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17:28
【揪黑數早投藥 降低死亡率】 每日新增案例徘徊在八萬左右,中重症數目卻持續飆高,來到三百多,而死亡人數更首度破百,令人憂心。 新增沒變,中重症增加,最可能原因是染疫黑數變多了。幾個月來,中重症比例平均...
瀏覽:458迴響:1推薦:8 - 2022/05/24 06:38
【快篩陽即確診 加速疫情落底】 國內Omicron疫情已進入高峰或高原期,最新防疫措施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即將適用於全民。施行以後,原本因為PCR檢驗塞車而停留在快篩陽性的染疫者將獲得確診,等於讓疫...
瀏覽:798迴響:0推薦:5 - 2022/05/20 21:54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Omicron BA.2疫情延燒近兩個月,累積案例衝上百萬。起自去年十二月底的BA.1疫情意外被壓制了,然而到了三月中旬,因為邊境檢疫放寬與傳染力更強的BA.2成強勢變種,難...
瀏覽:1,080迴響:0推薦:13 - 2022/05/15 22:46
【守護高齡長者 降低死亡率】 因應PCR確診塞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5日開放65歲以上快篩陽性,且經醫師評估者予以投藥。然而此族群染疫占率為13%,以每日確診新增6萬多例來計算,每天將有8千多人符合資...
瀏覽:3,609迴響:1推薦:7 - 2022/05/14 21:20
【八十歲以上族群是共存成敗關鍵】 本土單日死亡四十一例,創下Omicron疫情以來的新高,引發關注。其實這是八日累積的數字,平均來看並未暴增,真正值得擔心的,是兩周後高峰到來時的死亡率。 台灣決定走向...
瀏覽:1,191迴響:1推薦:6 - 2022/05/08 13:06
【疫情邁入深水區 全民都須自主防疫】 在本土新增飆破4萬例的同時,指揮中心把匡列範圍縮減到同住親友,學校停課改成九宮格鄰座,也不反對母親節內用聚餐,顯見持續往「共存」方向邁進,沒有懸念。 民眾的反應則...
瀏覽:1,930迴響:2推薦:11 - 2022/05/01 06:52
【與病毒共存才起步 切莫輕忽】 關於這波疫情,十天前官方估計「四月底新增達一萬五的機率很小」,但它就是發生了。官方又估計五月五日新增達三萬七,實際數字恐怕也會更高。 以此速度攀升,五月十六日新增就會破...
瀏覽:5,159迴響:2推薦:15 - 2022/04/25 08:56
【中南部有機會壓平曲線 防疫調整應以建模為根據】 Omicron新增曲線持續往上攀升,指揮中心趕緊找高風險縣市商討防疫事宜,但風險高低應有科學根據,比如花蓮雖然目前疫情延燒,但只要當地的複雜群聚能...
瀏覽:5,773迴響:1推薦:15 - 2022/04/23 23:17
【如何避免被疫情大水沖走】 Omicron疫情在台灣持續延燒,官方估計四月底新增就要破萬。以目前Rt值大於2的傳播力來看,曲線頂點絕對不會在這裡出現,而如果繼續往上衝,五月中旬恐將新增達十萬。 全台P...
瀏覽:2,458迴響:0推薦:11 - 2022/04/15 22:34
【適度加嚴管制 防疫情失控】 台灣防疫改採「重症清零」約九天,每日新增來到上千之譜。解封與共存的第一步應是建模,也就是預估新增、中重症與死亡的時間曲線,並提出因應之道。 這波BA.2疫情在三月下旬曝光...
瀏覽:3,341迴響:2推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