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細的去分析才契爾夫人(1925 - 2013) 的思想,比較像美國的共和黨的思想:私有財產.自由經濟.減稅.大英國主義.
柴契爾夫人一九七九年上台後,力行保守經濟政策,被稱為「柴契爾主義」,這套政策徹底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她的繼任者,不論是保守黨或工黨的首相,都深受影響。
柴契爾上台時,英國通膨和赤字嚴重,她開給英國人一付苦藥,透過緊縮貨幣供給壓低通膨,並大搞私有化和限制工會權力,強調自力更生的價值,扭轉英國施行卅五年的社會主義政策。
(她的限制工會權力,讓我想到那部電影: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 .)
柴契爾主義與雷根經濟學並列八○年代保守經濟政策的典範,其精髓包括自由市場、嚴守財政紀律、嚴格控制公共支出、減稅和私有化。
支持者說,柴契爾主義使英國更具競爭力,反對者說,英國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倫敦經濟學院的特拉佛斯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柴契爾,她改變了英國的經濟,也改變了英國人對金錢、資本主義和企業的看法。」
柴契爾在一九七○年奚斯擔任首相時擔任教育部長,取消七歲到十一歲學童的免費牛奶,媒體和工黨為她取了個綽號「牛奶掠奪者」。
奚斯政府一九七四年垮台,換工黨執政,柴契爾一九七五年成功挑戰奚斯,當上保守黨黨魁。她一九七六年發表演說痛批蘇聯,蘇聯媒體封她為「鐵娘子」。
身為在野黨黨魁,柴契爾建立家庭主婦從政形象,深知主婦為物價上漲所苦,保守黨並推出失業者大排長龍的廣告,喊出「勞工不工作」的口號,贏得一九七九年大選,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柴契爾出任首相後,決心整頓國家財政,力行小政府和自由市場、大幅減稅和刪減支出,並推行國營事業私有化,允許國民住宅的住戶買下他們的房子。
柴契爾夫人是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級政治家之一。她活躍於外交戰場,曾與美國雷根總統攜手建構對抗共產主義的堅定陣營。但對英國人而言,她最值得稱頌的政績之一,就是帶領英國打贏福克蘭戰爭。
(英國打贏了這場戰役,但是,卻要編列十年的國防預算,來彌補戰爭所造成的財政漏洞.)
伊拉克一九九○年八月入侵科威特時,柴契爾提醒美國總統布希:在對付伊拉克總統海珊的過程中,切忌「立場動搖」。
一九八四年十月,愛爾蘭共和軍以炸彈攻擊柴契爾下榻的布萊頓飯店。柴契爾幸未受傷,她的部分閣員則非死即重傷。
幾小時之後,她在所屬保守黨年度大會發表演說,強調在對抗恐怖主義的過程中,英國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動搖及鬆懈。
一九八四年,柴契爾夫人與中共總理趙紫陽簽署一項聯合公報,同意於一九九七年將香港交還中國大陸,結束英國對香港的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
(不同立場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