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Romulus Augustulus,約463年-?),或稱羅慕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全名弗拉維烏斯·羅慕路·奧古斯都(Flavius Romulus Augustus),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在475年10月至476年9月間統治西羅馬帝國。
http://blog.udn.com/kurich/540638
公元410年,海王星與冥王星合相於金牛座,號稱“永恒之城”的羅馬陷落了,66年後西羅馬也滅亡了。
從世運占星而言,羅馬城陷落於410年,斯時冥王星.海王星.土星匯聚於金牛座20度附近,476年則是冥王星與土星合相於獅子座20度。
他的父親歐瑞斯特,是蠻族出生的羅馬軍隊統帥,在廢黜前任羅馬皇帝尼波斯(Nepos)之後,將他立為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不過是個孩子,充當其父親歐瑞斯特的傀儡。十個月後,他被羅馬軍隊統帥奧多亞克廢黜,但他並沒有像大多數前任一樣遭到殺害,而是被流放到坎帕尼亞並享有一筆年金。接着他就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
儘管尼波斯在後來在480年曾短暫地稱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的被廢黜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抑或是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因為一些史學家認為東羅馬帝國或稱拜占庭帝國和原先的羅馬帝國已經很不同。
有趣的是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的名字與羅馬傳說中的建城者羅慕路一致。一個以羅馬建城者和羅馬帝國奠基者兩人名字為名的皇帝成為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也可算為是一種巧合。
寶島大劇場-羅馬悲喜劇,台灣上演中?
2009-12-30 中國時報 【邱坤良】
風雨飄搖的一九四九年是令人感慨悲歌、不堪回首的年代。數百萬中國軍民顛沛流離,隨著國民黨政府轉進台灣,倏忽已經過幾個世代。二○○九年正值許多官商、士兵、庶民「來台」六十周年紀念,難免激引人們對一甲子前塵往事的追憶與論述。
西方世界也有一則不易引人注意的小小劇場訊息,同樣走過六十年。瑞士劇作家迪特馬特的成名劇|《羅慕路斯大帝》,一九四九年於巴賽爾劇院推出,上演羅馬帝國滅亡情節,與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史實有幾分巧合。這齣戲六十年來從未在台灣演出,或許是另種巧合。但在兩岸追求和諧當下,它卻似乎一幕幕正在台灣現實情境呈現。
《羅慕路斯大帝》中,皇帝羅慕路斯(亦譯羅姆魯斯)在日耳曼大軍壓境,到處瀰漫著「壞消息」時,仍然生活悠閒、注意養生。他把精力放在養雞事業,並為每一隻母雞,取一個羅馬皇帝、皇后的名字,每天早上必吃一顆雞蛋。皇后譏笑羅慕路斯本身就是一個日耳曼迷,皇帝不承認,他說:「亂講!我愛他們還遠不及愛我的雞呢!」
羅慕路斯認為羅馬帝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一位皇帝,為了消滅羅馬帝國,才由自己做皇帝,所以治國的理念就是什麼事都不做。他從未離開宮殿,不知道帝國疆域到底有多大。內政部長、國防部長與大小官員跟著空轉,不知所措。騎士隊隊長十萬火急地從前線趕回羅馬,報告日耳曼即將入侵的消息,卻見不到這位宅男皇帝,只被交代要好好休息、睡覺。
褲子工廠老闆凱薩路魯夫向羅慕路斯建議讓人民改穿褲子,並成為羅馬人應盡的義務,才能抵擋日耳曼人,因為日耳曼人就是穿褲子才強大的。他還向羅慕路斯承諾,將以重金勸誘日耳曼首領退兵,條件是皇帝將女兒下嫁給他,因身為商人,思考要合於器官功能,不然就會破產。這齣戲裡還有兩位陪伴東羅馬皇帝伽利流亡的侍從,戲雖不多,卻十分逗趣,隨時提醒伽利言行進退要符合拜占庭的宮廷禮儀,例如開口就要先吟唸成套的詩句與哀嘆調。
迪倫馬特在德語系戲劇界地位僅次於布雷希特,擅長以喜劇手法寫悲劇。他處理羅馬帝國滅亡的「非正式歷史劇」,充滿怪誕技法,卻又與一般荒謬劇常以難以瞭解的對話,凸顯人物角色荒謬性的手法不同。《羅慕路斯大帝》的人物性格與情節、對白都十分嚴謹,文詞也很講究,讀起來趣味盎然。但是劇作家筆下,帝國的滅亡終究不是悲壯史詩,而是帶著戲謔的鬧劇。
《羅慕路斯大帝》中,少數主戰派打算流亡到另一個小島繼續反抗,但他們後來不是死於海難,就是不知所終。戲劇的結局,日耳曼首領阿提亞克終於來了,他搶先向羅馬帝國投降,羅慕路斯驚喜之餘,任命阿提亞克為義大利國王。阿提亞克隨即讓羅慕路斯得到一棟別墅及優渥年金後退休,羅馬帝國兵不刃血,「和平」結束。
羅慕路斯的悲喜劇與台灣的歷史、人物、事件毫無關係,台灣人難以想像一千五百多年前羅馬人在帝國滅亡時的心情,也不能拿台灣與羅馬相提並論。但《羅慕路斯大帝》的風格、節奏,以及無厘頭的人物、事件,卻讓台灣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當中國迅速崛起,吸引全世界目光,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台灣向中國傾斜,不管幾個decade,終極統一似有時間表,國防、外交部門已可逐漸縮減或委外經營。這種結局也許符合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台灣少數人(如企業家、大中華主義者)的利益與期盼,然而整個過程其實就是民國「預知死亡紀事」。就戲劇性而言,就算台灣人能到「內地」或「京城」追求功名利祿,曾經呼喊「中華民國萬歲」或追求獨立建國的人突然失去目標,少了激情,自然也無含淚收割的喜悅。
數百年「帝國」歷史竟如黃俊雄布袋戲所說的:「一步一步踏上死亡的界線」,是看《羅慕路斯大帝》難以言喻的沉重。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 2樓. sddwa2016/06/02 03:35http://6in1.net/20160505/554.jpg
- 1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2009/12/30 11:37西羅馬應該是滅亡於490~493年
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奧多亞塞(Odoacer,亦作Odovacar)(435年-493年)是義大利的第一個日耳曼蠻族國王(476年~493年在位)。早年參加羅馬軍隊。475年他率眾反叛篡奪者俄瑞斯特斯。476年被軍隊擁為王。這一年傳統上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不過從世運占星而言,西羅馬應該是滅亡於490~493年,當時是冥王星運行到處女座20~30度附近,與410年羅馬城第一次陷落成120度角。
476年9月4日,奧多亞塞進入羅馬城,時年16歲的西羅馬小皇帝羅慕洛•奧古斯圖盧斯立即宣佈無條件退位。奧多亞塞給了小皇帝一座莊園,並且每年給他6000塊金幣的生活費。而且一直到奧多亞塞死去17年後,小皇帝仍然活著。奧多亞塞雖然已經奧古斯圖盧斯退位,且已經成為蠻族軍隊的國王,但他仍舊心理感到不那麼理直氣壯,因為他終究只是蠻族之王,並不能取得在羅馬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在元老院請他披上皇冠和長袍的時候,他婉言謝絕。經過與屬下的一番商議,他決定讓羅馬元老院派遣一個使團到軍士坦丁堡,把皇帝的帝徽送給了東羅馬的皇帝芝諾。並且元老院宣稱,西羅馬不再需要皇帝,一切就都這麼順理成章的繼續下去了。
讓我們再來說奧多亞塞的統治,他一生都未稱義大利國王。一個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強大軍事力量作靠山的政權必然會很快解體。488年夏,希歐多爾裡克的隊伍翻越阿爾卑斯山脈,到達了義大利的東北邊界——伊松佐河。奧多亞塞的邊防軍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東哥特王勢不可擋仍舊在8月28日突破了這裡。奧多亞塞失敗後撤回羅馬,但羅馬再不對他恭順,城門不再打開,他就逃到了拉文納。在拉文納附近兩軍進行了多次戰鬥,互有勝敗,但最終在西元490年8月的阿塞萊戰役中失敗了。後來又進行了多次對壘,奧多亞塞幾乎全軍覆沒,希歐多爾裡克的軍隊也損失殆盡。因此他們只得在西元493年初在拉文納達成和約,相互發誓不再征戰。可是這個合約就像一張廢紙,僅僅十天以後的西元493年3月15日希歐多爾裡克就派人刺殺了奧多亞塞。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