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對蛇的敬畏、崇拜今天還有影響。如人出門有許多禁忌,若遇到蛇也被視為不祥之兆,應立即回家休息一會兒,然後才能出門。
古印度文明啟迪12
李鈞震3.10.2009摘要
1、 印度人對蛇的敬畏、崇拜今天還有影響。如人出門有許多禁忌,若遇到蛇也被視為不祥之兆,應立即回家休息一會兒,然後才能出門。
2、 《摩訶婆羅多》的故事裡還說到,古王國的蛇祭典禮與馬祭一樣莊重神聖。據說般度族的環住王,就是被毒蛇咬死的,繼承王位的鎮群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蛇祭,在祭典中,護民仙人還為他的臣民,吟誦了婆羅多族可歌可泣的曲折經歷和慘烈的戰爭故事。
3、 《往世書》神話中的一幕戲劇性場面,當大地女神被深淵的蛇力吸引,沉入海底,大神比濕奴立刻化身為長著野豬頭的巨人瓦拉哈,把女神拯救出海。
4、 只見浮雕中的野豬頭巨人雄健偉岸,身上鞋配一條粗大的花環,他右手叉腰,佐手撐膝,左腳踏在多頭蛇王盤繞的蛇身上,用獠牙把裸體的大地女神輕輕叼起。在這種充滿活力的幻想世界中,令人敬畏的蛇神,都被作為一種可供觀照的神祕力量,被藝術家巧妙地利用為強調力度和動態的表現形式。
李鈞震:
1、 對任何動物的禁忌,都反映出族群的集體恐怖記憶。古印度應該是個多蛇的生態環境,而人類卻無力抵抗的生活型態;禁忌的目的,是族群的集體教育。
2、 族群的禁忌,不容易消除,它不容易因為環境變遷或時代的進步而很快的改變,因為記憶深藏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當中。台灣社會對白色恐怖的記憶,經過20年的民主化之後,仍對新聞媒體與教育系統,有極深的心理影響。
3、 蛇,象徵著死亡、變化、不可捉模。只有偉大的英雄人物可予以制服,挽救大地的生靈。政治權貴,始終主宰著人民的生死,而他們的情緒與欲望,卻又強烈、不可捉模。
4、 人類社會的各種禁忌,都須要偉大的英雄人物可予以克服;天主教教宗的愚蠢,須要達爾文、伽利略來突破;政客對名利的貪婪,須要孔子、孟子予以糾正;獨裁政權,須要民主自由人士,予以挑戰。
參考資料:台灣人權報告書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