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劉半農
2009/08/08 17:14
瀏覽1,458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劉半農占星命盤有一個奇相:
冥王星、海王星、太陽與北交點四星合相於雙子座5~7度之間,且月亮在寶瓶座與之形成三分相,1934年在北京病逝時正巧流年土星運行到本命月亮。

劉半農(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蘇江陰人,原名劉壽彰,後改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字半農,號曲庵,筆名有寒星、范奴冬等。現代著名詩人、雜文家和語言學者,中國早期攝影理論家,著作《半農談影》,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攝影美學專著。音樂家劉天華、劉北茂之兄。
1925年秋開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主要著作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彙集的民歌集)、《半農雜文》、《半農雜文二集》,語言學著作《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比較請音學概論》等。
1920年9月,時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詩,首創了「她」字,並第一次將「她」字入詩。女性第三人稱的「她」,本來是沒有的。劉半農認為,白話文既已興起,外國文學的介紹與翻譯勢將與日俱增。如此一來,國人單單使用一個性別不分的第三人稱「他」字來書寫的話,勢必造成程度不一的不便!幾番搜腸刮肚之後,劉半農終於發明了「她」。創造「她」之後,如何得到他人肯定,並加以推廣運用,成了劉半農的一大課題。所幸他本身就是位出色的詩人,於是自填了一首題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詩,在句中反覆運用「她」字,來宣揚、實踐此字的使用。
<教我如何不想她>一詩,後來獲得了大轟動。除了詞意纏綿動人之故,才子趙元任為此詩譜曲也是個關鍵。由於趙元任精通中國語韻和聲調的關係,所創樂曲和歌詞的抑揚頓挫總是緊密搭配,有著感人至深的效果。<教我如何不想她>經趙譜曲後,成了眾人傳唱的「名歌」!劉半農的「她」,遂隨著歌曲的流傳,深植人心了。

劉育倫:劉半農之子,生于1920年,與其妹劉育敦為龍鳳胎,至今雙雙健在,頗為自得。1944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86年于電力工業部核電局退休

我在媽媽的肚子裏到了英國

說起我的父親劉半農,人們首先就會想到當年他在《新青年》雜志上化名王敬軒和錢玄同表演的雙簧戲,另外則就是他創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了。這第一個事發生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

他創作“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在1920年,那時我剛剛出生,自然是一點也不記得。

1920年2月,父親被北京大學派到英國去留學。因為他走了之後家中無人照顧,所以父親就決定把母親和姐姐一起帶到英國。當時我和我的妹妹,還在母親懷孕的肚子裏。

到了英國之後,父親在倫敦大學上課,在那裏呆了大約有一年的樣子。在英國的1920年8月,我和妹妹出生了,是龍鳳胎。在這裏我多插一句,我和妹妹現在都活到了84歲,我覺得在國內也算是少有的。我們的降臨自然給家庭帶來了歡快和驚喜,但也增加了家庭的負擔。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經濟拮據,父親不得不考慮換個地方留學。他聽說法國的生活水平比較低,需要的錢少。父親就又帶著我們一家五口人,漂洋過海從英國到了法國。在法國繼續從事他的研究工作。到了1925年,他拿到了博士學位,就回國了。

當時實在是太小了,對英國和法國竟然都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姐姐比我大四歲,她對于那裏是有很多記憶的。

嗚呼三月一十八

從法國回國之後,我們先是回到了老家江陰,沒有幾個月,就又到北京大學去報到了。

到了北京之後,我們家住在協和醫院旁邊的帥府園。

1926年3月18日,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到二叔家裏,姐姐小蕙那時已經在孔德小學上學了,父親則去了北京大學。不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在二叔家裏聽說外面出事了。二叔就和母親商量著去學校接我的姐姐,在這個節骨眼上,姐姐自己回來了。那時我們也鬧不清外面到底出了什麼事。到了後來才知道是發生了“三·一八慘案”。我記不清父親那天是什麼時候回到二叔家裏的,只記得他匆匆忙忙地來去了幾次,臉色陰沉,忿然。

在二叔家吃完晚飯,父親母親還有我們兄妹幾個坐了三輛人力車回家。街上幾乎沒有什麼人,我倚在父親的膝上,感覺到蕭瑟不安。第二天,我們從母親那裏知道父親一夜沒睡。他懷著很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嗚呼三月一十八》。教我們在家裏反復背誦著,我到現在還能記得:“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亂如麻!……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

自己做的照相機

小時候我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父親教我們攝影了。

父親非常喜歡攝影,當時我們家裏有暗室,可以自己衝洗照片。父親曾經自己給我們做過一個照相機。那個照相機不像現在的照相機,是拿硬紙殼做成的,鏡頭也不是玻璃的,而是一個針孔,利用針孔來成像。照相機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們小孩子晚上早早的就睡覺了,他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屋子裏搗鼓。那種照相機當然是十分簡陋的,但是也能照出相片來。

那時候我們住在大阮府胡同,他和我們幾個孩子興高採烈地拿著照相機去到院子裏。對著靜止的事物,拿著照相機對著那個事物放好,打開快門,過個二三十分鐘關上,照片就算照好了。那時候膠片也不像現在的膠卷,是一張一張往外抽的,我也說不大清楚。後來在照相館裏還用這種照相機,不過像你們這個年紀的人可能沒有見過了。

“我們的劉半農先生”

我再長大一些,大概是我十四歲,上初中二年級,父親就去世了。我記得當時他是到內蒙古去考察方言。從內蒙古回來之後就感覺身體不舒服,當時就以為是感冒之類的小病。在我們家當時住的大阮府胡同請了一個中醫,看了兩次沒有好轉,又請了一個姓梁的西醫,但是還是沒有看好。于是胡適建議我們到協和去醫治。

當時我們家裏人是很不願意到協和的,因為我的二叔劉天華還有他的一個女兒都是因為得了“猩紅熱”在協和去世的。因為這個顧慮,我們都不願意讓父親住到協和去。但是當時協和醫療條件是最好的,最終我們還是把父親送到那裏去。協和的規定是很嚴格的,病人進去之後,要先洗腳,然後把胡子頭發都剃掉,就這樣一折騰,父親上午住進去,下午兩點就去世了。那一天是7月14日。

父親去世之後,蔡元培先生為他做了三件事,一是為他寫了墓志銘,一個是寫了兩篇懷念父親的文章,另外一件就是為父親的訃告擬定了標題。

在父親身後眾多的人對他的評價當中,我以為蔡先生的評價最為精當,他說:自然科學家習慣于機械的實驗、數字的統計,雖有時也大膽的假設,而精神是收斂的;文學家習慣于高尚的理想、菽媯的語言,雖有時也是嚴格的寫實,而精神上是放任的。兩種長技,不易並存。培根以科學者而為莎士比亞編劇本,歌德為文學家而于植物學上有所發現,張弛自由,最為難得。我們的劉半農先生就是這一樣的典型人物(大意)。這裏面不免有長輩對于晚輩的溢美之辭,但是也比較全面地概括了父親作為文學家和學者的兩個方面。


在劉半農短短的一生中,他在音韻、語言、考古、音樂、攝影等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人物檔案

劉半農

原名劉復,江蘇江陰人。1891年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後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1925年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係教授,講授語音學。

1926年出版了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

1934年在北京病逝。(流年土星運行到本命月亮)

<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詞/趙元任‧曲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樹在冷風裏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昨天的昨天
出自:歷史的前世今生
2008-9-19

我在上海章太炎老師家中,向來是早晨六時或六時半必定到他家。他早已起身,我為他打理一切雜務之外,常立在他旁邊聽訓。他喜歡問長問短,讀些什麼書?寫些什麼稿?接著便問外面有什麼新聞,要我講給他聽。因為他只看幾種報紙,其他書刊概不過目,因此我常常講些時事或文藝界消息給他聽,他聽後覺得津津有味。

  我常到四馬路一帶去買些書籍,此外還靠著書櫃把不買的書免費翻閱一過,雖不能說一目十行,但是記憶力甚強,看過總能記得,所以我對文壇軼事,常能認得歷歷如繪,章師很是愛聽。那時候,五四風潮已過,文藝界掀起了一陣“科學與玄學”之戰,各種書刊,各方面的學者都參加,章師聽到這個消息,只笑而並不發表意見,我原想遊說他也參加,可是他不為所動。我又對章師說起現在白話文運動中,忽然來了一股妖風,有一位法國留學生名叫張競生,在北京《京報》上徵求性史,就是要各人寫出對性慾的經驗之談,並且出版了一本《性史》。這本性史原先是在北方印的,寄到上海數量甚少,上海書商立刻翻印,每天可銷一兩萬本(張競生自述所說的翻印數目尚屬不符,因為代我印書的一家印刷所,拒絕一切生意,連日連夜專印《性史》,所以我估計的數目,超過張競生所知的數目遠甚),弄到上海的青年男女,幾乎人手一冊,男性公開討論,女性在深夜偷偷地看,其中內容最好的一段,是署名“小江平”寫的一篇《初次的性交》,寫得淋漓盡致。(按:小江平正式的名字叫做金滿成,是法國留學生,在里昂曾與陳毅同居一小室。)章師聽了我這段話,為之大悅,要我也買一本給他看看;後來章師把這小冊子看了一陣說:“現代白話文的描寫技術,遠不如文言文,要是改用文言文來寫,要超過金瓶梅,這本性史瞠乎後矣。”接著他又說:“這個白話文的妖風一起,勢必會弄到白話文宣告變質。”

北京大學的白話文運動之中,還有一位教授,也是此中健將,名劉復,字半農,他發出一種論調說:“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麼人再寫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話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寫白話文的,就是活人。”這幾句話,簡單明白,竟然流傳全國,認為是劉半農的名言,劉半農的名氣也從此舉世皆知。

  其實我看這種書,也歷有年數,而且喜歡蒐購舊書,找到早年劉半農舊作,原來他也是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家。那時署名“劉半儂”,這個“儂”字,一望而知是有濃厚的鴛鴦蝴蝶派的氣息,不過,此人留學法國回來之後,進了北京大學,竟然舉起白話文運動的大旗,算是此一運動中的急先鋒了。

  我就把劉半農的情況告訴章師。章師聽了連說:“你講下去,講下去,這個劉半農是什麼出身?”我答說:“那倒不知其詳,不過在一些鴛鴦蝴蝶派刊物中看到的,他的見解也未見突出。”章師說:“啊,那麼他的國學根蒂也有限得很,比了我的門生周樹人(即魯迅)、周作人(即知堂)差得遠了,他們兩人早年譯《域外小說集》,雖是白話,但是一望而知對文言文是有相當根基的,劉半農有什麼出版的著作物,你找些來給我看看。”我說:“要知道劉半農,他只是在北方報紙上寫些短評,濫罵文言文是有的,正式的著作物,只有一本《賽金花本事》,還沒有出版(按:此書在劉半農逝世後,始由其弟子商鴻逵出版),報上有些零星的記載,我曾剪存下來,可以請老師過目。”隔了三天,老師看了這些剪報,對我哈哈大笑說:“賽金花說的話,許多都是胡說,全是編造出來的,不能稱為第一手資料,不過劉半農他想利用賽金花的名字,來炫耀自己而已。”

  隔了不多時,劉半農到上海,報紙上的新聞說他要訪問章太炎。這個消息,我看到了之後,正想到劉半農又想借重訪問國學大師來出風頭。過去他罵過文言文是死的文字,誰寫文言文即是死人;他居然以活人代表自命,到上海來訪問若干寫文言文的名士。據報紙消息傳出,他的最大目的是要訪問專寫文言文的名人章太炎老師。

  我一早就把這個消息告訴老師,師母湯國梨女士也在旁邊,她對老師說:“如果劉半農真的來訪問你,你千萬不要生氣,更不要執杖以擊之。”章師點頭微笑,好像是山人自有妙計一般,只說:“要是劉半農來的話,你(指筆者)要陪著我,即使你在丁甘仁老師家寫藥方,師母也會打電話給你,你一定要請假馬上就來,因為師母畢竟是婦道人家,有些地方是不便出面的。”我說:“好。”到了次晨,我在章師家盤桓了一陣,就到丁老師家寫藥方,丁老師一邊唱藥,我一邊寫方,同學們稱我為飛快手,因為我懂得丁老師的常州話,從來沒有寫錯脈案和藥名,別的同學只是在傍側錄方,輕易不會坐在丁老師旁邊開藥方的。

  這天早晨十時,章師母的電話果然來了,我就請上一班的錢師兄代我寫方,便急急趕去聽電話。師母說:“姓劉的來了,你快向丁先生請假,即刻來我家。”我擱下電話,向丁師請假,丁老師面有慍色。我說:“這是章太炎老師家來的電話。”丁師聽見 “章太炎”三字,也不再出聲,叫我快去快來。

  我從白克路趕到同孚路,不過十分鐘,進門已見到劉半農陪同三個人,帶了附有鎂光燈的三腳架照相機坐在客廳中,章老師在閣樓書齋,尚未下樓。我一到之後,就接了劉半農等的卡片去請章老師下樓,我一看這天章老師的衣衫,甚為整潔,施施然緩步而下,坐定之後,很客氣地與訪者寒暄,他說:“我鼻部有病,聞到鎂光的氣息,鼻病必大發,最好請你們將照相機收好。”劉半農本想和章師同拍一張照,經章師這樣一說,我立即著他把照相機收拾起來,劉半農不得不從命,這是劉半農大失所望的第一件事。

  接著劉半農就問章師對白話文的見解如何,章師說:“白話文不自今日始,我國的《毛詩》就是白話詩。歷代以來,有白話性的小說,都是以當時的言語寫出來的,寫得最好的是《水滸》、《老殘遊記》等,甚至有用蘇州話寫的《海上花列傳》。但是你們寫的白話文,是根據什麼言語做標準?”劉半農侃侃而談說:“白話文是以國語為標準,國語即是北京話。”章師聽了哈哈大笑,問劉半農:“你知不知道北京話是什麼話?”劉半農不假思索答說:“是中國明清以來,京城裏人所說的話。”

  章師就以質問的口吻問劉半農:“明朝的話你有什麼考據?”劉半農呆著無詞以對。章師就用明朝的音韻,背誦了十幾句文天祥的正氣歌,其發音與北京話完全不同,接著就說:“現在的國語,嚴格地說來,含有十分之幾是滿洲人的音韻,好多字音都不是漢人所有。”這番話說出,劉半農更呆住了好久,說不出一句話來應付。

  章師又說:“如果漢人要用漢音,我也可以背誦一段漢代音韻的文字。”說完他就背了兩首漢詩,許多字的音韻都與現代不同。他又問:“你知不知道現在還有人用漢代音韻或唐代音韻來講話的?”

  這時,劉半農已聽得呆若木雞,這一問他倒振作起來,便說:“現在哪有人用漢音來說話?”他說得好像振振有詞的模樣。

  章師說:“現在的高麗話,主要語是漢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北韓的土話和外來話,即是今日的高麗話。”接著他說:“還有日本話,主要的中國字,稱為漢字,即是漢音,其餘的聯綴詞,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國外來語,就成為現在的日本話。日本人的發音,各處不同,以東京為正宗,漢音也最準。各道各縣的發音,連東京人也聽不懂,這是你劉半農先生不研究‘小學’,不研究‘音訓’,不曾研究過《說文》,所以你聽了我的話,可能會覺得很奇怪。”

  劉半農面有赧色,無詞以對。

  章師在這時,像老師訓導小學生一般問他:“中國歷來有種種科學發明,都是用文言文來記述的,我先問你天文知識,中國有些什麼?”

  劉半農想了半天,他的同來者也都面有難色,不敢插嘴,知道今天的訪問有些下不了臺了。

  他果然答不出一句話,便低聲下氣地請教章師。章師說:“中國的天文學大家祖衝之,你知不知道他是哪一朝代的人?他是南北朝人,著《周髀算經》,精確地推算出地球的圓周率是3.1415926,與一千年後德國渥托發明地球圓徑數字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符合。”劉半農在旁唯唯傾聽。

  接著章師又說:“天文你不知道,我再和你講講地理,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者是誰?”劉半農訥訥其詞地說:“當然是哥倫布。”章師擊桌大笑說:“最先踏到新大陸的人,是一個中國和尚,叫做‘法顯’,想來你是從未聽到的。”劉半農又無詞以對,只說:“願聞其詳。”

  章師說:“你有時間訪問賽金花,記述她的胡言亂語,何不多看些文言文線裝書,充實自己。”劉半農只得點頭稱是。章師又按著桌子一拍說:“請你查一查,《章氏叢書》別錄之三,有篇《法顯發見西半球說》,就知道一切了。”劉半農聽了這幾句話,好像大大的受了一頓教訓。究竟後來劉半農回去查不查過《章氏叢書》,我可不知道了。

  劉半農傾聽章師的話,一句也插不上嘴,同來的人與劉氏面面相覷,想快快脫身,不料這時劉半農卻又說了一句:“北方學術界,正在考據敦煌石窟及週口店‘北京人’,以及甲骨文、流沙墜簡等。”想借此掩飾自己,誇大北方學術界的工作,來平抑章師的氣焰,一面就起身想走。章師這時勃然大怒,說:“中國政府對你們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設立了無數研究所研究院。敦煌石室的發現,第一個是西人斯坦因(在英國得爵士勳位),他從莫高窟以及西北流沙中竊去幾百箱文物。後來多少年之後,法國的伯希和又盜去幾百箱文物,直到他們在英法兩國發表之後,你們才知道,你們究竟在幹些什麼事情?”這時他又把手杖在桌上拍了一下。劉半農面孔紅到項間。章師說:“你知不知道近年來還有一個瑞典人斯文赫廷,又在西北發掘了許多文物,究竟中國科學家做些什麼事?所謂北京大學,只出了一個張競生,寫了一本《性史》,這難道就是提倡白話文以來的世界名著嗎?”劉半農訥訥其詞地說: “我們正在考證甲骨文。”章師說:“甲骨文沒有多大的考證價值,我願意同你各人做一部書,專門考據甲骨文,一言相約,二年之後,你在北方出版,我在上海出版,你用白話文,我用我的文言文,看誰寫的是活的。”當時劉半農不出一聲,就是不敢答應這一件事。

  章師又說:“我知道你曾經在北方的報紙上,徵求過‘國罵’的字句及各地方罵人的話,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學校中,在課堂上講出許多罵你老母的地方話。所以後來你就不敢再做這件工作,現在我來罵幾句給你聽。”接著就說漢代的罵人話,是 ×××出於何書,唐朝罵人的話,是×××出於何書,直說到上海人寧波人,以及廣東人的三字經,完全罵出來。看起來好像供給他資料,事實上把劉半農祖宗三代都罵到了。這時已超過午餐時間,劉半農同來的人就出來向章師作揖說:“我們麻煩老師很久,現在我們要告辭了。”章太炎老師只說一句話:“如果劉半農要寫訪問章太炎的話,我就要叫我的學生,寫一篇章太炎接見劉半農談話記。”接著指著我說:“就是要他寫。”劉半農就說:“不敢,不敢。”深深地鞠躬而去。章師教我代送,送出了門之後,章師坐在藤椅上縱聲大笑,好像其樂無窮,認為這次罵人是很得意的事情。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時事占星
迴響(1) :
1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10/05/10 19:54
美國學者評出 “21世紀最重要的單詞” “她”
美國學者評出 “21世紀最重要的單詞” “她”

~~~~~~~~~~~~~~~~~~~~~~~~~~~~~~~~~~~~~~~~~

美國方言學會曾于2000年1月舉行過一次有趣的“世紀之字”評選活動。獲得提名的“世紀之字”有“自由”、“正義”、“科學”、“政府”、“自然”、“OK”、“書”、“她”……而進入決賽的只有“科學”和“她”。最后“她”以35對27的選票戰胜了“科學”,從而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字”。

  眾所周知,“她”,曾經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紀之前的英文字典里還沒有“她”字,“她”進入漢語字典才不過百年的歷史。“她”字是由現代詩人劉半農首創的。古代漢語字典里也是沒有“她”字的,古代的詩詞、歌賦、小說中的第三人稱代詞男女不分,一律寫成“他”。到“五四”運動時期,曾留學法國專攻語言學的劉半農認為,白話文的興起,加之翻譯介紹外國文學驟增,第三人稱代詞使用頻繁,僅一個不分性別的“他”字是不夠用的。于是劉半農1917年在翻譯英國戲劇《夢魂》時,試用自己創造的新字“她”。隨后為了推廣使用“她”,劉半農1920年寫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后由趙元倫譜曲,成為現代著名歌曲。此后,“她”字就啟用了,也正式編入漢語字典之中。

   “她”字被推選為“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有划時代意義的,這似乎意味著女人將在21世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因為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方式將不再是工業文明時代的体力,而更多地表現為策划、推廣、溝通、聯絡、互動、服務、協調……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靈活、韌性、關愛、注意力以及第六感覺等优勢,將在21世紀大顯身手。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