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政院通過社會救助法 預計101年實施
2010/09/16 18:52
瀏覽56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9.16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社會救助法」修正案,以調高貧窮線、增訂「中低收入戶」定義、放寬弱勢審查資格等方式,讓照顧範圍從原本的26.4萬人,擴大到85.2萬人,涵蓋率可達全國人口3.68%。內政部長江宜樺說,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修法,從101年開始實施。

擴大弱勢照顧範圍後,江宜樺指出,修法後新增經費約43.45億元,中央政府負擔18.49億元,地方政府是24.96億元,地方不足部分,中央會予以協助;此外,將不會以增稅方式來籌措這筆經費。

江宜樺說,目前貧窮線、最低生活費的計算方式,是採取「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的60%」來計算,修法後改採「每人每月的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例如,台北市現行規定,最低生活費為1 4614元,改成用可支配中位數後約16000元,有助於將低收入人口放寬。此外,也訂定年度變動未達5%以上,最低生活費不予調整條款,使弱勢家庭能較穩定受照顧。

江宜樺指出,這次新增「中低收入戶」的定義,過去這些人屬於近貧,沒有法定依據,這次將未符合低收入戶資格的經濟弱勢家族,予以法制化的保障,提供全民健保、子女學雜費的補助;且為避免形成補助中高收入戶,也訂出天花板條款。

這次社會補助法修法前,低收入戶有26.4萬人、涵蓋率為1.14%;藉由這次修法調高貧窮線增加的低收入戶,人數為5.2萬人,新增的中低收入戶為53.6萬人,合計85.2萬人。

申請者的資格要件方面,江宜樺說,過去經常出現持有不動產無法獲得補助的情況,修法後,包括土地不具經濟效益,以及未與單親家庭子女共同生活、無扶養事實等,予以排除不列計,有利於通過審查。

江宜樺指出,這次修法也增訂地方政府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應提供就業輔導措施,且這些人因就業而增加的收入,前三年不列為工作所得,避免這些人長期仰賴政府、不找工作,也讓這些人可放心穩定工作,再慢慢脫離接受補助狀況。

江宜樺說,社會救助法通過後,不會把原本各部會補助民眾的部分取消,但各部會未來推出新辦法,希望能參考社會救助法的基準,否則將不符合救助中低收入戶的意旨。

小檔案:-低收入戶VS.中低收入戶

2010-09-17 工商時報 【于國欽】

     我國社會救助法過去只有明訂對貧窮線以下的「低收入戶」補助,但本次修法特別針對貧窮線以上,但收入仍低的「中低收入戶」給予健保、教育補助。

     誰是低收入戶?答案是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就是低收入戶,那麼貧窮線怎麼訂?本次修法以各地區(五都、台灣省、金馬)「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做為最低生活費,取代目前「每人平均消費支出60%」的計算方式,這條由最低生活費所劃出的貧窮線,以中位數替代平均數,使得補助標準不致次受到極端值(過富或過窮)的扭曲。

     貧窮線定義的改變,會出現什麼結果?由於可支配所得比消費高出兩成,因此被涵蓋到「低收入戶」的家庭除了目前的108千戶之外,還會再增加21千戶,低收入戶可以享有生活津貼、就學生活補助等。

     誰可以被納入「中低收入戶」?答案是家庭收入高於貧窮線(最低生活費),但低於最低生活費1.5倍的家庭,估計全國「中低收入戶」有183千戶將被納入照顧的範圍,由於這些家庭生活沒有那麼窮,因此只給健保、孩子就學的補助,沒有生活津貼。

     以目前的資料試算,合計因本次修法而新增被納入照顧的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有204千戶,約588千人。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08~10勞工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