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宇宙構成的簡短筆記
2006/09/03 22:18
瀏覽32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一般我們所見的「物質」可分解成「分子」
「分子」由若干「原子」組成
「原子」可拆成「原子核」及「電子」(負電)-> 一個或多個原子結合:元素
「原子核」中有「質子」(正電)和「中子」(數量差異成同位素)
「質子」與「中子」是由兩種「夸克」(基本粒子)所構成
若以高能粒子加速器可發現另外四種「夸克」及伴隨產生的「輕子」
宇宙剛形成時,到處都是這些「夸克」及「輕子」
由「原子」及「分子」形成的自然界,共有四種力:
「重力」:重力子(gravitions)
「電磁力」:光子(photons)
「強核力」:使夸克結合,膠子(gluons)
「弱核力」:造成原子核放射性衰變,玻色子(intermediate-vector bosons)
宇宙基本上就由「六種夸克、六種輕子、四種力」所構成
「夸克」、「輕子」及四種力的媒介「粒子」還具備「自旋」(spin)的物理量
其中「夸克」及「輕子」會產生以整數 1/2 為單位的自旋
而四種力的媒介「粒子」則以整數為單位進行自旋
因此,物質基本構造的「夸克」與「輕子」與媒介力的「粒子」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有人提出「超對稱性」的解釋
認為「自旋」這種物理量可以在「夸克」、「輕子」與媒介力的「粒子」間產生替換效果
如此就可統一解釋物質起源與宇宙的形成過程
另有人提出,形成元素的「夸克」與「輕子」
其之間的「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三種力
可由一種共通的作用產生,此即「大統一理論」(GUT)
「超弦理論」(super string / string thory)則試圖把上述三種力及「重力」全部統一起來
所謂的「超,super」是因為這個理論所處理的空間次元
不是我們日常的三次元空間,而是十次元空間
其中的七次元空間,封閉在超微小的空間(弦)裏(10的-33次方cm的尺度)
六種「夸克」及六種「輕子」不過是這「弦」的不同震動模式
這十次元空間,加上時間這一次元,共 11 次元維度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