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與文 / 童言
來自地中海的菜薊(artichoke)在台灣慣稱朝鮮薊,我則喜歡呼為菜薊或洋薊,畢竟它的根源與朝鮮無關,且由西方飄洋引進。
初嘗其味,酸酸的口感總讓我聯想到筍絲。由於菜薊食用部分取出後容易氧化,得立即泡在檸檬水裡以防變黑,味道難免偏酸。它也是國外廚師技能鑑定的考題之一,不懂要領的人乍見如花似劍的它,往往不知從何下手。
菜薊除了食用,也能觀賞,品種有青綠、紫色兩種。在台灣已有農民栽培成功,希望不久的將來,營養價值特高的菜薊會成為普遍的盤中飧。
菜薊蘸醬
食材:市售菜薊罐頭1罐(約400公克)、大蒜1瓣、橄欖油25 cc、檸檬1顆、鹽1茶匙、胡椒1茶匙、香料粉1茶匙
做法:
1. 打開菜薊罐頭,去除水分後取出。
2. 大蒜瓣去皮;檸檬洗淨後榨汁。
3. 將菜薊、大蒜瓣放進食物料理機,加入橄欖油後,一起打成泥。
4. 取一大碗盛裝菜薊泥,加上檸檬汁、鹽、胡椒、香料粉調味,即可作為麵包或洋芋片的蘸醬享用。
貼心叮嚀:檸檬可隨個人嗜酸程度調整;不食五辛者,大蒜可省略。菜薊的滋味柔和,避免使用氣味過強的辛香料,才不致喧賓奪主,蓋過菜薊的味道。若無法取得菜薊,可用水煮或蒸熟的茭白筍代替。
本文刊登於2020/06/23人間福報電子版即時報蔬食園地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89201
相關文章:深藏不露的菜薊
延伸閱讀:玉米粽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