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而不聞
2007/03/09 08:28
瀏覽4,080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6a、聽而不聞。![]() 一、耳聳氣閉,聽而不聞語多猜。 中醫解釋。耳聳氣閉,聽而不聞語多猜。 耳聳氣閉形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 合骨後谿足臨泣,翳風聽會金門開。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如下。 (1)合骨穴。(2)後谿穴。(3)足臨泣。(4)翳風穴。(5)聽會穴。(6)金門穴。 (1)合骨穴。 ![]() 流行感冒頭發燒,頭痛腦漲身難熬(1)合谷穴 合谷 Hoh 2 Ku 3 (li_4)手陽明大腸經 。 又名虎口,手陽明大腸經之所過,原穴屬火,為四總穴之一。 【主治 heal】 1、反射性頭痛reflex headache。 2、耳聾 deafness。 3、耳鳴 tinnitus aurium。 4、衄血 epistaxis。 5、鼻茸 rhinopolpus 。 6、齒痛 toothache。 7、扁桃腺發炎 tonsillitis。 8、角膜白翳 cataract 9、視力缺乏 visual defect 。 10、呼吸困難 dyspnea。 11、痰阻塞 sputumcoction 。 12、窒息 suffcation。 13、肩胛神經痛 scapular neuralgia。 14、虛脫 collapse。 15、失眠 insomnia 。 16、神經衰弱 neurasthenia。 【取穴 find point】 手平伸,姆趾與食指分開,視其肢骨前,現微凹處是穴位。 【解剖 disect】 第一掌股與第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深層有內收拇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之起部,穴位的近側,正當 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分佈?饒神經淺支的手背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方法 method】 針5~7分,留針20分鐘。灸10分鐘。用三稜針點刺放血。 【應用 application】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 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 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谷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里。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blepharoplegia:1合谷。2地倉。3頰車。 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 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headache: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 anticonvulsion:1合谷。2百會。3神門。 11、目赤 ophthamia:1合谷。2絲竹空。3精明。 12、鼻淵 sinusitis: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asthma劇烈時: 1先針合谷,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羶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衝) 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痺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谷,瀉腹溜(補合谷可使汗腺收縮)。 發汗:a瀉合谷,補腹溜(重瀉合谷,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 a合谷配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 a合谷。b足三里。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里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補之益氣理中,瀉之升陽降濁。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tympanites,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19、安胎:a瀉合谷。b補三陰交。血旺氣衰。 墮胎:a補合谷b瀉三陰交。血衰氣旺。 a合谷:大腸經之原穴,大腸經為肺俯,主氣當補。 b三陰交:脾、肝、腎三脈之會穴。主陰血,血當補,不當瀉。 20、脾病 splenic disease:a合谷。b三陰交。 (2)後谿穴。 ![]()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損虧。 耳聳氣閉行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後谿穴。 後谿 Hou4 Tsih1 (si_3)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之所注,俞穴屬木。 【部位 area】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主治 heal】 1、癲癇 epilepsy。 2、衄血 epistaxis。 3、耳聾 deafness。 4、角膜炎 keratitis。 5、白膜翳。 6、扁桃縣炎 tonsilitis。 7、肘痺痙攣。 8、頸項痙攣 neck m.spasm 。 【取穴 find point】 手握拳,小指本節後橫紋頭,壓之有酸痛感處,陷中取之。 【解剖 disect】 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外展小指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脈,手背靜脈網及掌背神經(尺神經分支)。 【方法 method】 1、握拳,橫紋頭上1分處進針6~8分。灸15分鐘。 2、可用點刺放血。 【應用 application】 1、八脈八法中。後谿與督脈相通,另一支線與膀胱經相通,因而後谿穴,有下列功能。 2、清熱,袪風,醒腦,開鬱,鎮痛analgesic,腿痛painful leg : a針刺後谿穴、配b環跳。 3、後頭痛post headache。風濕痛rheumatism。肘。臂。頸項痙攣:後谿是特效穴。 4、癲癇epilepsy: 1後谿、2大椎、3間使、4鳩尾、5百會、6豐隆,有卓效。 5、肺疾病 lung disease。肺炎。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後谿為名灸穴。 6、頭痛發熱 headache pyrexa。脈浮急。身疼腰痛 lumbago。無汗而喘:後谿名針穴。 7、黃疸 laundice 消渴diabets:a後谿。b勞宮。 8、盜汗 night sweat:a後谿b陰郤 。 9、胸頸痛 painful chest and neck:後谿。b列缺。 10、頸。項。耳。肩。背。上肢痛:a後谿。b申脈。 (3)足臨泣。 ![]() 眼臉下垂目難睜。足臨泣(g-41)。 足臨泣 Lin2 Chi4 (g_41) 足少陽膽經。 又名足臨泣,足少膽經之所注,俞穴屬木。 【部位 area】 在足第四趾與第五趾本節後,去俠谿穴1.5寸。 【主治 heal】 1、間歇熱 algd fever。 2、心內膜炎 endocarditis。 3、眩暈 vertigo。 4、月經不調 irregular mestruation。 5、全身麻痺、疼痛 general paralysis or pain。 6、乳腺炎 masttitis。 7、瘰癘(脖子淋巴腺結核)sorofula。 8、胸痛 pectoralgia。 【取穴 find point】 1、正坐垂足,取4趾與5趾本節後蹠骨上踝之前陷中取之。 2、第4趾與第5趾本節後,骨交點之前靠第4趾是穴位。 【解剖 disect】 在第四蹠骨間隙後部;有足背動、靜脈網,第四蹠骨側動脈;第四蹠骨背側神經。 【方法 method】 針4~8分。灸15~20分鐘,灸3~5壯。 (4)翳風穴。 ![]() 耳聳氣閉行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6)翳風t-17 翳風 I1 Feng1 (t_17)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部位 area】 在耳根後,距耳約5分之陷凹處。 【主治 heal】 1、耳下腺炎 mumps。 2、耳鳴。 3、耳聾 deafnes。 4、顏面神經麻痺 facial palsy。 5、言語不能 anepia。 6、笑肌麻痺 risorius muscle paralysis。 【取穴 find point】 1、耳翼根之後下部,完骨下部。 2、以耳垂按貼,於其邊際兩骨間,取之是穴位。 【解剖 disect】 在耳垂凹陷中,乳突和下頷骨的中間;有耳後動脈,頸外淺靜脈;分佈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幹叢脛乳孔穿出處。 【方法 method】 患者須微張口,下針5~8分。 【應用 application】 1、耳紅、腫痛:宜瀉翳風穴。 2、耳虛鳴:宜補翳風穴。 (5)聽會穴。 ![]() 耳中蟬鳴聲翁翁,多屬肝膽火上衝。(2)聽會g-2 聽會 Ting1 Hui4 (g_2)足少陽膽經。 又名聽呵、後關。 【部位 area】 在耳珠前下方陷中。 【主治 heal】 1、一切耳疾病 ear disease。 2、顏面神經麻痺 facial palsy。 3、下脫臼 dislocated jaw。 4、齒痛 toothache。 5、半身不遂 hemiplegia。 【取穴 find point】 正坐或斜臥,以指按取耳前小尖瓣下端,當顴骨弓與下顎骨按合之所,將嘴張大,按之有空現出,者是穴位。 【解剖 disect】 在耳屏間切跡前方,下頜小頭頸後緣;有顳淺動脈耳前支,深部為頸外動脈及面後靜脈;佈有耳大神經,皮下為顏面神經分支。 【方法 method】 用物給患者塞口咬緊,上下約兩橫指,針深3~4分。灸5~10分鐘,灸1~3狀。 【應用 application】 1聽會穴針刺,不宜超過3分,深針恐至耳聾。 (6)金門穴。 ![]() 耳聳氣閉行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金門b-63。 金門 Chin1 Men2 (b_63) 足太陽膀胱經。 又名關梁、梁關。足太陽之郤穴,陽維脈之所別屬也。 【部位 area】 在申脈之前下方5分,骨下陷中。 【主治 heal】 1、下腹痛 hypogastrial neuralgia。 2、腹膜炎 peritonitis。 3、膝蓋部麻痺 knee paralysis。 4、癲癇 epilepsy。 5、小兒搐搦 infatile convulation。 【取穴 find point】 正坐垂足,申脈穴之前下方5分,彎形骨下按之極痠處,陷中取之。 【解剖 disect】 在腓骨長肌腱和外展小趾肌間;有足底外側動脈、靜脈;佈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 【方法 method】 1、急性疾病。霍亂。轉筋。癲癇。暴疝。腹痛;金門穴是必用穴。 2、轉筋;金門穴、配丘墟穴。 3、頭風;金門穴、配申脈穴。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商丙商丙團(為夢想打拼ing)2007/03/10 23:01神奇!
我常常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
原來跟穴道有關!!
P.S 有好幾篇看不到你貼的圖,
這網站可以上傳圖片http://imageshack.us/
上傳完後會出現5條框框
最後一個框框(Direct link to image)就是圖片網址~
商丙商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