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的未來, 決定在街頭?
2014/05/05 10:32
瀏覽1,566
迴響1
推薦6
引用0
全球重要財經雜誌"英國的經濟學人",上週報導內容指出,台灣因執政者的問題,未來決策都將在街頭決定,看到這篇報導,令人震驚之餘,回想經濟學人是第一次用「笨蛋」來形容我們國家元首的國際媒體,過去一年來,這些媒體看的還真有些準頭!

經濟學人批判政府軟弱,不論是服貿、核四,遇上街頭抗爭,政策即刻轉彎。過渡的對街頭讓步,未來的政策將難以推動!

經濟學人只是一家國際媒體,可以由時勢預判未來政策的走向,看似還算準確,不用不服氣,因為政府的施政而預判能力,從過往可見,是比不上一家媒體!

兩岸的服貿簽定前的作為,多點透明,多點意見的參與,那不會讓學運有可乘之機;學運之始,沒有馬王鬥的算計,早該清場了!核四的興建,藍綠執政下各有所圖與盤算,不用靠說狠話,確定的政策,那怕有人絕食?

符合公眾利益與有效作為,就該去推動;任何政策都有反對者,這是合理也必需面對,但是政策的訂定,如果不專業,不透明,那麼反對者聲音會大過支持者,反對勢力容易被挑動與集結!

馬政府一心想改革,第二任開始,沒有連任壓力,於是把「改革」掛在口上,什麼事只要與改革沾上邊,就是勇往直前,問題出在改革的方法、時機與執行改革者,加上執政的領導人,有無方法從高度看事件,決策者除了是發號施令,當然也是承擔責任者,看不到方向的改革,自然得面對挑戰與衝擊!

這些簡單原理,已經在過去一年來的諸多變革的失敗,徹底讓民眾從信任到懷疑,從懷疑到失望,激清與失望者,就走上街頭!

看看學者施政與治國的結果,就算打著改革口號,卻是狀況百出,首惡當是油電雙漲的寡頭決策,一方面強打改革訴說價格本來偏低,不漲會倒的口號,另一方面安撫不會影響民生,一前一後的結果,油電漲了,民生物資全面跟著漲,人民感受的是到聽了政府的話,會是這個結果,心有何感?

這些當權者的作為,核四時再搬出同樣的說法與做法,這時人民還會信任?

勞工建議馬英九調高薪資,馬英九強調他調了多次「基本工資」的回應更激怒了勞工,基本工資是法定給薪的下限,原本他只重視二萬出頭的基本工資,跟本沒有聽到與想過民眾一再執疑新鮮人22-25k、「平均工資」倒退、物價高漲下,希望調薪的連貫問題

沒有同理心,一再發生的錯誤施政,終於導致不滿的民氣集結,動不動就是數萬人上街,挑戰的是不再信任的公權力與政府,甚致就是領導人;這些不滿民氣,接下來可以預見是勞工問題的持續,國教的問題百出,六月又再浮上檯面。包括媒體預知了,社會大眾知道了,怎麼政府就是不知道!

反對勢力的街頭運動,已經夠令人煩了,昨天連執政的國民黨也發動一波街頭運動,儘管訴求是「新五四運動」,喊出「挺警察、挺法治」的口號,不要忘了,權力、法治和施政,全部在執政者手上,這些人上了街頭,是反對其他上街頭者,還是嘲笑自已當政(施政)者的無能?自古以來,都是民間的反政府勢力走上街頭,與執政者抗爭,中外皆然,執政黨也動員上了街頭,當家的也上街,除了報復,還所為何事?

由於全球景氣有復甦情況,拼經濟的作為呢?動員數萬人上街,要用掉國民黨不少時間與力氣,怎不見動員全國的財經專家學者,好好來拼經濟,不是一味像小孩一樣,反對我的人上街,我就找人也上街討回來,如果真是這種心態,台灣的未來,真的要在街頭一來一往下決定!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旱地漁夫
2014/05/07 13:23

「經濟學人批判政府軟弱,不論是服貿、核四,遇上街頭抗爭,政策即刻轉彎。過渡的對街頭讓步,未來的政策將難以推動!」是這樣嗎?政策將難以推動是因為抗爭,還是因為這些政策都不先溝通協商出對人民有利的政策就推出,反而會傷到人民,才逼迫人民出來抗爭呢?應該是政府立即邀各界進行政策法案的溝通協商才對,而不是不讓步硬推!如果政府不軟弱,強退政策到底,難道不會掀起更大的抗爭?這樣對事情的解決更沒幫助而是火上加油!人民或是學生會無聊沒事上上街頭抗爭嗎?抗爭是辛苦危險的事,一定是有重大不平不公與不義之事,才會不得已上街抗爭!

人民或是學生會上街頭抗爭,表示我們的代議制度出問題,代議制度沒辦法幫人民解決問題!代議制度出問題源自於兩個地方:一是獨裁政黨形式,另一是獨裁總統形式!台灣表面是民主,但只有選舉那一天像是民主!其一,政黨的黨主席權力過大,造成立法院內各黨立委聽命於各自的黨主席一人意志,立委間無法就政策法案進行溝通協商,立院內各黨壁壘分明各執已見,當然結局就是議事僵化而國會空轉,將罪怪到王金平是搞錯對象!其二,總統的權力過大,立委的職責是要監督行政權及其所推出的各項政策法案,但背後實質行使行政權的總統卻去兼任黨主席(閣揆只是總統操控的傀儡),再以黨主席身份反過來施壓關說原是監督行政權的自家立委們,造成這些立委們不敢為人民監督總統行使的行政權及其所要推的政策法案,等同破壞立院政策法案溝通協商的進行,剛好國民黨又是立院多數黨,等於馬英九同時掌控行政權與立法權,這叫球員兼裁判!而監察院的監委又不敢糾舉任命他們的總統老闆所掌握的行政院及其推的政策法案有沒有錯誤?!因此,政府推出的政策法案幾乎偏向大財團的有錢人而傷害一般普遍的老百姓,才造成人民的街頭運動!

因此需立即修法恢復立法院的閣揆任免同意權,讓閣揆的選擇能有立院的民意基礎,更重要的是組閣權需從總統手中還給閣揆!立法院有權要求總統到立院接受質詢,以避免總統一選上就脫離監督恣意妄為!監察委員比照立法院改為民選並增至百人,監察院長則由監察委員們投票選出,並給予監察院同檢調單位的搜索、扣押、監聽、傳訊、拘提等權,以及可調動調查員或警察協助辦案。最後,必須實施節約選舉,嚴禁個人報張廣電媒體文宣拉票造勢等任何形式的私人行為,一切均公辦公費!否則羊毛出在羊身上,更益引發貪污及政客財團政經利益勾結,所有政策偏向財團有錢人,國家資源更從此被少數有錢人壟斷,沒錢的一般老百姓永遠沒有參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