腓腸肌的痙攣會逐漸鬆弛,疼痛會緩解。

圖一:腓腸肌神經根按壓法。

4.腓腸肌神經根按壓法

在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著點,通往腓腸肌的神經根就在這裡面。所以當小腿抽筋時,用手指摸索膝關節內側面,有一條硬而突起的肌肉,用力對此處按壓,主導痙攣收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小腿痙攣的情形就會停止。

這些抽筋緩解方法,不只可以運用於夜間睡覺時腳抽筋,甚至是各種情景的小腿抽筋(打籃球、游泳等),都可以運用這些方法來立即緩解抽筋!

夜間小腿抽筋的預防按摩法

1.按揉小腿肌肉:自膝蓋後側的膕窩開始至跟腱,雙手用力按揉數分鐘,如果發現肌肉特別緊繃的地方,就加強該部位的按摩。

 

圖二:委中穴與承山穴位置。 
 

2.按「委中穴」:用雙手拇指點揉「委中穴」,約2分鐘。

3.按「承山穴」:用雙手拇指點揉「承山穴」,以有酸脹感為宜,約2分鐘。

4.拍打小腿肌肉:虛掌有節奏地拍打小腿肌肉,約2 分鐘。

5.拉伸、舒展小腿肌肉:伸手抓緊抽筋那一腳的腳趾,腳尖儘量向上翹、腳跟儘量下蹬,使小腿肌肉保持於伸展狀態。

夜間小腿抽筋注意事項

1.一般來說,冷氣、電風扇均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如果有小腿容易抽筋的困擾,冷氣、電風扇也不宜對著腳部吹。

2.冬天時天氣寒冷,小腿抽筋發生的機率更高,因此在寒冷天氣中更要注意腳部的保暖。

3.睡覺前,可以運用「泡腳」的方法,以40 ℃左右的溫熱水浸泡雙腳15~20分鐘,可以促進腳部末梢血液循環、舒筋活血,達到預防小腿肌肉痙攣的效果。

4.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中老年朋友,也會加重小腿抽筋的情形,應多補充鈣質、維生素D的食品,例如:牛奶、小魚乾、海帶、豆類製品等。另外要注意:吸菸、喝酒、飲濃茶或咖啡都會加速身體鈣質的流失。【撰文/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鄭昌賢】

【完整內容請見《健康世界》2009年 8月號】

半夜抽筋 腳底板往上扳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2年4月3日 上午12:14】不少人都有睡覺睡到半夜腳部忽然抽筋的情況。到底抽筋時該如何紓緩?醫師建議可以將腳底板往上扳。

半夜抽筋不僅常被痛醒,甚至隔日清早仍可能腿部肌肉僵硬,還能感受到昨晚抽筋所留下的痛楚。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建議,如果是小腿抽筋,可以用手抓住腳指,盡量將腳底板往上扳,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果是腳趾抽筋,可以用手將腳趾扳回原位,以舒緩疼痛。

江柏欣主治醫師表示,抽筋其實就是肌肉痙攣,通常都是由於日間過度勞累、常時間站立或是過度運動所引起,由於腿部肌肉過度疲勞,夜間肌肉又無法獲得適當紓解,就容易發生抽筋現象。

部分民眾認為腿部抽筋跟體內電解質濃度降低,缺乏鈣離子與鎂離子有關。江柏欣醫師表示,臨床上因為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腿部抽筋較不常見,缺乏鈣與鎂通常都是腎臟代謝有問題的病患或是孕婦,一般健康民眾主要還是肌肉疲勞所導致。

如何舒緩抽筋?江柏欣醫師提供簡單的法則:將抽筋部位往相對方向扳起就對了。江柏欣醫師同時建議民眾,睡覺時可以將腳稍微墊高,並注意腿部保暖,可減少腿部肌肉痙攣的機率。

缺乏鈣、鉀 腳會抽筋
 
更新日期:2010/07/15 00:4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老一輩的人都說,若小腿常抽筋可吃香蕉來預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香蕉的鉀含量高,但若體內缺乏鈣、鉀等是會造成腳抽筋,營養師強調攝取過量也不代表不會抽筋。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復健科醫師黃兆宜表示,這是因為腓腸肌不自主收縮僵直所致,只要立刻坐下來將腳伸直並反方向的拉即能改善不適。反方向的拉是指將拇指往身體的方向才對,而非往前。另,維持同個姿勢太久、突然間接觸到冷空氣或腰部有神經方面問題者,都會造成小腿抽筋。而適時的保暖與按摩也有助於緩解收縮的肌肉。

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黃復健科醫師表示,甚至有球團會要求球員每天一定要吃香蕉、喝電解水等來補充鉀與鈉,以減少在場上出現抽筋的情形。

半夜腿抽筋,身體可能面臨這 5 種風險

骨科門診中,常有病患抱怨半夜或清晨時分痛醒過來,原因是小腿肌肉發生不自主的痙攣,俗稱抽筋,肌肉痙攣通常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使肌肉變僵硬,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劇痛,即使伸展肌肉以緩解症狀,也常常又會立即再度抽筋,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除了小腿肚肌肉外,有時也會影響到足部肌肉。通常病患都是上了年紀的成人,任何年紀都可能會發生,50歲以上成年人中,每三位中即有二位曾經發作過夜間腿部痛性痙攣,老年人和孕婦較常見;約有半數病患在發作後一個月內會來求診,令人十分困擾。

茲簡述引起半夜腿抽筋的風險因子和對策如下:

1. 溫度:體溫低容易發生肌肉痙攣;夜間睡眠中,有時會將腿部或足部露出被外,未特別注意腿部和足部保暖,使局部溫度降低,容易引起肌肉痙攣。

對策:在就寢前可做足部和腿部溫水浴,增進血流循環,然後穿上櫗子就寢,注意局部保暖,尤其是天氣寒冷時和冷氣很強時,可有效減少發生肌肉痙攣。若在夏天吹冷氣或電扇時,不可直接朝向身體或腿部和足踝部。此方式通常最有效且最直接。

2.  肌肉過勞:肌肉疲勞時,會累積乳酸代謝物,使肌肉容易痙攣,即使肌肉輕微收縮,也可能引來連續而強力的抽筋。此種情形較常在白天引起肌肉痙攣。

對策:平時注意肌肉的活動量,加強體能鍛鍊和肌力運動,增強肌力,在運動前和運動後都應確實暖身,並做和緩操,減少肌肉過勞。

3. 電解質不平衡:體內因出汗而流失過多鹽分,引起電解質不平衡,或因低血鈣,容易使肌肉出現抽筋,這是一般求診病患最常提出質疑的項目,且都常要求檢查電解質,但此情形較常見於勞工、慢性疾病長期用藥者、孕婦、營養不均衡的老人等,常人較少發生,半夜也較少大量流汗。

對策:白天運動時注意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平時注意補充鈣、維生素D3和鎂等,可減少其風險。此種情形也較常在白天引起肌肉痙攣,但一般人較少因為缺鈣而發生。

4. 血流循環障礙:周邊動脈或靜脈血流循環不良時,肌肉會缺血缺氧,容易發生抽筋;入睡後肢體不活動時間較長,或肢體屈曲太久,阻礙循環,加重肌肉缺氧,即會增加抽筋風險。

對策:平日注意保健運動以改善循環;注意飲食,減少動脈硬化風險,發生腿部靜脈曲張的病患,應及時就醫,並注意睡眠中的姿勢。

5. 繼發性疾病:如肌肉疾病、神經疾病、血液透析、特定藥物(如利尿劑等)。

對策:可針對各種潛在疾病,諮詢醫師進行合適診斷和治療。

發生肌肉痙攣當下,可採用肌肉伸展運動,按壓抽筋部位,盡量適度伸展小腿肚腓腸肌,可緩解改善症狀,但平時即應注意按摩肌肉,改善肌肉張力,注意保暖,改善血循,以降低發生半夜腿抽筋的風險。

引用自:https://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8507.html

參考:http://www.thehealthdaily.org/cat/31/node/1121927/6759

* 小腿抽筋的瞬間解方 

* 半夜抽筋: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html?id=65211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