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什麼?新世代沈芯菱的出現,代表了台灣八○後年輕人對成功的定義,與追逐物質成功的上一代相較,有了更高的要求。─商周 沈芯菱的安安免費家教網 http://www.anan1.webnow.biz/whoisanan/temyinde.htm
「台灣小尤努斯」沈芯菱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 「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10坪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台灣抵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舊報紙啊。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第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租了伺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料,每天都去瀏覽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這個網站累積迄今已有2、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有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後量化調查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上幫助他人快樂。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嗎?」「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從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
- 9樓.2011/09/24 12:02令人敬佩的女孩
真的打從心底無比的敬佩與讚嘆她的超能和關懷弱勢的心,也從她身上看到「人有無限的可能」,她真的好讚好優秀喔,看了她的例子,才想得政府真的很官僚…真想選她當總統耶。 - 8樓. little daisy2011/09/23 04:35美麗天使
Wow !!
她,真的真的很棒!
豐富了自己
也豐富了別人
一個內心發熱又能照亮他人的
美麗天使
看完後,汗顏自問:
是否能有她一半的願力呢? - 7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2011/09/19 16:52生命的價值
真是個走在生命價值上的女孩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
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很多人不能忍耐
逃避了該負的責任
讓這個女孩忙到不可開交
- 6樓. 哇卡奈依2011/09/19 11:21看完了
覺得白活四十幾歲了嗯!同感大老鷹姐姐 於 2011/09/19 18:33回覆
- 5樓. 一畝桑田2011/09/18 17:01感動
!!!!
- 4樓. 平平安安2011/09/16 11:39不一樣的女孩──沈芯菱
她真的好優秀
令人欣賞及喜歡
真的很佩服她,比大人還思想成熟,看見她,不禁自慚形穢!
大老鷹姐姐 於 2011/09/19 18:38回覆 - 3樓. mo1234562011/09/15 11:05不一樣的女孩
真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女孩
佩服
我出身貧寒的攤販家庭、祖代皆為佃農,每當佇足狂風沙浪的海岸線,總思忖著「天地遐呢大,台灣草根未來底叨位?」幾世紀以來,無數犧牲、奉獻的身軀,踏著先民們堅忍不拔的足跡,走過穿破裘、脫赤腳;扛扁擔、食番薯籤的苦澀年代。眼見長輩逐漸凋零,感悟百年後,世代如何追憶台灣?除去統治者階級的書寫,何處可尋庶民歷史註腳?為了保存真實的歷史容顏,我從青少年起,握著筆、揹起相機,走讀台澎金馬近千個村莊部落,從山之巔到海之濱,循著厚實的足跡、也沿著老祖先淌不盡的汗水。七年多的行腳,積累十三萬公里車程(相當於環島九十圈),紀錄上萬張影像、數十萬字田野筆記。
幕幕貧窮繼承貧窮的景象,總令人思索改變的可能性,因此我13歲起一己之力投身於公益,架設兩岸三地「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幫助四百多萬學子。14歲舉辦免費教學園地,教導75名弱勢學子。15歲為「一元柳丁」請命,讓價格從一斤四元回升至十二元間。16歲創辦兩屆FORMOSA青少年創作展,讓百名青少年圓夢。17歲拋磚引玉1600多台電子辭典到偏遠山區,同時也為新台灣移民、柬埔寨失學兒童等角落,盡份微薄之力。
迄今在公益和公義行腳,獨自支出三百多萬元,肩負課業繁重、經濟壓力等多重考驗,一回又一回的困頓和挫敗,也曾讓人徬徨是否該稍歇腳步?然而,面對飽嘗苦難卻勇敢堅毅的生命時,我總感到謙卑與渺小。當握著青蚵嬤的厚繭雙手,我感受到工業污染濕地的危機。走進獨居老人瓦房,我看見青壯年外移的窘迫。擁抱新移民女性時,我聽見被資本國際化排擠到邊緣的心聲。深入拾荒者一公斤廢紙換兩元的坎坷生活,更體察經濟轉型下的受害者困境。
當我至全國各研究所、大學院校上百場演講時,驚覺草根漸被淡忘,難以想像數十年後的菁英,將如何看待基層?台灣不能走向沒有記憶的未來,莫忘人民與土地才是歷史的根源。草根是執政者的良知,絕非形象虛設的道具,更不是政黨愚弄的籌碼,無視和傲慢將會扼殺基層的生計與尊嚴。草根是企業家的關懷,取之於社會,更應回饋於底層人民。草根的尊嚴是教育家的天職,教導母語是國家基石,台灣人文歷史更是必修科目。草根是藝術家的靈感,米勒即因體認民間疾苦,創作出劃世紀的《拾穗》鉅作。草根也是宗教家的善念,心繫蒼生、奉行眾生平等的真諦所在。也請草根子女以父母長輩為榮,他們如天地間的「田螺」,亦是深值敬重的無名英雄。
台灣兩字,正是無數的「草根精神」積累而成,是國家的命脈,從冷峻岩壁中發芽,任由疾風驟雨、萬物踐踏,依舊昂首挺立;飽經風霜仍可將陽光、空氣轉化為人們賴以維生的能量;草根深紮土壤,穩牢大地,用卑微的力量,繁茂了盈溢的希望。
年年秋冬,庄腳似乎特別嚴寒,草根總首當其衝、面臨最大衝擊,農產品賤價慘銷、攤販入不敷出、拾荒者難求一餐溫飽……。時為基層處境堪憂,倒是草根阿公、阿嬤們安慰說:「毋驚頭戴破笠仔、身住舊厝瓦,有土,著有希望!」因為知道參和著汗水的蕃薯飯特別香郁;攪著泥沙的菜晡特別甘甜,才會有堆滿皺紋的樂天知命、少顆門牙卻完整的笑容。
儘管最後,他們仍然被忽視、被冷落,我依舊會掌鏡草根人物走過的足跡,為土地正義發聲,將發言權還給那些在太陽下、彎腰流汗的人們。因為,歷史,終會記上一筆。
草根子女 沈芯菱 隨筆感言於雲林
大老鷹姐姐 於 2011/09/16 01:01回覆 - 2樓. 泥土‧‧‧郭譽孚2011/09/15 07:33太棒了‧‧‧
她的草根臉譜,從前看過;
不知已經發展成長到這樣的程度;太棒了。
無話可說,影片還沒看;
文字下,已感覺一股生物電流在體內震動‧‧‧
看來,一個希望的年代,其中的輕浮,可能毀了當代的青年,但是,他的盼望,卻召喚了一個新時代的胎動‧‧‧這是夢還是真啊
泥土有感
- 1樓. 牛仔3號2011/09/15 03:12沈芯菱
這女孩真叫人佩服!
重讀這故事,還是覺得激勵人心,值得成為年輕人的榜樣!
不只是年輕人的榜樣
大老鷹姐姐 於 2011/09/15 03:2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