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未竟之功:中文的簡化與活化
◎沈政男
又逢五四。五四運動的兩大訴求是科學與民主,但鬧得最轟
中文的簡化與活化,至今仍在進行,這是五四的未竟之功。
五百年前是明朝,一千年前是宋朝,那時的中文文章,今天
當然也受到了西方文字的影響,一看到人家的拼音文字,一
倉頡造字,天落紫雨,啟動中國文明,但也將中國人推入了
很奇怪的,中國人祖先可以想出那麼美妙的文字,卻無法解
然而日本人祖先,沒看過歐洲文字,卻也在一千年前就知道
但五百、一千年後,或許中國人還在繼續使用目前這套所謂
簡體字才是進步的中文文字,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許多台
有用嗎?當然沒用!因為這絕非文字演化的趨勢。總是有糊
中文的簡體化在1980年停止下來,因為教育的普及提高
中文拼音化,更是沒人在提了。如果魯迅再世,不曉得會怎
有趣的是,中國人做不到的拼音化,台語文做到了,只是侷
這是中文的簡化。至於中文的活化,一開始是五四的白話文
要提升中文的表達能力,標點符號是一個工具,這是現代中
從這個觀點來說,中文句法的英文化或者日文化,才是擴展
此外,三不五時還有人批評年輕人的中文句法西化,好像劣等
這些都是將近一百年前,就被五四先賢擯棄的文學觀了。三
(圖片來源:http://www.ce.cn/culture/
- 19樓. 若真要研究中文2016/06/09 13:15
記得小時候有看過一個分析理論,過程忘了,只記得結論是:
中文其實不適合「由左向右橫式閱讀」;依照人體工學原理,中文應「由上到下、右行至左行,直式閱讀」,對於理解與邏輯思考較有益且節能。記得早年還看過直式閱讀的電腦網頁,不知為何現在都只有橫式?
- 18樓. 文言文=廢2016/06/08 05:13
在5月28日留言前幾分鐘,才看到別的網友在udn分享楊絳的「百歲感言」。那是我唯一見過她的作品。
當我看到「百歲感言」,只覺得那就像是從別人的文字描述裡,看到從自己內心流出來的,從未向人宣說的領悟。
我大概不會再刻意找她的東西來看了。只是她讓我興起了兩種好奇與疑情:
一、養生之道
二、像她這樣經過文革浩劫摧殘的苦難者,何以能長壽活到百來歲成為人瑞?這是否代表~1、中共執政也許沒我們想像的糟糕,是否仍有善待人民之處,才能有益於楊絳活到變人瑞?2、楊絳這樣有骨氣的知識份子,卻安於留在其祖國,還活成人瑞,我很想知道她如何過得好?她似乎並非避世泯滅自我而活。從楊絳是否可以證明:中國大陸其實還是挺有益於身心安頓、平靜生存呢?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您「沒有我這個人」這個網名的粗淺直覺印象,以為您是大陸人。(也許是以前不經意看到其他網友對您的不認同及攻訐,所產生的錯覺)
當初一開始在此文章下留言迴響時,我只是藉格主此文章之便,表達我不喜歡文言文,那可能只是基於過去隱約存在的情緒,藉由格主此文章,而讓自己撿到一個機會小小覺察它的存在,稍做抒發吐露罷了。其實我並非五四運動的支持者,(至少在看格主此文前,我不曾留意過關於五四的任何學者與訊息)而且我不像您那麼有學問,也不像您的思想脈絡體系分明,如此清晰連貫。
當後來看見您在12樓的留言,學識淵博,我好生慚愧。相較於您的學問高深,文字平實中肯,也顯出我自己先前的留言如半瓶水般的狂妄,讓我著實害羞好一陣子不知如何回應。從您的數度反問,我才察覺自己的喜惡思緒似乎是沒有脈絡可循的。都只是一時興起的感悟,信手拈來。
從您對我的提問,能感覺您的治學嚴謹理性,思緒審慎清晰,令人欽佩。敬祈今後有幸能不時向您就教。
楊絳辭世了。讓我突然醒悟更應該好好珍惜您,尤其您也生活在台灣。請允許我就近將您當成活字典好嗎?
您具有釐清問題的覺察敏銳度,而且不輕易流露批判及論斷,學識深厚卻仍具謙懷平易,願意理解他人,不卑不亢,掌握溝通要領就事論事,學問紮根功夫夠深穩,極少情緒化,這些都讓我感到值得信賴,是有益於精進學識的良師益友。
- 17樓. 文言文=廢2016/05/29 10:21
沒關係啦!對我來說,偉大有學問的人沒有性別之分。
你懂的東西比較少人懂,很有學問,真令人敬佩。比較像古人。
你是不是A型?或AB型?
有沒有老老的?
- 16樓. 沒有我這個人2016/05/29 06:50楊絳的作品,我一本都沒讀過,不知道有那裡符合。不過,雖然你弄錯我的
性別,但你居然把我當成民前出生,老不死的百歲人瑞,我還是很高興。
提醒你一下,楊絳深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早年作品以小說戲劇為主,還為了
翻譯《堂吉軻德》特地去學習西班牙文,是個幫洋鬼子抬轎,附庸風雅的典
型人物,晚年才轉向白話散文創作。 - 15樓. 文言文=廢2016/05/29 03:12
呵…
真高興你還活著。
看到介紹楊絳的新聞,我聯想到你的留言,覺得滿多特點符合。心一驚,差一點後悔X了。
嗚~我真高興你還活著。(我眼淚都流出來啦)
以後要尊稱「您」了。要對您恭敬些才好。
嗯
讓我冷靜一下。
- 14樓. 沒有我這個人2016/05/29 00:08嗯……問得真好!那我可否反問你,為何會認為我可能是楊絳,而不是錢鍾書呢
?話說回來,對岸大師級夫妻有可能申請臺灣udn部落格(不是博客)寫文及留言? - 13樓. 文言文=廢2016/05/28 11:59
失敬!讓您久等了。
剛知道楊絳辭世了。也是剛剛才知道有這個人。
所以我趕緊跑來問,請問您是楊絳嗎?
- 12樓. 沒有我這個人2016/05/16 17:43學者公認《尚書》裡〈盤庚〉、〈周誥〉是殷商西周時代的白話文,唐朝韓愈苦其
詰屈聱牙,極為難讀。所以後來為避免讀不懂,文與言開始分途。
戰國時代,石申編寫的《石申天文》和甘德編寫的《天文星占》,兩者均於公元前
四世紀編纂完成。戰國初年籌算已然出現,是東亞古代進行日常計算的方法,促成
了印度-阿拉伯數字體系。東漢時期發明蔡侯紙,領先缺書無紙的歐洲一千餘年。
戰國時期都江堰、鄭國渠、東漢時期候風地動儀、隋朝大運河、唐朝以後各種印刷
術、唐朝末年應用火藥於軍事作戰、北宋時期應用指南針於航海等等,全都領先世
界數百年以至千餘年。明初鄭和七下西洋,造船術更是無與倫比。各種科學發展史
有明文,這些全都是以您所討厭的文言文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中國科學發展的阻礙
,並非文言文,而是清朝的文字獄。
所有以拼音為基礎的現代外語辭典,常用字也是幾十個字義,一字多解。英語冠詞
的用法可以寫本幾百頁的專書,幾十個介詞的用法可以寫成一本專門詞典。日語口
語助詞、敬語的用法也各有好幾種專門著作。這些都不整人,不浪費精神時間嗎?
拼音字每遇一項新事物就要造一個單詞,相對於中文將常用單字聯綴成一個新詞語
,何者費時,何者省時呢?
中國文化的精華從來不在小說戲劇,那是新文化運動的知識份子幫洋鬼子抬轎,附
庸風雅,藉此墊高自我價值的結果。然而知己知彼,既然歐美的所謂文化精華是在
小說戲劇,至少需要有個粗略的了解。
既然支持民初白話文運動,卻對五四學者極力提倡的小說戲劇文體不屑一顧,當成
垃圾?您是真心支持白話文嗎? - 11樓. 文言文=廢2016/05/16 13:34
對於歐美強勢輸出的文化,不必也鸚鵡學舌式附會。
他們沉緬於自己的文化,視其為資產,那是他們所順的因緣業力發展,自然無可厚非。
那你咧?為什麼研究莎士比亞?除了幫洋鬼子抬轎,附庸風雅,藉此墊高自我價值,然後呢?得到什麼對人類有進化有益的心得?請分享,開吾心眼。
個人是非常歧視小說及戲劇的,隨之起落。浪費生命,智者不為也。
凡是出自未淨化之自我產物的文學,只是某人的絮叨及囈語,何須栽入不直心無明?藉別人的虛妄來強化自己虛妄。垃圾而已。
- 10樓. 文言文=廢2016/05/16 05:19沒錯!我的確覺得莎士比亞是很廢的東西。圍繞著它而生的各種文化活動及產業都是毫無意義的附庸存在,沉浸在落伍的文學戲劇中張羅出的文創各業及人生百態,只徒混口飯吃,對世界進化的意義很小,盡是虛妄矯情,價值很低,不脫類似玩物喪志自我陶醉的墮落及因循苟且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