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澳洪災、熱錢炒 全球糧價掀風暴
2011/01/13 20:11
瀏覽16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聯合報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2011.1.13

自去年十二月開始,北半球受到北極震盪影響,美國中西部及歐洲均陷入寒冬風暴,造成期貨市場供需疑慮,黃豆、玉米、棕櫚油、棉花等全球原物料無一不漲,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創下近卅個月新高,國際糧食專家均擔心並預期,全球將陷入另一波糧食危機。

更不幸的是,全球最大礦物輸出口國澳洲東北部昆士蘭省,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鄰近海水溫度高,對流雲系發展相當旺盛,沿海的省分相當的潮濕,去年年底以來連日豪雨洪災,煤礦場淹水,鐵公路淹沒,導致所有煤礦無法抵達港口,供應中斷;不僅使得國際煤價上揚,亦逼使亞洲許多仰賴澳洲煤礦等主要進口國,必須遠至美歐另尋替代礦源。

同時澳洲亦是棉花、小麥之主要出口國,反聖嬰現象恐持續到三四月,澳洲恐持續洪災,更使得全球已緊張之糧價市場雪上加霜,再加上美元貶值,熱錢在原物料期貨市場之投機操作,新一波的糧食風暴即將來臨,而且反聖嬰預期將持續,飆漲之糧價恐還未見頂。

馬英九總統於今年19對我國生育率偏低表示憂慮,「認為解決少子化問題,應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進步的思維。傳統狹義的國家安全,即所謂之防禦外界武力攻擊之「國防」,但近年涵義更為廣闊,還包括保護重大經濟及政治利益,以免國家之基本價值及活力,受到威脅所採取的多種手段,國家之人口結構,涉及國家生產力與社會活力,當然攸關國家安全。

近年來,美英等國分別指出,全球暖化現象,會造成人口遷徙、邊境緊張及爭奪資源等危機。如果總括來檢視國家安全的意涵,除了軍事、政治安全以外,尚包括資源安全(糧食、能源)、環境安全、氣候安全及等項目。

針對今年可能發生之糧食、鐵、煤等資源危機,與氣候暖化帶來之極端天氣有密切關係,也就是氣候安全已衝擊到糧食安全、資源安全。尤其是這些極端天氣持續的時間愈來愈長,例如澳洲與巴基斯坦之水災,持續時間均達數星期以上,增加受災之衝擊程度。

台灣的糧食,除水稻可自給外,大部分糧食包括大豆、玉米、小麥等均依賴進口,糧價上漲對全民而言相當不利。同時台灣之能源,亦幾乎全賴進口,目前油價已超過每桶90美元,可能再度上漲至100美元以上,政府相關部門應妥為因應。同時在我國邁入新的百年之際,希望政府將氣候、資源、環境等安全,均納入國家安全之戰略思維範疇中,來迎接未來全球金融、氣候、資源之各種挑戰。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時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