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小鴨旋風襲捲世界,台灣也不落人後,各地政府搶小鴨風采,從高雄愛河、桃園埤塘,還要拼到基隆港灣,到現今大家對於這個放大千倍的洗澡玩具,除了可愛的深具療癒,也說不出對藝術,對地區,倒底有何意義?
桃園小鴨的爆斃事件,引發社會二極反應,有人婉惜可愛小鴨爆掛了!有人消遣瘋狂可以結束了!但是從小鴨風潮中,更該思考在百萬人的拜鴨行動背後,一場地景藝術的意義。
黃色小鴨到桃園,只是桃園地景廣場藝術節四個展區中,其中的一個展區。但是拜小鴨狂熱之賜,根據桃園縣府統計,累計開展前四天到訪人次,就已湧入95萬人,其中小鴨展區就累計60萬人次,其他三個展區僅有30萬人,換句話說有一半人,到了陂塘看完小鴨就走,根本未到聚落展區。
日前前往拜訪,小鴨爆開那天,人潮迅速退散,當地商家說遊客少掉三分之二,還搭上一人乘坐的接駁公車,一場藝術節全受黃色小鴨牽動。對於一個地景藝術節,明星展區的集中化,造成對其他展區的忽視,忽略掉地景藝術中,透過藝術,引入遊客分散進入當地,深度接觸、認識地區的意義。
在桃園地景藝術節中,推動團隊導入日本大地藝術節的觀念,在不同地區創作,透過藝術引介,讓人們進入、接觸一個區域,深入認識當地的歷史、生活、文化面貌,並且與當地居民,展開一個良善的互動,推動桃園地景藝術節,確實有著美好的初衷。
但是,無論是媒體聚焦,或是群眾迷戀,黃色小鴨成為唯一焦點之後,讓地景藝術節中,真正走入社區的展區,不受重視。許多在地經營的苦心,創作團隊的心意,嚴重被忽視,甚至一些真正當地美麗的地景,如老樹、農田、三合院,根本沒被看見,藝術本身成為一種獨斷,完全失去透過藝術接觸地方的意義。
荒謬的是,桃園地景藝術節中,標榜桃園數千陂塘的意象,分別邀請三位知名國際藝術家前來三處陂塘佈展,縱使藝術作品有其美麗,但是佈展的陂塘卻讓人萬分失望。因為陂塘已經不是原始自然的地景,而是圍著水泥護堤的灰色大水池,生態完全不復存在,再好的藝術作品放入,不會凸顯原初的自然美麗,而是強化生命的死寂。
更諷刺的是,當桃園以陂塘地景、水圳意象,舉辦地景藝術節,介紹新屋在地的傳統農村聚落地景,但是在隔壁的鄉鎮,卻在進行全台最大的桃園航空城徵收計畫,將會剷平聚落、填平陂塘,建立一個新的水泥都市。無異成為一個高度的反諷,這頭重金懷念,那頭無情摧毀,藝術完全不具反思能力,只成為衝高人次的觀光活動。
同時間在日本,此刻也舉辦著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季,分成春、夏、秋三個季節會期,三個季節至今也累積百萬人次,但是推動團隊相當滿意,他們不是為了衝高觀光人次,而是真心希望人們接觸、認識這些島嶼,更不期待過多到訪人數,嚴重干擾當地原有生活。
瀨戶內海藝術季中,挑選十多個小島,分散著數百個展出點,數千件作品,作品並不特別標榜藝術家的名氣,而是重視藝術作品和在地文化、歷史的連結,甚至作品本身對於技術保存,廢校、荒屋再生的幫助。
數週前,前往見學旅行,深深感覺到,在穿梭每一件作品之間,其實已經被引導安排,深入觀看、體驗當地的地景,以及深厚的人文歷史。更重要是是無論自然地景或藝術作品,都呈現一種反思性,反思著島嶼歷經開發年代,以及面臨傳統消失的憂慮,思考如何透過藝術行動,展開對於環境的守護,以及對於未來的追尋。
這也是舉世舉辦地景藝術節的意義,當創作藝術走出展覽室、博物館,進入自然田野,農村小校,其實藝術不再是孤芳自賞,而是一種深具環境思維的藝術行動,它不僅凝聚村落情感,也擔負遊客教育的意義。
地景藝術之美,在於已有反思,受到保護的土地,透過藝術的點綴、引介,讓人們進入一個動人的時空,而不是破壞殆盡,無所反思的土地,只想透過藝術,去美化地景。那是全然無所意義,甚至讓藝術顯得孤冷無生命。
黃色小鴨瘋爆了!或許在擠爆的人潮後,人手一機的照片,各自獲得救贖的意義。但是對於一場地景藝術而言,只有作品,沒有環境,卻是最空虛的活動,就像人們嘲笑煙火節一般,夜裡璀璨施放,人潮洶湧,衝殺來回,最後回到家,有了亮麗夜空的照片,卻還是不清楚當地長個什麼樣子。
黃色小鴨像煙火,夠亮夠美夠迷人,但是在黃色小鴨離台之後,對於土地環境,對於參與群眾,一場重金舉辦的地景藝術節,民眾透過藝術,學習到什麼?政府對於環境,又反思了什麼?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地景藝術成為一種引介,讓人看見美麗地景所在。郭志榮提供

當陂塘自然環境已遭破壞,藝術不會成為救贖。郭志榮提供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藝術凸顯美麗地景,甚至融入地景。郭志榮提供

作者認為,雖然黃色小鴨瘋爆了,但是對地景藝術而言,只有作品沒有環境,卻是最空虛的活動。資料照片
《黃小鴨熱》 桃園縣新屋人潮百年僅見2013-11-11自由時報
〔記者李容萍/新屋報導〕在「黃色小鴨」加持下,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的十六天展期,縣府估計吸引二百四十五萬人次參觀,新屋街頭不僅颳起小鴨風潮,估算更創造十億元商機,塑造了「陂塘經濟」奇蹟。
對新屋人而言,這十六天是「百年僅見」的榮景,除小鴨區攤位人氣、買氣強強滾,展場附近家戶更利用機會整理出場地,無本的停車服務也在展期內各自賺進數萬元的收入。
天然的大池被稱為「湖」,人工開挖的大池被叫作「埤」,音「皮」,也寫作「陂」。桃園縣擁有「千塘之縣」美譽,先民開挖「私埤」儲水、灌溉以利自家的農作物,日治之後全力發展水利,命令台民大舉開挖埤塘,當時桃園埤塘總數曾達八千多口。
地景藝術節策展之際,黃色小鴨知名度尚未打開,原創者霍夫曼也希望小鴨除在城市,也能在田野展出,對後湖塘也情有獨鍾,豈料,小鴨一夕爆紅之後,引來了難以想像的人潮。主辦的縣府文化局也期盼,經歷這麼多的難忘,可讓民眾重新思考縣境內重要的環境景觀資產,也就是桃園陂塘的價值。
【新屋訊】桃園黃色小鴨的充氣系統在尾端有3組鼓風機輪流打氣,平日運作係由2組進行打氣。(3)日晚間九時,因其中一組停止運作,鴨皮略為消氣,加上當時天候狀況回穩,立即進行消氣作業!
今(102)年桃園縣政府辦理首屆地景廣場藝術節,邀請到霍夫曼的黃色小鴨結合水漾陂塘來推廣桃園,讓大家認識陂塘文化之美,且黃色小鴨下水展示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12年來一貫的堅持,所以讓黃色小鴨下水展示是縣長跟藝術家共同的看法。
因此縣府團隊在(3)日星期六地面上進行黃色小鴨測試作業,由於新屋持續有強勁東北季風,小鴨的消氣工作備受考驗。現場工作人員於昨晚9點左右發現小鴨略有消氣現象,立即通報工程人員趕往處理,確認原因為3台在小鴨內部運作的鼓風機,其中一台因風勢過大,吸進因風吹而略微凹陷的小鴨內層布料中,而停止運作。
經現場人員檢視安全無虞之下,即順勢而為繼續消氣工作,最後在稍晚11時左右,完成消氣作業,並於4日凌晨1時完成浮台與小鴨本體固定作業。
主辦單位表示,為使黃色小鴨回到屬於它的陂塘,與中央大學合作,由其大氣系在小鴨展區裝置三米高的氣象塔裡含風向、風速計,隨時偵測風力與瞬間陣風狀況,並有現場工程團隊隨時待命;經詢問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他表示因受東北季風增強及鋒面南下影響,風力越晚越強,尤其是新屋臨近濱海,平均風力達6至8級,最大陣風風力高達9級,雖策展單位均將相關作業準備妥切,如天候條件與工程順利,黃色小鴨將會再度於桃園新屋後湖塘和大家見面。
2013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活動自10月26日至11月10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舉辦,歡迎大小朋友把握時間來桃園看國內外藝術展品,詳細表演資訊以及交通接駁活動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tylf.tycg.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