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選舉失敗,相隔才一年,論不上什麼嚴重性,這是對比於國民黨成立歷史,國父革命十次,才能獲得最後成功,並建立中華民國,此刻的對比不是比失敗次數,是有沒有一個成立政黨的方向與信念,目前國民黨內,仍然流於路線之爭嗎?
這是蔣經國時代,就已"定調 "的事了!
國民黨在成就中華民國之後,這個政黨帶領國家打贏八年抗戰,國共內戰中失敗,退守台灣,在台灣臥薪嘗膽,改革、建設雙管齊下,建設彈丸之地成為亞洲與世界的奇蹟,這樣的成就,就算有著威權統治的背景,到了蔣經國時代,即知採本土化路線與晉用台籍人士擔任要職,後期還開放解嚴、解報禁、解黨禁,台灣有了經濟,建設有成,即開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國民黨現在如果要爭辯路線,何來路線之爭?建設、民主化與符合民眾期待,這是蔣經國時代就已經為國民黨定下的方向與路線。
這次選舉結果,國民黨的少數年輕世代與其他人,再度將改革劍頭朝向年輕化、本土化,更把是否去中國化,搬上檯面。這些都是緩不濟急,同時沒有抓到國民黨的問題,如果說成敗過程在國民黨創黨百餘年已經是一種趨勢,沒有永遠的執政黨,是民主時代的產品,重要的是沒有執政.看得到自己的問題嗎,這才是所謂改革的重點所在!
國民黨現在的問題到底在那?
最近一次失去政權,是2000年,那時的社會與政治氛圍是李登輝自接下政權後,更本土化的作為和國民黨的傳統勢力更不見容,因此出現的主流與非主流路線之爭,也是老派與新派的鬥爭,之後數年,李登輝成功拿下黨權、政權,成為民選總統,這其實已經反映了時代背景,國民黨無可避免要走的路!
2000年李登輝想交棒政權給連戰失利,成為國民黨罪人,還被開除黨籍,這似乎無法改變國民黨分裂的命運,那時的親民黨、新黨到這次總統大選仍然頑強的參與;國民失去八年政權後,因為民進黨的貪腐,又出現重生機會,馬英九時代來臨,用和解之姿,大量晉用反對者,還強化國民黨的年青族群,使用先進的社群的網路與民眾互動,這些作為,都完全的跟上時代!
可是好景不長,馬英九路線,都是好的也是開明的路線,無奈執行過程與用人不當,很多好的政策,無能也無法貫徹,到頭來成為空談,馬更親自跳上火線,結果主帥親征,無法改變行事作風,整個政黨與執政,陷入與民眾對立,前年底地方大選到這次總統大選,反應了人民的情緒,國民黨要改革,應不難發現問題的癥結!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